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于诗行中的巾帼英雄传奇,彰显爱国抗争精神的时代华章一一品读曹霞老师《七律.冯婉贞》

文摘   2025-01-11 19:08   河北  


镌刻于诗行中的巾帼英雄传奇,彰显爱国抗争精神的时代华章

一一品读曹霞老师《七律.冯婉贞》

文/刘生库


冯婉贞  

曹霞2025-1-11

自编团队试长缨,莫道女儿谋不成。以我刀矛消彼势,让他枪炮哑其声。

伏于绿野三才合,杀向黄毛一战赢。年少亦知应有责,国家逢难挺身迎。


注: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河南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三才,指天时地利人和, 这里的天时主要指时机。黄毛,英法联军。          



曹霞老师这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了一段尘封于清咸丰年间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聚焦于河南谢庄的冯婉贞,在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掳掠的危难背景下,以凝练且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当时年仅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奋起反抗,巧妙运用智慧与勇气,成功击退英法军队,守护住谢庄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英勇壮举。这首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却常被大众忽视的历史,更在于它塑造了冯婉贞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形象,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女性角色的认知局限,成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抗争精神的有力载体,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境与外敌时,要敢于挺身而出、捍卫家国尊严。

首联“自编团队试长缨,莫道女儿谋不成”,开篇就点明了故事的核心人物冯婉贞以及她所做的重要举动——自编团队,准备与侵略者一较高下。“试长缨”巧妙地化用了“终军请缨”的典故,展现出冯婉贞主动担当、毫不畏惧的豪迈气概。而“莫道女儿谋不成”更是直抒胸臆,有力地反驳了那种轻视女性能力的传统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往往被束缚在诸多封建礼教中,可冯婉贞却打破常规,敢于站出来组织力量对抗外敌,这是何等的勇气。要知道,那可是面对装备精良、烧杀抢掠的英法侵略军,一般人光是听闻可能就吓得胆战心惊了,可冯婉贞却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召集乡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大家一起组建民团,为保卫家园做准备,此联奠定了全诗赞颂冯婉贞巾帼英雄形象的基调。

颔联“以我刀矛消彼势,让他枪炮哑其声”,两句着重刻画了战斗的激烈以及冯婉贞一方应对强敌的巧妙策略。1860年英法联军凭借着先进的枪炮横行霸道,中国军民手中的武器大都是简陋的长矛大刀。然而,冯婉贞并没有被武器上的巨大差距所吓倒,她深知硬碰硬肯定不行,于是仔细观察敌军的作战规律,发现英法联军虽然枪炮威力大,但在近战和遭遇突袭时会陷入慌乱。于是,她带领民团巧妙地利用地形,隐蔽接近敌军,等到进入合适的距离,一声令下,大家手持长矛大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在近战中,英法联军的枪炮难以发挥优势,一时间被打得措手不及,原本嚣张的进攻势头就这样被冯婉贞他们成功遏制,枪炮声都仿佛在民团的勇猛冲击下“哑”了下来。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冯婉贞的智慧,她懂得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让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斗有了转机,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紧张激烈的战斗现场,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氛围和民团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伏于绿野三才合,杀向黄毛一战赢”,颈联进一步深入描绘了战斗胜利的关键因素。“伏于绿野”描绘出民团提前埋伏在谢庄周边的绿野之中,巧妙地借助了地利,让自己处于隐蔽且有利的位置。而“三才合”更是强调了冯婉贞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卓越才能,他们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出击,利用熟悉的地形环境,再加上民团众人齐心、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所有这些有利因素汇聚在一起,才使得在面对英法联军这样强大的敌人时,有了一战而胜的可能。当他们从绿野中杀出,冲向那些黄毛的英法联军时,那种视死如归又充满必胜信念的气势跃然纸上。这一战的胜利,不仅保卫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周边地区人们反抗外敌的士气,让大家看到了只要团结一心、运用智慧,即便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也有战胜的希望,也让冯婉贞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尾联“年少亦知应有责,国家逢难挺身迎”,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从对冯婉贞具体战斗事迹的描述,上升到对她爱国精神和担当意识的高度赞扬。冯婉贞当时年仅十九岁,本是青春年少、可以享受安稳生活的年纪,可她心中装着的却是国家大义,是对家乡百姓的责任。在国家遭遇英法侵略、陷入危难之际,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保卫家园的重任。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熠熠生辉的,它激励着后世无数的中华儿女,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如何,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都要勇敢地站出来,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文字朴实却极具功力,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冯婉贞的英雄故事娓娓道来,既有对战斗场景的精彩描绘,又有对其精神品质的深刻挖掘,让读者在了解那段历史的同时,也深深被冯婉贞的英勇事迹所打动,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在绿野中带领民团奋勇杀敌的巾帼英雄形象,感受到了那股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意境深远,值得反复品味,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让冯婉贞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得以用别样的艺术形式继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懈奋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