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被雪山环绕的小村庄,
这里的居民生活简朴而传统。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悄然而至,
带来了塑料包装、废弃电池和其他难以降解的垃圾。
村民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外来的废弃物,
保护他们神圣的神山与牧场不受污染呢?
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在全球生态系统及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态屏障、文化与信仰朝圣等重要作用。高原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种类只在高原地区生存。
同时,由于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生态系统也较为脆弱,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较弱。从人类生产、生活角度看,复杂的地形,以及居民分散的居住方式、交通不便等原因,增加了物资比如垃圾的收集与运输成本,尤其偏远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也很难充足地覆盖。
文章开头的疑问,就是当下青藏高原,乃至全世界高原地区都在面对的挑战。现代生活方式下难以降解的工业化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在高原地区的现状如何呢?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等管理链条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搜集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本期先带您详细了解国内青藏高原的部分情况。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活垃圾管理在青藏高原,不仅是生态保卫战,也是一次人类传统信仰与智慧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对话。
川藏五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韩志勇等(2014)在青藏高原上的西藏扎囊、贡嘎、曲水,以及四川九寨沟、马尔康5县市共选取了5个自然村,针对固体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农牧户的环保认知与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访谈式的问卷调查
调查村地理位置图
调查发现,调查村落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与内地有较大地不同,部分生活垃圾通过简易焚烧进行处理。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较低,具有容重、含水率低和可回收物含量、热值高等特征。虽然受访者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不足,但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和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较强,具备开展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群众基础。
雪境观察
据韩志勇等学者文章发表10年后,雪境在2024年上半年,对青海玉树及果洛四县市牧区有关垃圾管理与处置的野外调查中,也有相似的调查结果。牧民家中产生多为塑料包装、塑料容器、玻璃容器及部分纸包装、废旧衣服或布料等容重低、含水率低,但可回收率高的生活垃圾。
近几年,在玉树州及果洛州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牧区内的生态管护员与基层政府部门合作,也有很多民间自发的环保小组,定期对居住点周边及偏远山上草场进行垃圾捡拾。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置及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都非常高,家中垃圾不焚烧(在藏区,火供是需要用洁净的藏香柏及其他神圣物品进行的,牧民们普遍认为垃圾等污秽物品燃烧会给家庭及牲畜带来厄运),而是随手放到麻袋中,到县上办事时,会将垃圾带到县上的垃圾填埋场或堆放点处理。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如:塑料瓶、铝罐、金属废弃物、旧衣物、玻璃瓶等也会单独挑拣出来,送往县上专门的垃圾回收点。
绝大多数偏远乡镇牧民,
都会将废弃物随手放入院子的麻袋中,
去县城时将垃圾带上,
完成了管理上普遍认为最难实施的垃圾转运。
青海生活垃圾治理的生态环境风险
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是青藏高原的缩影,生活垃圾管理面临着高寒气候与分散居住的双重挑战。张健等(2023)通过构建包括:危险度、暴露度、脆弱度因子等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型计算与预测,对青海省的生活垃圾管理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青海省生活垃圾管理的生态环境风险总体处于中风险等级,风险在河湟谷地向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地区及青南高原地区递增。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概念框架
研究者提出建议,如补齐生活垃圾软硬件短板、建立高效的收集与处置机制,建立并实施奖励及补偿机制等措施,以提升青海作为重要生态屏障区的生活垃圾治理效能。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配置的基本单元由县域下沉到乡镇尺度,以实施差异化的治理模式。
雪境观察
在玉树州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座开展垃圾收集与回收奖励的寺院。这座寺院在公路边建立了大型的彩钢房,专门用于回收周边居民及寺院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并且创新地在回收点建立奖励机制。
只要将家中的废弃垃圾带到回收点,即可根据垃圾数量兑换香皂、手套、衣物等生活用品。寺院的僧人定期挑拣牧民带来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一年1-2次将可回收物及其他废弃物运送到县城垃圾场及回收站。有了奖励机制,寺院周边的牧民已经养成了收集、转运垃圾的好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垃圾转运闭环。
类似这样的垃圾收运奖励机制,在玉树州州级、县市级、乡镇或村级都有各种适应性的创新方式,鼓励牧民将垃圾有效收集及处置。
班戈县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分析
西藏东北那曲市班戈县,具有典型的高寒干燥高原气候特征,环境容量低,微小的外界作用即可导致生态系统内部发生较大的改变。旦增等(2021)学者对西藏那曲市班戈县的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分别对垃圾场场区内土壤、地下水与空气进行了采样与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评价了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结果发现,班戈县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空气和地下水的影响很小,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其中汞的污染程度达到了“较重-重”的污染等级,填埋场周边土壤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等级。
采样点布设示意图
(A为空气采样点,D为地下水采样点,S为土壤采样点)
研究人员概括性地提出,需要加强对县域垃圾填埋场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填埋场规范运行,同时开展防护工作,并没有提出更加具体的建议措施。
借鉴我国其他省份垃圾填埋场土壤防护与修复的研究,刘磊等(2023)对四川红层区域(以红色系为主的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层)衬层土壤防渗性能进行研究,认为需要根据土壤渗透特性,尤其在外压力作用下的特性进行先期了解与调查,以支持填埋场的选址、采取的防护与修复方案。韩正平等(2020)针对垃圾填埋场场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环保部公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设计了以固化/稳定化技术为主的异位修复治理方案。
韩正平等设计的固化/稳定化修复工艺流程
雪境观察
与青海的玉树州及果洛州,每座县城以及一些偏远乡镇交通交汇点都有垃圾填埋场。我们在走访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县域垃圾填埋场,因为有餐馆及县城居民产生的部分厨余垃圾,以及食品包装上残留的大量食物,经常会有流浪狗、乌鸦、渡鸦、高山兀鹫甚至棕熊光顾翻找食物,使得这些野生动物逐渐养成依赖人类食物的习惯。
而在相对偏远的乡域垃圾填埋场,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几乎全部是野生动物无法食用的废弃物,因此不会吸引周边的野生动物,降低了因垃圾引起的人兽关系紧张的风险。所以,避免生态环境危害与负面影响,对进入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填埋前进行有效的分类与处置是关键。
一座乡域垃圾填埋场,
填埋场下面不远处就是牧民家的牛圈,
填埋场内没有野生动物到访,
甚至没有垃圾发酵的恶臭气味。
本期作者:郭慧
编辑整理:雪境志愿者 郭思桦
参考文献:
[1] 韩智勇, 旦增, 孔垂雪. 青藏高原农村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分析--以川藏 5 个村为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3): 451-457.
[2] 张健,周侃,陈妤凡.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活垃圾治理生态环境风险及应对路径——以青海省为例[J].生态学报, 2023, 43(10):4024-4038.
[3] 旦增, 孟德安, 周文武, 等. 西藏班戈县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1, 11(1): 202-208.
[4] 刘磊, 韩智勇, 何山, 等. 四川典型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衬层土壤防渗性能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23, 31(2): 1-7, 14.
[5] 韩正平, 张立伟, 杨永健. 垃圾填埋场土壤修复治理方案研究——以宁波市某垃圾填埋场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 2020, 28(1): 74-78.
成为月捐人
共同守护雪山圣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