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倭寇从上虞打到南京,80天经3省杀死杀伤明军4000人,你敢信

文摘   2024-11-10 07:01   安徽  

公元1555年,即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历史记载了一场军事奇闻。

仅有53名倭寇,从浙江上虞登陆,随后在长达80余天的时间里,他们席卷了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侵扰了包括杭州、严州、徽州、宁州、太平县等在内的20多个州县。

这53名倭寇的足迹遍布上千里,甚至一度逼近明朝留都南京,沿途造成明朝官兵4000余人的伤亡,其中包括1名御史、2名县丞、2名指挥及2名把总。

最终,这股倭寇被明朝大军彻底歼灭。

#1

subtitle

此事并非虚构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而是确凿的历史事实,被《明史》所记载。

嘉靖年间,倭寇侵扰尤为猖獗,据统计,嘉靖一朝倭寇骚扰明朝的次数高达628次,占明朝倭寇总骚扰次数的80%。

江浙地区更是深受其害,1555年的那次倭寇事件便是典型。    

倭寇每次登陆后都会焚烧船只,以表明其决一死战的决心,随后展开抢劫。

那批53人的倭寇从上虞登陆后,向西劫掠至浙江淳安,突破徽州歙县,一路经过绩溪、旌德、泾县,最终抵达南陵和芜湖。

他们在长江南岸纵火焚烧,随后进攻太平府,直逼江宁镇,并试图攻入南京城的大安德门。

倭寇首领身着红衣黄帽,亲自指挥余众发起攻击。

南京城因此陷入震惊,毕竟作为明朝的留都,其重要性仅次于北京。

然而,如此重要的城市,竟被53名倭寇突袭,确实令人震惊。

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时彻,紧急下令关闭城门三日,命令百姓自备粮食和器械,登城守卫。

城内虽有数万明军士兵和更多的百姓,但面对这53名倭寇,却显得如此惶恐。

倭寇攻城两日未果,但仍造成近千名明军士兵的伤亡,其中包括两名把总指挥。

而倭寇自身却毫发无损,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更令人称奇的是,倭寇撤退时从容不迫,南京守军竟不敢追击。

城门持续封锁,又度过了一日。

随后,兵部尚书张时彻遭遇御史弹劾,并最终辞官,此乃后续发展。

倭寇撤离南京后,转向秣陵关,经由溧水向溧阳、宜兴推进,两地均遭劫掠。

明朝军队自太湖启程,意图追击倭寇。

得知消息后,倭寇迅速穿越武进,到达无锡,屯驻惠山,一日一夜内疾行超过180里,至浒墅时陷入明军包围。

最终,明军在杨林桥将这股倭寇歼灭,事后惊悉其人数仅六七十人。

#2

subtitle

《筹海图编》记载,这五十三人狡猾多谋,勇猛善斗,堪称贼寇中的精英,非同寻常。

该书,由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主编,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等亦有参与。

书中关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人数的记载为53人,与明史记录不符。

最终,明朝对倭寇的确切人数仍存疑惑,普遍采纳胡宗宪的说法,即53人,因其作为江浙地区抗倭最高军事长官,对当地情况较为了解。

一个疑问随之产生:53名倭寇何以能攻打南京城,造成近千人伤亡,且自身无损?在80天内横跨三省,击毙击伤明军四千余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首要原因在于,这批倭寇属精锐之师,尤其是这53人,更是精锐中的翘楚,类似现代特种部队,兼具智谋与勇猛,远非普通倭寇可比。

《明世宗实录》记载更为惊人,称在南陵县,明军围困倭寇时,射箭攻击,而倭寇竟能手接飞箭,令明军惊愕不已,随即溃败。

若此记载属实,这批53人的倭寇确实堪称精英中的精英,但徒手接箭之说显然过于离奇,夸张成分较大。

毕竟,弓箭有其有效射程限制。

1.当倭寇处于弓箭射程的边缘时,箭矢的威力会显著减弱,理论上存在徒手接箭的可能性。

然而,观察明军官兵惊愕的表情,可以判断他们确实处于有效射程内。

无论如何,这批倭寇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即便他们个个如同特种兵般精锐,在冷兵器时代,也难以解释他们为何能横跨三省、攻破城池,并造成明军四千余人的伤亡。

2.明朝嘉靖年间,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嘉靖帝长达二十年不上朝,朝政腐败,贪污盛行。

地方上,豪强势力肆意扩张,侵占百姓土地和房产,士兵则面临军饷短缺、粮食匮乏的困境。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明军战斗力低下,几乎不堪一击,士气低落,无心迎战。

嘉靖年间,长达数十年的倭寇之乱给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导致百万民众伤亡,明军死伤更是无数。

在与倭寇的战斗中,牺牲的武将就多达107人。

鉴于明军如此战斗力,戚继光在组建军队对抗倭寇时,并未从明军中抽调士兵,而是另行招募义乌的矿工和农民,经过严格训练并保障军饷,才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3.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是导致倭寇之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争贡之役,明朝废除了与日本的贸易,导致两国间的贸易转为非法。

部分沿海居民因利益受损,选择与倭寇联手反抗明朝。

倭寇中并非全是日本人,还包括大量明朝沿海居民及东南亚人。

嘉靖年间著名的倭寇头目汪直便是明朝人,他反对海禁,主张恢复贸易,代表了众多与贸易相关的沿海居民的利益。

明朝禁止海运和贸易,断了这些人的生计,迫使他们加入倭寇与明朝为敌。

据《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日本》记载,倭寇中大约有70%是明朝人,而真正的日本人只占30%。

五十三名倭寇能够深入南京而未迷失方向,显然离不开明朝内部人员的协助。

他们对江浙地区的地形了如指掌,行动自如,表面上虽仅五十三人,但暗中协助他们的当地人数量则无从得知。

嘉靖年间,倭寇群体中竟有七成是明朝人。

明朝实施的海禁政策过于强硬,成为了倭寇滋生的主要原因。

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平息矛盾,反而使之进一步激化,成为倭寇问题难以根除的因素之一。

明人何良俊在其日记中记录道,即便是七十二名暴徒敲门骚扰,朝廷便如此惊慌失措,难道不是对朝廷的极大侮辱吗?

的确,这不仅是明朝的耻辱,更是多重因素交织导致的恶果。

所幸的是,后来戚继光成功地将沿海一带的倭寇基本清除。


投稿 | 笔友

编辑 | 徽米工作室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点亮“  ”和徽米君说晚安吧!

山水文史
每日跟新不一样的文化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