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沧海,笔底松风——赏阅曹霞老师《致王广志兄八十华诞》诗学探骊

文摘   2025-02-03 22:06   河北  

砚池沧海,笔底松风——赏阅曹霞老师《致王广志兄八十华诞》诗学探骊
文/刘生库


致王广志兄八十华诞
曹霞2025-2-3
夕照龟山白发翁,两肩瘦骨两明瞳。砚磨南北四时醉,笔走龙蛇一脉通。
自是才高逢壮志,更凭胆赤铸丰功。云霞寄去我心愿,福比东瀛寿比嵩。


注:王广志擅长书法。是我海南四季春天小区邻居,又是河北老乡。他曾经金戈铁马,守卫京都,退休后,曾拜书法界名人为师,今逢八十大寿,遂诗一首以贺。龟山,小区依山傍水,所依之山名曰龟山。嵩,指嵩山。

龟山夕照里,一管狼毫正穿透时空的褶皱。曹霞老师这首贺寿七律,以金石般的笔触在宣纸上镌刻出双重肖像:既是耄耋书法家的精神造像,亦是传统文脉的当代显影。当"砚磨南北"的墨香与"福比东瀛"的祝祷相遇,让读者触摸到了汉语诗歌最动人的温度——那是将个体生命史锻造成文化史诗的磅礴笔力。


首联"夕照龟山白发翁,两肩瘦骨两明瞳"以蒙太奇手法定格永恒。龟山晚照的暖色调中,嶙峋瘦骨与炯炯明眸构成张力美学,恰似倪瓒山水中的老树枯枝,在极简线条里迸发生命强光。这种视觉修辞暗合"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法至理,将寿星形象提炼为精神图腾。颔联"砚磨南北四时醉,笔走龙蛇一脉通"则如展开的长卷,砚池中沉淀着北地霜雪与南国烟雨,狼毫间游走着张旭的癫狂与右军的洒脱。诗人以"醉"字点睛,既状摹艺术创作的沉醉状态,更暗喻文化血脉的醇厚绵长。

颈联笔锋陡转,从艺术境界跃向生命境界。"才高逢壮志"暗藏流水对之妙,"胆赤铸丰功"饱含金石之声,如同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枯润交替的笔触,将个体命运与时代风云熔铸成铿锵的青铜编钟。尾联"云霞寄去我心愿"化虚为实,让缥缈的祝辞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彤云丹霞;"寿比嵩"的陌生化表达,既规避了"南山"的审美疲劳,又以中岳的巍峨重塑了传统意象的当代性。


在这幅精心构图的文人画里,让我们看见八十年岁月在宣纸上皴擦点染:龟山的褶皱是时光的年轮,砚池的墨浪是生命的潮汐,狼毫的飞白是精神的闪电。诗人以书道通诗道,让每个意象都成为文化基因的显性表达。当"福比东瀛"与"寿比嵩"并置时,地理空间的遥远阻隔在诗意中消弭,东海波涛与中岳松风共同谱写成跨越时空的祝福交响。


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贺寿传统激活为文化传承的庄严仪式。那些在砚台里磨了八十载的春秋,那些在笔锋下游走的万里河山,最终都沉淀为汉字骨骼里的钙质。曹霞老师以诗为寿,不仅为一位书家立传,更是为千年文脉续写新的注脚——当狼毫举起,每一滴墨都是文明的舍利,每一次落笔都是永恒的重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