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段洗刷不掉的耻辱,数十年来,他们一直试图移除位于中国境内的四座雕像。
面对我国的三项明确条件,日本方面无言以对。
那么,这四座雕像的由来是什么?它们为何呈跪姿?而我国又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揭开腾冲国殇墓园内,四座日本雕像的秘密。
#1
subtitle
回溯至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却遭遇了日军的猛烈阻击。
由于英军的轻敌,远征军陷入困境,部分兵力撤至印度,另一部分则退守怒江东岸。
胜利的日军步步紧逼,切断了滇缅公路这一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使国内局势骤然紧张。
日军随后向怒江西岸的战略要地推进。
此时,腾冲的军事领导者,云南王龙云之子,未做任何抵抗便逃离,腾冲县长邱天陪也携家带口仓皇北渡。
腾冲,这座被誉为“铁城”、“石头城”的坚固堡垒,竟被区区200名日军轻易攻占,全城百姓惨遭屠杀和掠夺。
60多岁的爱国绅士张问德毅然回乡,担任县长,领导腾冲人民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1943年8月,腾冲日军最高指挥官田岛致函张问德,邀请其会面。
张问德深知这是日军的诡计,旨在分化军民关系,动摇抗日决心。
因此,他将田岛的信函公之于众,并撰写了《答田岛书》作为回应,严正声明:唯有驱逐日军,腾冲人民方能摆脱苦难。
一位老先生坚决声明,要求日本人放弃武器并返回日本。他誓言,将领导腾冲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侵略直至最后。
这份名为《答田岛书》的宣言,在当时被各大报纸广泛转载,极大地鼓舞了众多抗战区域的人民,老先生张问德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县长之典范”。
1944年,得益于美英盟军的联合策划与装备支持,中国远征军开始更新装备,强化训练,准备发起反击。
许多腾冲军校的学员,尽管学业未满三年,却纷纷请缨上前线,誓言要与敌人真刀真枪地战斗,表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自己即使牺牲也无妨,仍有其他亲人可为父母尽孝。
获准上前线的军校生,在留言中坚定写道:“我们誓要打回腾冲!若我们求生,则家乡难以收复;若我们牺牲,则家乡定能光复。为国家赴难,即便献出生命,亦在所不惜!”
同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对怒江西岸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标志着滇西反攻战役的生死较量正式打响。
腾冲成为抗战期间,中国首个被收复的县城,也是中国抗战史上唯一一次全歼敌人的战役,远征军为此付出了近两万人的伤亡,成功歼灭全部日军。
#2
subtitle
5月11日,远征军渡过怒江后,立即向日本侵略者发动猛烈攻势,收复腾冲成为滇西反攻的关键战役。
次日凌晨,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向驻守高黎贡山的日军发起进攻。
当时腾冲大雨倾盆,高黎贡山山洪肆虐,陡峭的山坡使得水流湍急,夹杂着碎石,给仰攻的远征军带来极大困难。
由于雨水导致山间小路泥泞不堪,战士们没走几步,鞋底便沾满厚泥。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许多战士索性脱下鞋子,赤脚前行。
日军则占据高地,占据有利地形。
在山区,众多坚固的防御工事被构筑起来,给远征军带来了显著的伤亡,但这并未削弱他们进攻的意志。
历经九天的激烈战斗,远征军凭借无畏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击溃日军,占领了高黎贡山南麓及北斋公房。
随后,远征军继续推进,经过十多天的艰苦鏖战,逼近了日军在腾冲的重要据点——桥头与江苴。
日军意识到,一旦这些据点失守,腾冲将直接暴露于远征军的攻击之下。
因此,他们紧急调动兵力,试图进行反击。
然而,此时已连续取得胜利的20集团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面对日军的反扑,英勇抵抗。
经过二十二天的殊死搏斗,远征军成功歼灭日军半数兵力,占领了腾冲北部的桥头与江苴。
随后,远征军分兵两路,沿龙川江南下,将腾冲城团团包围。
在日军大佐藏重康美的指挥下,从前线溃败至腾冲城的日军与当地守军合并,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队,决心死守腾冲城。
腾冲城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城墙由坚固的巨石砌成,历经数百年仍屹立不倒。
尽管腾冲城规模不大,但它却是滇西地区最为坚固的城池。
此外,日军在占据腾冲的两年多时间里,又在城内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和数十座碉堡,使得腾冲城成为了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
1944年8月2日,远征军开始尝试搭建云梯攻城,但面对腾冲城易守难攻的特点,这种方法效果甚微,反而导致远征军伤亡惨重,难以突破城墙。
然而,远征军取得大反攻初步胜利的消息让英美联军倍感振奋。
得知情况后,史迪威将军派遣美国轰炸机对腾冲城墙进行了轰炸,炸开了多处缺口。
中国远征军趁机从这些缺口突入城内,对堡垒内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十二天的激战,日军堡垒被全部摧毁。
8月14日,日军的腾冲指挥部被美军飞机炸毁,指挥官藏重康美当场丧生。
日军在无指挥状态下,逐渐溃败。
9月9日,远征军成功占领腾冲城大部分地区,剩余日军被围困于城区东北角的狭小地带。
同日,蒋介石发来指令,强调必须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之前收复腾冲。
至9月14日上午,腾冲城内所有残余日军均被远征军歼灭,这座被日军占据两年多的城市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这成为日本无法抹去的耻辱象征,四名日本士兵在我国烈士陵墓前跪拜,遭受祭拜民众的愤怒殴打。
面对日本多次要求拆除相关雕像的呼声,我国仅提出三项条件便成功阻止了日本的企图。
#3
subtitle
自1944年5月反攻开始至9月14日腾冲收复,历时127天,历经40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100余人。
腾冲战役结束后,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向蒋介石提议,在腾冲建立国殇墓园以安葬阵亡将士。
国殇墓园自1945年1月开始建造,于7月7日抗战胜利之日竣工,占地面积超过80亩,并为安葬于此的烈士举行了追悼会。
墓园首层台阶上,刻有李根源题写的“碧血千秋”石刻。
李根源不仅是朱德、叶剑英等国共将领的师长,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层台阶上,建有庄重的忠烈祠,祠堂两面墙壁的石碑上镌刻着腾冲战役中阵亡的9168名烈士的姓名,以及国民党高级军官撰写的挽词和致辞。
祠堂厢房内,展示了300多幅收复腾冲的战斗照片,这些照片是中国战士为收复国土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的见证。
忠烈祠后方是一个30多米长的小山坡,从上至下安葬着3346名在腾冲战役中牺牲的战士的骨灰。
山坡脚下还设有盟军之墓,其中长眠着14名美国官兵。
位于烈士冢对面墓园入口旁,存在一座形似井口的小型坟墓,其墓碑刻有“倭冢墓”字样。
此墓系腾冲民众基于人道考量,专为战亡日军所建。
此举并不意味着腾冲人民宽恕了他们,相反,在安葬时,日军遗体均以跪姿朝向烈士冢,意在使其永远向牺牲的烈士表达悔意。
随后,腾冲人民又制作了四尊描绘日本军官跪地的雕像,置于烈士冢墓碑前方。
1996年,国殇墓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游客目睹这四尊跪像,往往会以拳脚抒发内心的愤慨。
该现象被到访腾冲的日本游客目睹并带回国内后,在日本社会引发了广泛讨论,日本政府多次向中国政府提出拆除雕像的要求。
面对日方的诉求,中国政府提出了三项条件作为回应:
一是,日本需拆除靖国神社,并停止一切祭拜战犯的活动;
二是,日本需修正历史书籍,如实记录历史真相,不再掩盖侵略事实;
三是,日本需公开向腾冲人民及阵亡烈士道歉。
面对这三个条件,日本政府无言以对,转而提出以经济援助为条件要求拆除雕像。
但这一提议,被腾冲政府坚决拒绝,此后日方再未提及雕像拆除之事。
国殇墓园,象征着中国军人为保卫国家所展现出的巨大牺牲,我们不应忘记这些英雄。
若有机会前往腾冲,请向这些战士表达最深的敬意。
历史不容篡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中国人民铭记在心,我们将珍惜和平,为祖国的繁荣未来不懈努力。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