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来自:2023年9月玉树人熊冲突研讨会
分享主题:世界各地人熊冲突状况及共存方案
分享嘉宾:次仁
编辑整理:雪境志愿者 锤锤、熊苏
分享者:次仁
西藏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
本次分享分为以下这几个部分:
第一是西藏自治区的野生动物资源;
第二是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第三是保护成效;
第四是人兽冲突的现状;
第五是缓解冲突的策略,最后是展望未来。
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资源
西藏自治区12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生活着859种野生动物,这里所说的野生动物实际上只包括脊椎动物。如果包括无脊椎动物,西藏境内的昆虫纲动物就有4000多种,所以这里859种只包括鱼类到哺乳动物。这里面以鸟类为主,有519种;第二个是哺乳类,第三个是爬行动物,后面是鱼类和两栖类,两栖类最少。
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特别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往上走。尤其是在加强了靠近墨脱的研究工作之后,新的物种数量一直在往上涨,不是固定的。
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在2021年国家颁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西藏自治区就有209种,包括一级重点保护动物65种,二级144种。这209种以及重点保护物种主要包含6纲29目58科。其中主要以鸟纲为主,鸟纲有134种,其次就是哺乳动物58种,只有一种是两栖纲动物,即西藏山溪鲵。
从动物分类的角度讲,6纲29目58科中,29目里最多的就是鸟类里的鹰形目,其次雀形目的种类也比较多,再次就是鸡形目。这些动物的物种数量占比较大。
从科的角度分析,最多是鹰科。除了鹰科之外还有猫科、雉科比较多。
西藏自治区目前为止所有的自然保护区,在全区一共有102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就是自然保护区,接下来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所有的自然保护区加起来占西藏自治区120万面积的38.28%。
野生动物保护成效
讲到保护成效,第一个还是藏羚羊。根据国家二调数据,西藏自治区境内藏羚羊的数量已达到20万。它们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三个地方,阿里、那曲,以及日喀则靠近阿里的区域。它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里种群数量恢复比较快的物种。
根据国家二调的数据,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野牦牛数量已经达到4万多头。野牦牛在阿里、那曲经常出现。但野牦牛数量多了之后,会出现伤害居民、拐跑家牦牛的情况。有可能造成一家牧户一个早上或者一个晚上就倾家荡产的状况。
在西藏黑颈鹤数量一度变得特别少,之后建立了黑颈鹤越冬地自然保护区,西藏北边建立了黑颈鹤繁殖地自然保护区。现在西藏自治区内据称有1万多只黑颈鹤,但这个数量的真实性仍存疑。
同时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棕熊、黑熊、狼、雪豹、豺这些动物数量增加的特别快,而且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也在逐渐扩展。
人兽冲突现状
西藏自治区人兽冲突现象的第一个特征表现为分布广、强度逐年增加。分布广是指人兽冲突涵盖西藏自治区的每一个角落,西藏的七个地市都有野生动物肇事,下图中2012年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大概在6800多万,到了2022年已经达到一亿六千多万,增长将近一倍,且只经过了十年时间。
第二个特征是类型多,群众伤亡大,牲畜损失大。2020年一年里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金额达到了一亿一千七百七十五万左右,下图是各地市的补偿金额。蓝色的是养殖业,包括牦牛、黄牛、马,最多的是那曲和昌都,这两个地方牧业占比较大。黄色的是种植业,种植业补偿力度较小,金额也比较少。而且曾经有过这种情况,这家种的青稞地被吃掉了,报案后被告知要拿到补偿需要提供证明亏损的照片,光是洗照片就花了32块钱,再加上来回跑的油费、路费,从那以后这家牧民再也没报过肇事补偿。
人员伤亡则主要集中在那曲和阿里,这两个区域棕熊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房屋赔偿金额里,实际上包括家具、电器等损失,但对于家具补偿,保险公司只补偿有品牌的家具,没有品牌的无法得到补偿,如一些无品牌的藏柜、藏桌就都没办法获得补偿。
第三个特征是重点保护物种肇事严重(见下图)。这是指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肇事日趋严重。狼的肇事排在第一,在整个西藏的补偿金额是最高的,几乎所有地市都有它的肇事事件,而且一年的肇事补偿就将近一个亿。第二个是黑熊,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补偿最多是昌都,居第二位的是山南,补偿达到九百多万。就人身伤害上来说,黑熊比棕熊要更严重一些,这和它的栖息地分布有密切关系。第三个是棕熊,棕熊的实际肇事数量比图表的数据更高。这里面最厉害的是昌都。实际上那曲的棕熊致害补偿也是很多的。之后是豺,有一百多万,最下面是雪豹。
左上:狼造成的家畜损失
左下:受黑熊攻击的居民
右上、下:棕熊进到居民家偷面粉
缓解人兽冲突策略
关于西藏自治区的人兽冲突有两项政策,一是2011年通过的69号令,另一个是2016年通过的95号令。
69号令和95号令的主要差别在于,65号令的补偿范围是重点保护动物肇事,而95号令扩大到所有的野生动物,并增加了对房屋家具畜圈损毁的补偿。在补偿标准这部分,原来人员伤害赔偿依据是上年度自治区农牧民的平均收入,现在更改为当地上年度农牧民平均收入,人员补偿的弹性区间也被取消,变的更加明确,牲畜补偿划分为成畜和幼畜,规定牦牛和黄牛等两岁以下是幼畜,两岁以上是成畜,补偿标准也不一样,比如牦牛成畜补偿是1500(元),幼畜的补偿则是150(元)。农作物的赔付由于设定核算上限变得更加灵活。
补偿程序方面,受害百姓上报时限也由原来的3天内,现在变更为10-15天。但其实10-15天有时候也来不及,因为致害都在山上,老百姓发现自己的牛少了,到村里上报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受理的主体现在已经下放到村委会。针对资金机制,原来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补50%,地市级30%,县20%,现在分别变成了60%、30%、10%,这是变化的主要区别。
除了政策层面,我们现在也在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预防,事先的预防可以有效缓解和减少动物肇事的发生,达到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做到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第一个具体措施就是在牲畜的周围安装脉冲电围栏,野生动物过来,受到电击后可以达到驱赶的效果,一般应用在有电的地方,且效果比较成功。
第二是特制网围栏,适合不通电的区域。这种围栏刚开始安装时成本较高,但后期维护比较容易,牧民可以自己进行维护。今年我们协会(西藏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就做了网围栏,第一次的投入比较大,后面会节省很多成本。就像防熊屋(甘达村),第一次建的时候感觉成本很大的,但细想投资并不大,房子建成后,至少可以用十年,这么算下来,比围栏还划算。
另外一种措施是狐灯,它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给野生动物一种错觉,感觉有人在拿着手电一直走动,主要用来防狼和雪豹,效果比较好。
还有一种方法是试点综合缓解方案,包括试点社会化补偿机制、新型社区协议保护模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现在保险公司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下图中的防护措施是原来牧民自己做的,没有考虑熊受伤的问题,只考虑了人的利益。
在野生动物肇事预防和缓解方案的成效上,受益群众显著增加,政府投入显著节约。过去我们会请昆明院,或者中南院帮我们做调查,发现有些试点地区的家畜损失率比项目实施前的年损失率平均值降了90%以上,棕熊造访率降了53%。也发现预防肇事比事后补偿经济得多,有效降低了狼、雪豹等野生动物给家畜造成的危害。
展望未来
在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做社会化的补偿机制,同时推动建成有效防范的体系以及多元的主动保护激励方案。
成为月捐人
共同守护雪山圣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