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浩气震沧海,英魂不朽韵长歌一一赞曹霞老师新作七律《张晶麟》

文摘   2024-12-12 12:44   河北  


巾帼浩气震沧海,英魂不朽韵长歌一一赞曹霞老师新作七律《张晶麟》

文/刘生库



张晶麟

曹霞2024-12-11

本就贫寒父早亡,贼倭侵犯雪加霜。风云动荡何时了,困苦磋磨自幼刚。

纵使严刑连昼夜,亦无寸意辱炎黄。年华十五堪怜短,确信名留万古长。


注:张晶麟,(1926—1941),女,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青安屯村人。她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性格刚毅,言传身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使她懂事比一般孩子早。1940年,村子里成立了抗日救亡组织,14岁的张晶麟积极参加,工作中表现出色。1941年7月27日,在组织群众拆毁日军妄图作为据点的虎础寺庙,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用尽极刑,被折磨了三天三夜,一无所获,最后残遭杀害。牺牲时年仅15岁。


曹霞老师的这首七律《张晶麟》,犹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有限的篇幅内,深刻地勾勒出抗日英烈张晶麟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字里行间满溢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倾诉着对那个动荡苦难年代的深沉慨叹。


 
首联“本就贫寒父早亡,贼倭侵犯雪加霜”,此联以极为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张晶麟所处的恶劣环境。她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早早离世,家庭的重担过早地落在母亲与年幼的她身上。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使得原本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当时的山东半岛,像张晶麟这样的家庭不计其数,百姓们在贫困与战火的双重折磨下苦苦挣扎,许多农民家庭因战争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男丁被抓去做苦力,妇女儿童则面临着饥饿与流离失所。张晶麟所在的荣成市俚岛镇青安屯村,也未能幸免,村民们时刻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但正是这样的环境,铸就了张晶麟坚韧不拔的性格基础,也为她日后投身抗日事业埋下了伏笔。

颔联“风云动荡何时了,困苦磋磨自幼刚”,进一步描绘出那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大背景。战争的硝烟弥漫,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百姓们在无尽的困苦中煎熬。年幼的张晶麟在这样的环境里,早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磨难,然而,她并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磨炼出了刚强的意志。她看着乡亲们被日军欺凌,看着祖国的山河破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在村子里,常常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那些惨不忍睹的场景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比如,日军在邻村的扫荡中,抢夺粮食、烧毁房屋,无恶不作,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这些都让张晶麟深刻认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能保卫家园,拯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

颈联“纵使严刑连昼夜,亦无寸意辱炎黄”,此联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着重刻画张晶麟被捕后的英勇表现。1941 年 7 月 27 日,在组织群众拆毁日军妄图作为据点的虎础寺庙时,张晶麟不幸被捕。敌人妄图从这个年仅 15 岁的少女口中得到情报,对她施以严刑拷打,用尽各种极刑,折磨了整整三天三夜。但张晶麟坚贞不屈,心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始终未曾吐露一个字。在历史上,有许多抗日英雄在敌人的酷刑面前都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像赵一曼烈士,在被日军俘虏后,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包括鞭打、电刑等,但她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绝不向侵略者低头。张晶麟亦是如此,她以柔弱之躯,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炎黄子孙的尊严,展现出了令人敬仰的民族气节。

尾联“年华十五堪怜短,确信名留万古长”,在表达对张晶麟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的同时,也充满信心地断言她的名字必将流芳千古。15 岁,本是一个少女如花绽放的年纪,她本可以在和平的环境里享受青春的美好,读书学习,追逐梦想。然而,战争却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但她的英勇事迹不会被遗忘,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像张晶麟这样的年轻英雄前赴后继。刘胡兰牺牲时年仅 15 岁,面对敌人的铡刀,她毫无惧色;王二小牺牲时也不过 13 岁,却机智勇敢地将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包围圈。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张晶麟也一样,她的事迹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律诗的创作难度颇高,需遵循严格的格律要求,在字数、对仗、押韵、平仄、起承转合等方面都有细致规范。而曹霞老师早经千锤百炼,写过3000多首各种题材的七律,作者却能在这诸多限制中游刃有余,足见其高超的写作技艺。从精准的用词到流畅的行文,从生动的叙事到深沉的抒情,每一处都彰显出诗人对律诗这一文学体裁的深刻理解与娴熟驾驭。她的诗作博采众长、不拘一格,骨力挺健、气概恢宏,格调昂扬、情感激荡,想象奇特、崇高壮美,境界阔大、流畅自然,内容丰富、构思新颖,不事雕琢、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情感真切,属对精工、措辞严谨,既有盛唐诗歌的意蕴,又有现代文字的质丽,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每次品读其作品,总会有一种开卷有益,含蓄隽永,深入超拔之感。



诗人通过歌颂历史巾帼英雄和革命先烈,不仅展现了文学才华,更流露出高尚的爱国情怀,使诗作在艺术审美之外,更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与厚重的历史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