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里的壮丽诗篇与民族精神映照一一读析曹霞老师新诗《女娲补天》

文摘   2025-01-05 15:51   河北  


神话传说里的壮丽诗篇与民族精神映照

一一读析曹霞老师新诗《女娲补天》

文/刘生库

在华夏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神话传说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女娲补天的故事便是其中极为耀眼的那一颗。传说上古之时,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斗,共工战败后恼羞成怒,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刹那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苍穹出现了巨大的裂口,天河之水如决堤般汹涌而下,滔滔不绝地灌注到人间。一时间,山川被淹没,大地在颤抖,生灵们惊恐万分,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末日般的汪洋泽国之中,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绝望的悲歌。就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女娲——这位被尊称为灵娲的伟大神祇挺身而出,她目睹着世间的惨状,毅然决然地担起了拯救苍生的重任,让人类获得重生。下面赏读曹老师的新作《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曹霞2025-1-4

当年天破水汪洋,幸有灵娲补救忙。五彩石寻经火炼,一身力举并头昂。

至今旭日东山暖,从此黎民夜梦香。莫道传来真与假,中华儿女自争强。

注:女娲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人对她有好多个称呼,灵娲是其一。


首联“当年天破水汪洋,幸有灵娲补救忙”,起笔便以一种极具画面感的方式,将读者瞬间拉回到远古的灾难场景之中。“当年”一词,打开了时光的大门,踏入那段充满动荡与危机的岁月。“天破水汪洋”短短五个字,却生动且有力地勾勒出了天地崩塌、洪水肆虐的惨烈景象,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了天河之水如脱缰野马般汹涌灌向人间,大地瞬间被汪洋淹没的可怕画面,渲染出了一种末日来临般的紧张与绝望氛围。

而紧接着的“幸有灵娲补救忙”,则如黑暗中透出的一束希望之光。“幸有”二字,强调了女娲出现的及时性与关键性,在苍生陷入绝境的关键时刻,女娲这位被尊称为灵娲的神祇挺身而出,“补救忙”更是精准地刻画了女娲急切且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拯救行动中的状态。她没有丝毫的迟疑与退缩,明知任务艰巨,却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展现出了伟大的担当精神。此联不仅巧妙地引出了后续女娲补天的具体情节,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宏大且悲壮的基调,使得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诗句去探寻女娲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这补天壮举的,与后文各联之间形成了紧密且自然的衔接,让整首诗从开篇起便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全诗的精彩展开拉开了序幕。

颔联“五彩石寻经火炼,一身力举并头昂”,仅两句便将女娲补天的过程细腻地展现出来。为了堵住破碎苍穹的缺口,女娲踏上了寻觅五彩石的艰难征途。她翻山越岭,涉过湍急的河流,穿越幽深的山谷,不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集齐了蕴含神奇力量的五彩石。而后,她燃起熊熊烈火,精心炼制,跳跃的火苗映照着女娲坚毅的面庞,她全神贯注,一心只为修复破碎的天空。终于,五彩石在烈火的淬炼下焕发出璀璨光芒,女娲用尽全身力气,高高举起补天之石,昂首挺胸,向着苍穹的缺口奋力而去。这一刻,她仿佛成为了世间最伟岸的存在,以一己之力对抗着天地的灾难,她的身姿里透着无畏,她的眼神中满是坚定,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深刻感受到了女娲超凡的神力与拯救世界的决心。

 


颈联“至今旭日东山暖,从此黎民夜梦香”,时空陡然一转,从远古紧张激烈的补天场景来到了安宁祥和的现世。正是因为女娲当年的壮举,才能看到如今温暖的旭日依旧每日从东山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遍大地,给世间万物带来生机与希望。曾经在灾难中惶惶不可终日的黎民百姓,也终于可以在每一个夜晚安然入梦,不再被洪水的噩梦所惊扰。这两句诗,不仅巧妙地体现了女娲补天行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更是让人们对当下安稳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的体悟,在女娲的庇佑下,人间重归美好,岁月静好,处处洋溢着宁静与幸福的气息。

尾联“莫道传来真与假,中华儿女自争强”,这是全诗的升华之笔,跳出了单纯对神话故事的叙述,将视角拉回到现实中的中华儿女身上。女娲补天的故事,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只是虚幻的传说,真假难辨。然而,这又何妨呢?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从古至今,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中华儿女始终秉持着这份源自女娲的精神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勇前行,自强不息。在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守护着家园;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人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女娲补天的精神,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激励人们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女娲补天的壮丽场景,又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相联结,让读者在领略远古神话魅力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传承民族精神的激昂乐章,值得大家反复品味、铭记于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