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年,即建康元年,汉顺帝刘保逝世。
他在位期间,表现复杂多面:
一方面,他作为明君,成功削弱了外戚势力,使东汉政权回归皇室正统;
另一方面,他作为昏君,过度依赖宦官,导致自身权力被架空,成为无实权的君主象征。
#1
subtitle
宦官,这一封建帝制下的特殊群体,往往出身贫寒,历经坎坷,无奈选择入宫为宦。
他们身体残缺,心灵亦多受创伤,既不被士大夫阶层接纳,也无法在后宫中寻得归属感,唯有皇帝是他们的唯一依靠。
然而,在刘保统治时期,这一关系发生了逆转,宦官不再依赖皇帝,反而是皇帝时刻需要仰仗宦官。
刘保的皇位是通过政变获得的,他曾是洛阳城中无权无势的废太子。
正是宦官们的全力支持,使他得以登基称帝。
即位后,刘保对宦官们大加封赏,以示感激。
然而,他的感激之情似乎过于慷慨,以致几乎将所有权力都拱手让给了宦官,从而开启了宦官专权的新时代。
随着刘保的去世,宦官势力迅速崩溃。
这是因为,随着皇帝的更迭,宦官集团也会随之更换。
皇帝与宦官,作为政治舞台上的特殊组合,彼此依存,荣辱与共。
然而,一旦皇帝去世,那些因皇帝恩宠而权势滔天的宦官们,很快便失去了依靠,纷纷下台。
那么,宦官下台后,谁又登上了政治舞台呢?
答案或许并不意外。
#2
subtitle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新的权力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熟悉的气息弥漫开来,新掌权的势力是汉顺帝之妻,也即梁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
此时,皇后梁氏已晋升为太后,正式成为东汉朝廷的新一任掌权太后,称谓也随之更迭。
随着顺帝的离世,其指定的继承人,即皇太子刘炳,于幼龄之时登上了皇位,史称汉冲帝。
时间推进至永憙元年,公元145年,小皇帝刘炳短暂的一生落下帷幕。
尽管皇帝驾崩突然,但梁太后早已有所准备。
在挑选新帝一事上,东汉的太后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倾向于选择既非过于年长也非过于年幼,既非过于聪慧也非过于强健的候选人。
简而言之,即寻找一位易于操控的傀儡。
经过筛选,梁太后最终选定了渤海孝王刘鸿之子,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年仅八岁的刘缵,即后来的汉质帝,作为东汉的第十位皇帝。
八岁,正值稚嫩之年,梁太后自然而然地垂帘听政,掌控朝局。
然而,作为先皇遗孀,太后不宜频繁露面,为了稳固对东汉的掌控,她必须在朝堂上安插亲信。
此人便是梁太后的兄长,大将军梁冀。
梁冀,字伯卓,籍贯甘肃泾川,曾任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执金吾等职。虽看似职位不显,实则暗藏玄机。
梁冀外貌特征显著,肩宽如鸢,目似豺狼,给人以威严而不可亲近之感。
眼神如猛兽般凶悍,梁冀在审视他人时,眉头紧锁,显得极为威严且令人畏惧。
依据这些史官的记载,可以明显感知到,梁冀的形象并不正面。
然而,评判一个人的品质不应仅凭外貌,还需深入了解其行为与性格。
那么,梁冀的日常活动究竟如何?
简而言之,他沉迷于射箭、下棋、赌博、踢球以及光顾风月场所。
这位东汉官场的纨绔子弟,凭借家族势力迅速崛起,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显赫人物。
梁冀因此变得飘飘然,毕竟,太后是他的亲姐姐,而皇帝年幼,他几乎可以主宰一切。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宦官势力衰落,士大夫们也难以与之抗衡。
梁冀开始肆意擅权,几乎取代了皇帝的地位,掌控朝政。
他排斥异己,结党营私,横征暴敛,贪赃枉法,几乎无恶不作。
大臣们对此束手无策吗?并非如此。
虽然有些大臣选择沉默自保,但仍有勇敢无畏的忠臣敢于挺身而出。
太尉李固,便是其中之一,他多次与梁冀对抗,但总是处于劣势,其弹劾梁冀的奏章也被太后搁置不理。
毕竟,太后与梁冀是同一家族,自然偏向亲人。
在早朝时,群臣跪拜高呼万岁,而梁冀却特立独行,不拜不跪,甚至持剑上殿,气焰嚣张至极。
大臣们行完跪拜礼后,皇帝还未开口,梁冀便已开始发号施令。
这种行为是否狂妄?确实非常狂妄。
在封建帝制时代,皇权至高无上,不可侵犯,而梁冀却敢于如此行事。
君主与臣僚在宫殿之上,空间距离虽仅数步之遥,然而他们身份地位的鸿沟,却异常深邃。
往昔,朝臣们觐见君主前,均需精心筹备,因为在天子威严之下,即便是打喷嚏、排气或细微声响这类无心之举,也可能招致严惩,乃至丧命。
身为臣子,在帝王面前,既要展现出庄重沉稳,又需绝对服从,任何逾越礼法之举,都可能被视为不忠不孝的行为。
梁冀在朝堂上的放肆举动,无疑揭示了,当时天子权威的严重衰落。
尽管小皇帝刘缵年仅八岁,但他同样拥有智慧、自尊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目睹梁冀平日里的傲慢无礼,刘缵曾指着梁冀,直言不讳地说:“此跋扈将军也。”——《后汉书》记载。
这句话或许出于无心,或许有意为之,又或许只是孩童的天真无忌。
对于这句话,史学家们曾进行过诸多解读,认为它反映了皇帝诛杀奸臣的意愿,与无力改变的无奈。
然而,小编认为,这些解读或许过于复杂。
刘缵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他在朝堂上的这番言论,不过是孩子纯真情感的直接流露。
虽然刘缵说得轻松,但朝臣们听后却为皇帝捏了一把汗。
在宦官与外戚长期交替执政的背景下,这些臣子们早已变得胆小如鼠,他们畏惧、害怕,不敢有任何言语或行动。
他们深知,刘缵的这番话必将引起梁冀的不满,而梁冀的不满,很可能就是皇帝遭遇不测的先兆。
梁冀平日里性情暴躁,常对大臣们施以打骂,动辄进行政治清洗,杀人如麻。
若是在平时,刘缵敢如此冒犯他,他必然会当场给予教训。
但此刻正值早朝,他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众臣注视之下,皇帝年幼,不顾颜面,而作为大将军的梁冀亦需维护自身尊严。
因此,面对皇帝的责备,梁冀沉默以对,未发一言。
然而,退朝之后,梁冀迅速在心中筹划了一个方案:废黜刘缵,另立新帝。
其动机,分为个人与大局两方面。
个人而言,皇帝在朝堂上公开羞辱他,令他颜面扫地;
大局上,梁冀敏锐地察觉到,汉质帝刘缵非池中之物,若让其成长,或将威胁到梁氏外戚的政权。
梁冀开始计划,如何除去这位小皇帝?
对他而言,这并非难事。
他指派亲信,在刘缵常食的煮饼中投毒。
皇帝食后腹痛难忍,急召太尉李固入宫。
这位八岁皇帝,似乎已预感自己命不久矣,他对李固说:“我刚食一饼,腹痛异常,若此刻饮水,或可救我一命。”
他虽是帝王,却也是个孩子,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其生命。
或许,仅一口水,便能救他,但梁冀在场,以饮水会致呕吐为由,阻止为刘缵喂水。
不久,刘缵毒发,于洛阳皇宫内逝世。
皇帝因一句责备之言而丧命,这句话,本应是那些跪拜在梁冀脚下、享受汉朝俸禄、蒙受皇恩的大臣们应说出口的话。
那些七尺男儿,却表现得如同妇人。
一个八岁的少年天子,用生命发出了最后的呼喊,既是一代帝王的呐喊,也是东汉王朝最后的悲鸣。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