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啥见死不救

文摘   2024-11-22 07:00   安徽  

一座古城,一段围城之战,一位朝廷重臣;

一支联合军队,一份秘密诏书,一位帝王。

1860年夏季,曾国藩正指挥12万大军,围攻太平天国的重要据点安庆。

而北京的咸丰皇帝,却紧急下令,要求他抽调3000精兵,前往京城协助防御,以抵御英法联军的逼近。

面对这一抉择,曾国藩的决定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乎安庆城的命运,更直接影响了当时中国的历史走向。



1   / subtitle




夏日时节,尽管江南荆州相较于北方更为凉爽,但炎热依旧难耐。

在江南的这座古城中,曾国藩正指挥12万大军对安庆城发动猛攻。

此战意义重大,胜利,将意味着太平天国这一祸乱国家的组织被彻底剿灭,失败,则意味着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开炮!”曾国藩端坐马上,冷静地发出指令。

瞬间,身着绿色军装的湘军士兵们迅速行动,有序地将火炮推至城墙下。

“轰!”伴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划破长空,精准地击中城墙,碎石飞溅,尘土弥漫。

城头的守军,瞬间陷入混乱,哀嚎声不断。

“再发射两轮。”曾国藩面色凝重,并未因首轮的成功而有所松懈。

他深知战争需谨慎,不可有丝毫大意。

“遵命!”两名副将应声而退,迅速传达命令,准备第二轮炮击。

“砰!砰!”两声巨响后,城墙上再次土石飞溅,守军伤亡惨重,城内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

“趁现在敌人混乱,我们立即部署攻城计划。”曾国藩冷静地说道,“必须尽快攻占安庆,剿灭这个危害国家的组织,以保护百姓免受其害。”

“遵命!”两名副将立刻点头,开始着手部署攻城的细节。

就在这时,曾国藩的侍从军官匆匆赶来,恭敬地呈上一份密诏:“致汉臣曾国藩:朕与众臣商议后决定……”

众人认为外籍军队侵占圣地,对国家构成威胁。

命令下达,要求即刻调动三千精兵,连夜北上,旨在化解危机,此被视为对国家的大忠之举……

曾国藩边阅读边紧锁眉头,面色愈发阴沉。

原来,英法联军此刻已逼近北京,咸丰皇帝心急如焚,指令他火速调遣三千精兵北上驰援。

然而,当前局势极为微妙,曾国藩正全力攻打安庆,岂能轻易放弃?

这道紧急命令,让他陷入两难境地。

他深知英法联军势力强大,即便调集三千精兵,也难以确保胜利,但咸丰帝的旨意又不得不从。



2   / subtitle




曾国藩面临前所未有的抉择困境,在帐篷内来回踱步,时而挠头,时而叹息。

“夫人,你看看这封密令,我该如何是好?”他将信件递给妻子吴布衣。

吴布衣细读之后,微微皱眉,沉思片刻道:“夫君,你一向深明大义,定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只是,人生路上难免遭遇艰难抉择,这也是对品性的考验。无论你如何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你。”

曾国藩听后,感激地握住妻子的手:“多亏夫人开导,你说得对。我定会深思熟虑,做出既顾全大局又利国利民的决定。”

实际上,曾国藩心中已有计较。

他认为,仅凭三千兵马北上,难以解救京城,只会无谓牺牲。

与其如此,不如设法拖延,待攻克安庆后再作打算。

毕竟,安庆一旦攻克,太平天国可望彻底平定,这对百姓福祉更为关键。

于是,曾国藩向咸丰帝上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臣遵命。但臣麾下仅三千人马,且距京师千里之遥,局势不明。臣担心调兵遣将,恐致安庆围攻受阻。臣恳请皇上慎重考虑增派大军之事,臣愿亲自北上,与各路大军会师,共御外敌。”

这封奏折送至咸丰帝案头。

英法联军迅速接近承德避暑山庄,迫使咸丰帝紧急撤离。

在联军不断施压之下,他未及等待曾国藩的援军,便草率签署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与此同时,曾国藩已成功占领安庆,重创太平天国主力。

得知条约签订的消息,他虽有遗憾,却也因,未分散兵力影响平叛大局而稍感宽慰。

吴布衣轻声劝慰道:“陛下决策果断,终得妥善处置。”

曾国藩长叹,心中复杂难言,深知此败或加速清朝衰败,但已全力以赴,无愧于心。

他意识到,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与其沉溺于过往,不如着眼未来,寻求转机,重振中华。

曾国藩眼中再次闪烁起坚定的光芒,紧握双拳,沉思前路。

后世对曾国藩的抉择评价不一。

有人赞扬他顾全大局,避免国家陷入更大危机;也有人指责他出于私利,逃避责任。

无论后世如何评价,曾国藩在当时的地位无可撼动。

他一生致力于弥补时代缺陷,虽未能阻止清朝衰落,但其努力与贡献不容忽视。

他倾尽全力,贡献于这片土地。

或许有人批评,认为他应摒弃私念,全力调配兵力施以援手。

然而,若置身相同情境,我们又能如何抉择?

历史总是如此,面对复杂局势与诸多选择,每个人都在探索最为妥帖的道路。

曾国藩的一生,智慧与过失并存,但他为这个国家的奉献难以估量,我们无权对他提出更高要求。

他值得我们效仿之处在于,全身心投入时代使命,心系民众,坚持不懈。

身处各自的时代,我们都应效仿曾国藩,竭尽全力,不负韶华。

选择并无绝对最优,只有最为适宜。

面对匆匆流逝的历史,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铭记初衷,明智且勇敢地前行。

或许未来我们会受到后人的指责,但只要秉持正义,无愧于心,便无需遗憾。

历史不断向前推进,新时代接踵而至。

让我们并肩前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

山水文史
每日跟新不一样的文化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