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被誉为天水麒麟儿,是蜀汉末期杰出的将领。
他的逝世,标志着蜀汉的终结。
因此,有人断言,汉室大将军的传奇始于韩信,终结于姜维。
姜维如同一盏明灯,在诸葛亮时代之后,继续照亮蜀汉的余晖。
#1
subtitle
身为魏国降将,他为蜀汉奉献了毕生心血;未曾谋面的先主刘备,其基业却被他视为比自己生命还重要;一生未归故土,却与诸葛亮一样,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北伐事业。
早在初见诸葛亮时,姜维便立下了誓言:不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誓不还乡。
此后,他再未踏足天水,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直至他身死异乡,连遗骸都未能归葬故土。
公元263年,即刘备入蜀52年后,也是蜀汉即将覆灭的一年。
当姜维在剑阁坚守时,得知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绵竹全军覆没的消息,剑阁守军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主张回援成都,有人提议东投吴国求援,还有人建议退守南中与魏军周旋。
各种建议层出不穷,但唯独没有人提出投降。
在众人尚未放弃抵抗之时,他们的君主已经选择了屈服。
愤怒与悲痛在蜀军将士中蔓延,他们纷纷脱下战甲,扔掉长戈。
这一举动,象征着他们放下了昔日的荣耀与责任。
他们怒吼着,拔刀猛砍路边的石头,以此发泄心中的委屈与不满,也舍弃了所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而姜维,则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踏上了返回成都的路途。
此地,他曾十余次挥师北上,对抗曹魏,而今却面临投降的抉择。
汉中失守,曹魏大军在钟会的率领下势不可挡;成都亦告急,蜀国君臣乃至他个人的亲眷均沦为阶下囚。
更令人心寒的是,后主刘禅已无心再战,蜀国上下士气尽失,此等绝境,即便是诸葛亮在世亦未曾遭遇。
姜维,那位胆识过人、智计无双的蜀汉将领,面对举国投降的颓势,唯有他未曾言败,包括刘禅在内的所有人都已放弃。
在无力之时,他寻求借力;无机之时,他创造机遇。
为守昔日之诺,姜维誓不轻易屈服。
为复兴蜀国,这位曾十一次领兵北伐的蜀汉大将,不惜委身投降于钟会。
钟会见到姜维,忆起昔日剑阁之阻,面露不悦,质问道:“将军何故姗姗来迟?”
姜维只能强忍屈辱,答道:“已是尽力加速。”
此后,钟会与姜维形影不离,出则同车,坐则同席,甚至对长史杜预称赞道:“以姜伯约之才,较之中原名士,如诸葛诞、夏侯玄之辈,亦难出其右。”——《三国志》记载。
钟会对姜维的才情愈发钦佩,两人关系日益亲密。
在与姜维的长期相处中,钟会被其才华深深折服,曾对杜预言道:“姜伯约之才,中原名士亦难比肩。”
最终,在姜维的策划下,钟会设计除去了同为伐蜀名将的邓艾。
接着,姜维图谋利用钟会反叛,趁机夺回兵权,重振蜀汉。
然而,姜维虽说服了钟会谋反,却未料到魏军归心似箭。
叛乱的魏军最终杀害了钟会,姜维也在这场动乱中不幸遇难。
一场复国之梦,不仅未能实现,反而导致了邓艾、钟会及姜维自身的悲剧,这便是著名的“一计除三贤”。
#2
subtitle
魏军为报复姜维,更是采取了极端手段。
解剖其遗体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姜维的胆量异常宏大。
可悲的是,这位忠诚于复国大业的姜伯约,逝世后遗体未得保全,连家人也遭受了牵连。
同时期的蜀汉官员郤正,在其著作中评价姜维:“姜伯约身居上将高位,群臣之上,然其居所简陋,财产匮乏,无妾侍之欢,无音乐之娱,衣物车马只求实用,饮食简朴,官府所给,即刻用尽。”——《三国志》记载。
郤正对姜维的人格深感敬佩,他指出:“姜维身居高位,却能保持清贫,不沉迷于享乐,生活简朴,这样的品质难道不应成为世人的楷模吗?”
这是同时代人,对姜维人格的真实赞誉。
姜维,从一名降将起步,历经十一次北伐,成为诸葛亮北伐事业的坚定传承者。
他家中清贫,不近女色,却因忠诚而遭刘禅猜忌,被迫避难沓中。
即便收到劝降书,他仍假意投降,以求复国,直至生命终结,成为蜀汉最后的守护者。
曹魏皇帝曹奂称赞他:“蜀国所依赖的,唯有姜维。”
而后世史学家郭颁也赞叹:“当时蜀汉官员皆为天下英才,但无人能及姜维。”
这一切,都证明了姜维的才华出众与忠诚不渝。
历经两千年岁月变迁,甘肃天水甘谷县内,姜维墓静静伫立。
据传,墓中并无姜维遗骨,因其遗体在复国失败后已被魏军摧毁。
墓前景象凄凉,枯草遍地,无人问津,正如他生前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助。
与诸葛亮相比,姜维在复国路上显得更为孤单,连曾经的战友廖化、张翼都对他产生质疑,连皇帝刘禅也劝他投降。
姜维所经历的绝望程度,我们无从知晓。
然而,若有机会前往天水,切记那里还铭记着一位人物——姜伯约(姜维)。
虽然,姜维之墓并未葬有他的遗体,但他的精神在天水长存。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