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境缓解人熊冲突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高原垃圾”是产生冲突,乃至导致冲突愈演愈烈的关键因素。研究并降低人类垃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缓解人熊冲突的“必经之路”。
为了让在地牧人更了解自己的家园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与传统自然生态观结合,为缓解垃圾问题能够采取怎样的行动,雪境基于对人熊冲突议题的研究,结合5年来在玉树试点地区积累的社区防熊经验,由雪境专家团队与插画师共同完成这本《高原垃圾和野生动物关系手册》,欢迎大家扫码下载电子版查阅,印刷版手册向开展环保教育的机构(学校)、高原地区的社区开放(邮费自付,请扫码填写下方表格申请)。
●自2022年雪境便开启了“高原与野生动物关系”调查,调查覆盖青藏高原多个地区,包括:
●22年年底前往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23年3月玉树囊谦东坝乡走访调查;
●24年4月前往果洛州玛沁县、久治县,以及玉树州的曲麻莱县;
●24年7月走访了高原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牧户访谈,探索棕熊进房子和垃圾之间关系,调查走访了青海三江源地区11个县,进行了101份问卷调查,约50份访谈录音;
调查告一段落,进入数据整理分析阶段。
鸣谢
资助方: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美团青山计划
为雪境垃圾与野生动物调查及手册内容给予支持的专家、志愿者、机构:
韩智勇、陈立雯、郭慧、李全邦、彭可欣、狐狐
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
手册绘图及排版:种颗故事工作室
藏文翻译:东知加
扫码申请印刷版手册
非必要推荐下载电子版查阅
扫码下载电子版手册
小熊的“垃圾学堂”
从旱獭到塑料袋
在青藏高原的辽阔雪地上,一只饥饿的喜马拉雅棕熊正在四处寻找它的晚餐。平常,它会寻找鼠兔和旱獭,它们是棕熊的天然食物来源,在青藏高原,棕熊一直靠捕捉它们维持生计。然而,近几十年棕熊们的“菜单”上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菜品”——塑料袋、食品包装、甚至是啤酒瓶以及人类的其他食品。
正如手册的封面所画,在高原的垃圾场中,母熊成了老师,小熊们则是新一代的“垃圾学徒”。它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学习如何在高原雪地中追逐猎物,而是被迫学习如何翻找人类的废弃物。母熊一边翻找着废弃的塑料袋和包装纸,一边示范着“捡拾技巧”,而小熊们则在旁边好奇地模仿学习。曾经是自然界“顶级猎手”的它们,现在竟成了垃圾堆里的“常客”。
塑料袋和食物包装成为了它们眼中更易得的“猎物”,这种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垃圾如何重塑了野生动物的生活方式。
“垃圾”的高原旅程
雪境《高原垃圾与野生动物关系手册》
青藏高原垃圾的故事从80年代开始,当时,随着工业化产品一路“爬”上高原,塑料袋、化纤衣物也跟着一起“定居”了下来。这些现代生活的副产物在牧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但随之而来的,是成堆的垃圾开始威胁到原本纯净的草原。
到了90年代末,虫草经济的崛起让高原的塑料垃圾“开疆扩土”,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定居的牧民们储存的食物和垃圾也成了棕熊的新宠。
随着时间的推移,棕熊们对人类食物的兴趣越来越大,甚至冒险走进人类的房屋觅食。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国家开始出台政策,既保护野生动物,又推动垃圾治理。到2020年,各地的“禁塑行动”如火如荼,“垃圾旅程”迎来了转折点。
改变“垃圾问题”,行动从未停止
面对垃圾带来的挑战,青藏高原的垃圾管理行动已经全面展开,如政府推行的“转运系统”,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和回收系统。曲麻莱通过创新的积分兑换系统,居民可以用回收的垃圾换取生活用品,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治多县城还有资源回收公司,玉树市更是为残疾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通过垃圾分类增加收入。与此同时,一些社区也在实践零废弃理念。
雪境也在不断升级探索人熊冲突共存的策略和行动,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和人性化的野生动物管理措施,减少棕熊对垃圾的依赖,避免冲突的发生。例如,在某些垃圾填埋场安装电围栏,这个“人道提醒”有效地阻止了棕熊进入垃圾场。通过这种方式,希望棕熊渐渐恢复它们在自然中觅食的习惯,而牧人也不再需要在家门口担心遇到一只正在翻垃圾的熊。
手册中更介绍了,作为普通人、普通牧人,我们可以做什么,详情欢迎下载查阅手册!
《高原垃圾与野生动物关系手册》是一份对高原环境现状的深刻反思,也是一份行动的号召。它让我们认识到,高原垃圾问题并非不可逆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减轻垃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恢复雪山圣地的纯净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