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臣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时,唯一站出来为他发声的是曹操之女、亦是他的皇后——曹节。
退位后,刘协在山阳封国过着朴素而满足的生活。
他或许会对曹操心存感激,因后者为他娶了一位贤良的妻子;同时,他也可能感谢曹丕,让他获得了真正的尊重。
尽管曹家篡夺了他的皇位,但却为他留下了一位贤淑的妻子。
#1
subtitle
曹节与刘协的结合,无疑是一场政治联姻,是曹操为监视汉献帝、防止其与外界勾结而采取的手段,也是曹操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废黜、不杀害汉献帝的结果。
有趣的是,汉献帝刘协抵达许昌的同一年(196年),曹节恰好出生。
刘协生于181年,比曹节年长15岁。
据《后汉书》记载,献穆曹皇后名节,是魏公曹操的次女。
建安十八年(212年),曹操一次性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嫁给汉献帝,聘礼为五万匹束帛玄纁。
其中,年龄尚幼的女儿则留在娘家,算作订婚。
当时,曹节作为“中女”之一,已到了出嫁的年纪。
而曹节在姐妹中排行第二,意味着曹宪比她年长,因此先进宫的应是曹宪和曹节,曹华则留在娘家。
然而,入宫后,历史文献中仅提及曹节的名字,曹宪和曹华则再无音讯。
《后汉书》还记载,建安二十年(215年)春正月甲子日,曹节被册封为皇后。
而曹操废黜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伏寿,则是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即214年11月,时间上恰好跨年。
公元220年,皇后曹节在位六年之际,面临群臣迫使夫君刘协禅位的危机,她毫无惧色,勇敢地站出来为丈夫辩护。
据《后汉书》记载,魏王受禅让时,派遣使者前来索取玉玺,曹节愤怒拒绝,多次如此。
最终,她亲自召见使者,严厉责备对方,并将玉玺掷于车辕之下,泪流满面地斥责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在场的人无不低头,不敢直视她的愤怒。
在曹丕急于逼迫刘协禅位期间,他不断派人前来索要玉玺,但无论使者如何劝说,曹节始终拒绝交出。
曹丕的使者多次前来,均被曹节严词拒绝并痛斥。
最终,曹节愤怒地将玉玺扔在刘协的马车下,让使者自行取走,同时痛斥他们,表达了对他们行为的强烈不满。
在场的大臣们,因曹节的震慑力而不敢直视,只能匆匆取走玉玺离去。
《三国演义》中也有相关描述:
前一天,华歆等文臣逼迫刘协禅位,王朗甚至警告说:“不可迟疑,迟则生变。”
意在催促刘协迅速做出决定,不要拖延。
文臣逼宫之后,第二天武将也登场了。
曹节得知此事后,愤怒地指责道:“我的兄长怎能做出这种叛逆之事!”
当她看到曹洪、曹休带剑入宫,请刘协出殿时,更是大骂道:“你们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贪图富贵,共同谋划叛逆!我父亲功高盖世,威震四方,尚且不敢篡夺皇位。如今我兄长继位不久,就妄图篡汉,上天一定不会保佑你们!”
说完,她痛哭流涕地回到宫中。
小说紧贴历史脉络,对曹节的言辞“天不佑你”进行了扩展演绎,令人感受到其言辞的激烈与情感的充沛。
尽管如此,似乎仍未完全捕捉到历史上“众多此类人物”“屡次谦让”时所展现的那种大义凛然的气概。
或许,那些前来逼迫汉献帝的人,仅仅是出于对曹节身为曹操之女的忌惮,才甘愿忍受她的谩骂与折腾。
但若将曹节的勇气,仅仅归因于她是曹丕之姐,那便大谬不然。
民间故事中的曹节形象,相较于历史记载与小说演绎,更显得令人钦佩。
#2
subtitle
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曹节也随之被降为山阳夫人。
据传,在曹节的陪伴下,曾身为32年皇帝的刘协难以放下身段。
曹节则劝说他脱下王袍,换上布衣,摒弃帝王之尊,与百姓同甘共苦,减轻民众负担。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刘协与曹节在谈及曹丕与曹操时,曹节常劝刘协忘却仇恨,铭记曹操的恩情。
如刘协曾三次欲除曹操,而曹操却一再忍让,未取刘协性命,也未篡位称帝,反而将女儿许配给他。
曹丕虽霸道,却也费尽心机,开创了禅让之制。
这在夏商周及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间,是前所未有的举动,旨在保护刘协及其后代和宗族。
公元224年,曹节见孙子刘康(即第二任山阳公)就读的书舍破败,便出资修缮扩建,并鼓励当地二十岁以下的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入学识字诵经。
她还与刘协一同拜访当地名士,聘请他们为孩子们授课。
在曹节的开导下,刘协终于走出了傀儡生涯与禅位之耻的阴影。
据传,刘协在位时曾向神医华佗学习医术(同时,他确实长期向太医学习医术)。
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在民间救死扶伤,逐渐被百姓尊称为“龙凤医家”。
这一美誉,历经一千八百多年,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当地景区的一块石碑上,依旧镌刻着“汉献帝行医图”。
刘协在民间隐居期间,凭借其精湛的医术,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他的妻子曹节常伴其左右,一同深入山中采集草药。
他们采集的草药及提供的针灸、拔罐等服务均不收费,对于外购的药材,也只收取成本价。
对于百姓为表感激,而赠送的特产等物品,夫妻俩总是礼貌地拒绝。
受汉献帝的影响,古老的中医行业逐渐形成了“可赊可欠不还价”的行规。
这一习俗,体现了百姓对刘协与曹节夫妇的深深敬意。
何为名垂青史?刘协身为汉朝天子,在位32年间历经磨难,百姓亦饱受战乱之苦。
然而,退位后与妻子一同行医济世,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怀念。
相较于作为皇帝的刘协,他作为郎中的身份更为人所敬仰。
而曹节则以其贤惠与美貌,成为了人们赞颂的典范。
曹节感念其父曹操的恩德,让子女尊称外公为“魏公”或“魏爷”。
由于百姓对曹节夫妇的拥戴,这一称呼在当地逐渐普及,外婆则被称为“魏婆”,这一称呼至今仍广泛流传。
这样的称呼,也反映出刘协在山阳时已经彻底放下了过往。
如果他仍对曹操心怀怨恨,绝不会同意子女在祭奠时如此称呼外公。
同样,曹节也不会因为称呼的改变,而与刘协产生矛盾。
如今,在节日期间,全国各地普遍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
但在当年,山阳公国所在的焦作地区,却流行着“娘瞧闺女”的习俗。
这一习俗,起源于曹节与刘协到山阳后,曹丕不允许妹妹曹节回京看望母亲卞太后,而卞太后则主动到山阳与女儿团聚。
当地民众纷纷效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3
subtitle
这一年是公元234年。
汉献帝刘协逝世,依汉代天子礼制,安葬于禅陵。
二十六年后,其妻曹节亦离世。
《后汉书》记述,此后四十一年,即魏景元元年,曹节逝,与刘协合葬禅陵,丧葬规格遵循汉制。
《三国志》则详细记载,景元元年夏六月己未日,汉献帝之妻曹节去世,魏元帝曹奂亲临华林园致哀,并追赠其为献穆皇后,葬礼车服制度均仿汉代旧例。
换言之,公元260年6月,曹节以65岁之龄辞世,曹奂率群臣于华林园举行葬礼,依汉代皇后礼仪与刘协合葬禅陵。
华林园,原为曹丕于公元224年赐予其妹曹节的芳林园,内含汤沐邑。
至公元232年,因避讳曹芳之名,更名为华林园。
曹丕,这位曾迫使刘协禅位的大文豪,曾著《终制》一文,倡导薄葬,言及“自古及今,无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
若曹丕目睹刘协陵寝之盛,或许会对自己的主张有所反思。
刘协的禅陵,虽远离先祖陵寝,略显孤寂,但历经1800余年风雨及朝代更迭,与曹节合葬的禅陵,仍是豫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
流芳百世者,非必王侯将相,亦非皇室贵胄,而是那些真心造福百姓之人。
唯有百姓的铭记,方能铸就永恒的丰碑。
至于刘协与曹操、曹丕父子在彼岸重逢时,他们的对话无从知晓。
或许,刘协会感激曹操育有贤女,成为自己的良配;又或许,他会感谢曹丕,让他在人世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