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众多英雄豪杰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以其非凡的成就和英勇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然而,在这一历史洪流中,一位曹魏的杰出将领却相对鲜为人知,他在三国晚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此人便是毌丘俭,他两次出征东北,成功征服高句丽,席卷朝鲜半岛,极大地扩展了中原王朝的疆域,其军事影响力甚至远及俄罗斯滨海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五百多年后,即便是隋炀帝、唐太宗这样的强大君主,在征讨高丽的战争中亦未能取得胜利,反而国力受损。
相比之下,毌丘俭仅凭一郡之力,在短时间内就平定了朝鲜半岛,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将领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遗忘。
#1
subtitle
毌丘俭,复姓毌丘,具体出生年月已无从考证,他出身于河东的一个显赫世家,其父毌丘兴曾任将作大匠,负责宫廷建筑事务。
由于毌丘家族与曹丕关系密切,曹丕在称帝期间,特意选拔毌丘俭担任其长子曹叡的文学侍从,共同培养其学识与品德。
但毌丘俭始终不离不弃,与曹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即位,毌丘俭因此得以迅速升迁,历任尚书郎、洛阳典农中郎将,直至荆州刺史。
尽管,他完全可以凭借与曹叡的亲密关系享受荣华富贵,但毌丘俭始终心系国家大事。
公元235年,随着诸葛亮的去世,曹魏与蜀汉在西南地区的冲突告一段落。
然而,东北边境的辽东地区却风云再起,公孙渊家族凭借强大的军力和地理优势,逐渐显露反意。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局势变化,主动上书请求出征辽东。
曹叡对公孙渊割据辽东早已不满,于是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并加授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等职务,从此,毌丘俭踏上了军事征途。
公元236年,他率领大军成功讨伐了公孙渊。
辽东军凭借本土优势与有利天气条件,对远道而来的魏军构成了巨大挑战,战争异常惨烈。
鉴于此,曹叡下令毌丘俭从前线撤回北平,以缓解压力。
然而,曹魏从未有过轻易屈服的传统。
到了237年,魏军重整旗鼓,司马懿率领四万援军长途跋涉,与毌丘俭会合,共同进军辽东。
在辽东郡的襄平城,双方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魏军不顾持续多日的暴雨,将襄平城团团围住,经过数月的艰苦鏖战,终于攻占了这座城池,公孙渊也被司马懿所杀,辽东地区得以全面收复。
然而,这场战争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魏军士兵阵亡,司马懿在攻陷城池后,对当地官僚士族进行了屠杀,并将大部分平民迁徙至中原地区。
这一举动,导致东北地区汉人数量急剧减少,形成了权力真空,中央王朝对该地区的控制力甚至不如公孙家族时期,高句丽势力趁机蠢蠢欲动,觊觎东北。
#2
subtitle
高句丽政权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公元37年左右,其疆域横跨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实际领土远超现代朝鲜的范围。
自两汉以来,高句丽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羁縻藩属体系之下。
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政权衰落、诸侯割据以及中原的分裂,高句丽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
董卓掌权后,辽东人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郡太守,他对高句丽的野心保持高度警惕。
据史书记载,高句丽人性情凶悍、勇猛善战,常进行掠夺活动。
为了消除东北边患,公孙度果断出兵,趁高句丽势力尚未壮大时,以武力迫使其臣服。
在公孙家族统治辽东的四十年间,高句丽被迫保持臣属地位。
但随着公孙家族的覆灭,以及东北汉人的内迁,高句丽再次蠢蠢欲动。
244年,高句丽趁机攻占了西安平(今辽宁丹东),东北地区的战事一触即发。
时任幽州刺史的毌丘俭,对高句丽的进犯采取了果断的应对措施,没有丝毫犹豫。
他亲自指挥一万多名精锐步兵与骑兵,从玄菟郡出发征讨高句丽,而高句丽王位宫则率领两万军队迎战。
尽管高句丽军队人数上占优势,但这些魏军作为边境的精锐部队,经过长期战争的锻炼,战斗力极为强大。
相比之下,高句丽军队虽然在勇猛上毫不逊色,但在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上却远不及魏军。
历史记载显示,魏军摆开阵势,决心死战,上演了一场类似古代“背水一战”的壮举。
在沸流水和梁口两地,魏军连续重创高句丽军队,共斩杀一万八千余人,而高句丽王位宫仅带着一千多骑兵逃往东沃沮(即长白山地区)避难。
毌丘俭并未追击这股残敌,而是转而攻打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山城(位于吉林吉安附近),成功捣毁了高句丽的老巢。
在初步了解地形后,毌丘俭利用山城西北地势险峻且守备薄弱的特点,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同时从西北方向偷袭。
他选派擅长攀登的精兵,悄悄攀上山崖,消灭守军,一举攻占了城池。
对于参与叛乱的敌人,魏军采取了一贯的严厉手段。
破城后,魏军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共有八千多名士兵和官员丧生。
此后,毌丘俭在当地积极推广农业灌溉和交通建设,同时恩威并施,以增强魏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高句丽王位宫并未甘心失败,于245年再次发动叛乱。
但结果并未出乎预料,他再次被击败。
为了避免高句丽势力死灰复燃,毌丘俭决定彻底消灭其有生力量。
他将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颀率领继续北上,清剿高句丽的残余势力;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和带方太守弓遵率领南下,扫荡朝鲜半岛。
在北路方面,王颀长途奔袭,沿着长白山一路北上,紧紧咬住高句丽的残余部队,不断发动猛攻,共斩杀三千余人。
高句丽军队溃不成军,而王颀则誓要生擒位宫,一路追击至苦寒的肃慎南界(今俄罗斯滨海地区)。
沿途的东胡部落,纷纷望风而降。
位宫从未料到魏军会如此穷追不舍,在逃到肃慎后,因惊恐忧虑而死。
王欣在得知消息后,终于停止了行动。
与此同时,另一支南下征讨魏国的军队也捷报频传,他们在成功占领朝鲜半岛中东部地区后,向半岛南部发布了魏国的权威诏令,要求各国并入魏国的乐浪郡。
面对反抗,魏军势如破竹,迅速平息了半岛的战乱,令人感叹若早知此结果,何必当初抵抗。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两次征讨高句丽的行动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毌丘俭不仅彻底清除了高句丽在东北的势力,还成功征服了朝鲜半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度。
这次征讨,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最深远的一次拓展,其势力范围甚至延伸到了俄罗斯滨海地区,扩大了数千里的领土,对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毌丘俭的贡献。
#3
subtitle
毌丘俭在东北地区的卓越表现,赢得了魏廷的高度赞赏,随后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和镇南将军。
从东北到中南,这一地理和地缘的转变,成为了毌丘俭命运的转折点。
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成功推翻了大将军曹爽,并诛灭其三族,曹魏的党羽也因此被牵连诛杀或流放,魏国的大权从此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尽管毌丘俭心系魏室,但他并不热衷于党派之争。
因此,司马懿对他进行了重点拉拢。
252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接过了权杖,并将毌丘俭调任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不久之后,在司马师的指挥下,毌丘俭成功击败了东吴的二十万大军,因此被加封为镇东大将军。
然而,高官厚禄并未能让毌丘俭臣服于司马氏。
254年,洛阳再次发生了政变。
忠于曹魏的夏侯玄、李丰等人试图发动政变,但消息泄露,他们被司马师诛灭三族,魏帝曹芳也被废黜。
毌丘俭与夏侯玄等人交情深厚,夏侯玄的死让他深感悲痛和忧虑。
同时,身在洛阳朝廷作为人质的长子毌丘甸,在给他的信中委婉地提醒他:“父亲身居要职,若国家倾覆而您却安然自守,将会受到天下的指责。”
毌丘俭读后泪流满面,决定与同样忠于曹魏的扬州刺史文钦,一起在寿春起兵反抗司马氏。
历经255载,毌丘俭指挥淮南六万精兵,毅然发起决定性攻势。
他如同在东北战场上的英勇往昔,沿途城池接连被攻克,攻势凌厉。
然而,魏国腹地远非高句丽可比,当进军至半途,于乐嘉遭遇了魏军守将的顽强阻击。
加之魏军中不乏如邓艾般的军事奇才,毌丘俭的进军步伐愈发艰难。
更为严峻的是,司马师亲自率领十数万魏军主力迎战,使得毌丘俭难以突破其防线。
随着战线拉长,补给困难,士兵们深入敌境,疲惫不堪。
与此同时,司马师不断缩小包围圈,并发起大规模反击,淮南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面对绝境,毌丘俭被迫改变策略,北上意图逃回幽州,以期东山再起。
然而,在逃至慎县安丰津地区时,被追兵追上。
他藏匿于河边的芦苇丛中,却不幸被平民张属射杀。
其长子毌丘甸,及在洛阳的家族成员也因此受到牵连,全部被杀。
这位曾在东北及朝鲜半岛叱咤风云的名将,最终以一种凄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如此,毌丘俭凭借一州之力,两次击败高句丽,征服朝鲜半岛,其辉煌战绩依然值得后世敬仰。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