诗韵中的卓文君传奇:才情、爱情与抗争的交织一一细吟曹霞老师新律卓文君
文/刘生库
现在写诗人多半在写现代诗歌,古典律诗少有人写。一般而言,现代诗歌写出金句比较容易做到,但古典律诗的创作对现代诗人而言太难了。其原因大约是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节奏和时代变迁的原因。可曹霞老师不走寻常路,偏要研究创作古体诗,而且是最难的一种七言律诗。近20年,她写了约3000首七律,我都读了一遍,有些细看了看,重点看了近几年的,也就是我们在网上相识后她所写的。她的诗几乎每首都有金句,读起来就像西北秦腔王商芳会的唱腔,有板有眼,特别上口。近段时间,她写的巾帼英雄和革命先烈糸列诗,更是耀眼夺目,精妙绝伦。下面看看她今天写的这首七律:
卓文君
曹霞2025-1-13
赏心一曲凤求凰,觅得翩翩如意郎。为爱奔前宠辱共,当垆卖酒苦寒忙。
来书了了只无亿,复信沉沉数几行。神笔羞他断弦事,鸳俦从此梦重香。
注:卓文君(前175年~前121年),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十七岁时成婚,婚后不久郎君去世,回到家中独居。在一次家宴上,仪表堂堂的司马相如弹奏了一曲《凤求凰》,使得卓文君爱意荡漾,最终以私奔的形式嫁给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当官后见异思迁,来信想丢弃卓文君,文君气愤之下写了一首《怨郎诗》,司马相如读后,羞愧难当,断弃邪念,从此与卓文君和好如初。
这首七律以卓文君的一生为主线,徐徐展开一幅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画卷。开篇“赏心一曲凤求凰,觅得翩翩如意郎”,讲述卓文君于家中宴会上,邂逅司马相如。彼时,司马相如一袭青衫,气质卓然,在众人的期待下,端坐于琴前,弹奏起那曲动人心弦的《凤求凰》。琴音如潺潺流水,又似缠绵情思,一下一下叩击着卓文君的心扉。卓文君躲在帘后,听得如痴如醉,她透过琴音,仿佛看到了司马相如眼中的深情与倾慕,就此认定眼前这位才子,便是自己寻觅已久的如意郎君。一见倾心,冲破封建礼教,勇敢追逐爱情。
“为爱奔前宠辱共,当垆卖酒苦寒忙”。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倾心相恋后,因卓父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二人毅然决然选择私奔。他们来到成都,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司马相如虽有满腹才华,却一时难以施展,家中渐渐一贫如洗。但卓文君没有丝毫抱怨,她支持司马相如,决定回到临邛,放下富家千金的身段,当垆卖酒。彼时的她,素手忙碌,毫无娇态,司马相如身着短衫,与伙计们一同洗碗刷筷。街市人来人往,议论纷纷,可卓文君全然不顾。她只知道,只要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再苦的日子都能熬过去。就这样,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在艰难的生活中坚守着彼此的爱情。在当垆卖酒的日子里,卓文君学会了操持生计,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成长为能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的坚韧女子,她的蜕变令人动容。
“来书了了只无亿,复信沉沉数几行”。后来,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一朝为官,平步青云。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可人心却变了。司马相如在繁华的长安城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竟起了休妻再娶之意,给卓文君寄去一封仅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书信。聪慧的卓文君,一眼便看出信中唯独缺少“亿”,即“无意”。她伤心欲绝,满心的爱意被辜负,化作无尽的悲愤。但她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饱含深情与悲愤,挥笔写下了《怨郎诗》。“一朝别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这首诗,字字泣血,将她从相识到被弃的情感波折一一道来。她以笔为武器,诉说着内心的痛苦与不甘,展现出女性在面对情感背叛时的冷静与智慧。
“神笔羞他断弦事,鸳俦从此梦重香”。当司马相如收到卓文君的《怨郎诗》,看到那几行情真意切、饱含血泪的文字,内心深受触动。他想起与卓文君相识相知的过往,想起在困境中二人相互依偎的温暖,羞愧之情涌上心头。他为自己的薄情感到无地自容,彻底断弃邪念,快马加鞭赶回卓文君身边。此后,二人重归于好,再度携手相伴,曾经的爱情梦想重新焕发出光芒。这次波折,让他们的感情历经考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这首诗不仅是对卓文君个人经历的叙述,更是对她所代表的女性精神的礼赞。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下,她以非凡的勇气追求爱情,以坚韧的毅力面对生活,以绝世的才情捍卫尊严。她的故事,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人带来无尽的感动与启示。卓文君的抉择,让人们看到,爱情不应被世俗的阻碍所束缚,真正的爱情需要双方共同坚守。而她在困境与背叛中的应对,彰显出女性独立自主的力量。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让人们坚信,爱情的力量足以跨越重重艰难险阻,而女性的智慧与勇气,永远是值得珍视的瑰宝。在当下社会,卓文君的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着人们在追求爱情与理想的道路上,要不畏困难,坚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