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环境法前沿
期待您的来稿
来稿邮箱:SSEMshare@163.com
基本信息
《以法律拯救海洋: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
[英]詹姆斯·哈里森
(James Harrison) 著
吴蔚 王维康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作者简介
[英]詹姆斯·哈里森(James Harrison),爱丁堡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他拥有爱丁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PhD)、硕士学位(LLM)和东安格利亚大学法学学士学位(LLB)。
译者简介
吴蔚,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剑桥劳特派特国际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学者,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海洋法、海事法。
王维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法治研究中心、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国际法、海洋法。
内容简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它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全球海洋的健康状况在近几十年来每况愈下,海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紧迫的法律与政治挑战之一。有效的解决方案取决于国家、国际组织等行为体为实现商定目标而进行的协调和合作。本书对海洋环境保护涉及的核心问题和相关国际法律文书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并统筹兼顾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全球海洋治理的主要趋势。
本书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详细分析开始,探讨了主要的全球和区域条约及相关文书,这些条约和文书旨在防止、减少和控制航行、海底开发、捕鱼、倾废,以及陆上活动、海洋噪音和气候变化等新因素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本书展示了国际机构如何扩大其职权,以解决除污染外更广泛的比如生态多样性保护之类的海洋环境问题,并促进以生态系统方法进行规制。虽然目前在应对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方面已有许多进展,但本书仍强调国际机构间加强协调的必要性,以及为国际环境规则建立更强有力的执行机制的可取性。
推荐序
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人类只有关爱和保护海洋,实现人海和谐,才能保障和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加深和海洋活动的不断拓展,海洋面临着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栖息地消失、外来物种入侵及海洋酸化等新兴问题,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正面临更艰巨复杂的挑战。
在涉外法治建设背景下,以法之力量守护碧海蓝天势在必行。吴蔚老师翻译此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海洋秩序正经历变革与调整。我国面临统筹兼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应在把握历史机遇背景下,积极推动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朝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此书题为“以法律拯救海洋”,符合我国以法治力量促进人海和谐共生的保护理念。该书系统性探讨了现有国际法律框架与海洋环境保护成功实践应对不断出现的海洋环境新问题的可行性,并提出涉海相关公约、机构和机制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等海洋综合管理的新观点。该书在以下几点上值得海洋法学者关注与学习:
视角的创新性。该书内容从实质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环境保护相关条款为基础,探讨如何应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另一部分则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进一步探索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通过条约、机构间的协调与发展,实现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研究角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内容的前沿性。虽然此书书名落脚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但其内容并未以教科书的形式罗列海洋环境保护涉及的相关国际法文书。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书以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陆源海洋污染、海洋倾废、航运活动、渔业活动、海底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环境影响的前沿问题为导向,通过国际硬法之解释与适用、国际软法之调整与弥合,实现海洋环境现实问题与相关法律框架的良好互动,可促使读者更好地将国际海洋法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观点的前瞻性。该书通过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的海洋环境保护实践将海洋环境保护的“勤勉义务”具象化和细节化,为国家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提供指导性意见。在全球海洋治理的背景下,该书贯穿着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全球、区域机构间和国家等层面的合作与协调,其观点对我国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进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良性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吴蔚老师翻译此书对了解国际海洋环境法,促进中外国际法学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不断恶化的海洋环境和日益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我们须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修缮加固法制之堤坝、填补堤坝之罅隙,让国际海洋法掀起的潮流波浪在环境保护的浩瀚长河里川流不息。是以为序。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
秦天宝
目录
1 引言
1.1 海洋环境的主要威胁
1.2 海洋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切之事项
1.3 国际法与海洋环境保护
1.4 国际法渊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1.5 本书大纲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保全
2.1 引言
2.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谈判
2.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律框架的性质
2.4 结论
3 将海洋生物多样性纳入海洋法主流
3.1 引言
3.2 《生物多样性公约》
3.3 其他全球性自然保护条约
3.4 区域性海洋条约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3.5 结论
4 陆源海洋污染
4.1 引言
4.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海洋污染的陆地来源
4.3 解决陆源海洋污染问题的全球框架
4.4 陆源海洋污染源区域合作
4.5 结论
5 海上废物倾倒
5.1 引言
5.2 倾废制度的范围
5.3 《海洋法公约》关于倾废的规定
5.4 全球性倾废规则
5.5 加强区域层面的倾废制度
5.6 结论
6 航运对海洋环境的威胁
6.1 引言
6.2 对来自船舶的海洋环境威胁的国际监管制度框架
6.3 国际航运标准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运用
6.4 航运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6.5 航运事故的防备和反应
6.6 结论
7 渔业与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
7.1 引言
7.2 依据《海洋法公约》进行渔业捕捞
7.3 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法律框架的全球发展
7.4 区域机构在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的作用
7.5 海洋生物资源特别养护制度
7.6 结论
8 国家管辖范围内外海底活动的环境规制
8.1 引言
8.2 沿海国关于海底活动和设施的权利与义务
8.3 与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有关的国际规则、标准和建议的办法及程序的制定
8.4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活动
8.5 结论
9 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9.1 引言
9.2 国际气候变化机制
9.3 《海洋法公约》对解决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问题的意义
9.4 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性方法
9.5 结论
10 面向国际层面的海洋综合管理
10.1 引言
10.2 海洋环境保护机构间特别合作与协调
10.3 区域作为机构间合作与协调的基础
10.4 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合作与协调的全球框架
10.5 再论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与协调
10.6 结论
11 国际法在拯救海洋中的作用和法律框架未来面临的挑战
11.1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的多面性和多层次性
11.2 国际环境法的一般原则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的影响
11.3 海洋环境保护的动态国际法律框架
11.4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面临的持续性挑战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项目支持:
该专著入选第十一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1
END
1
免责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术研究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除本号原创的图文之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后台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转自国际法研究,查看原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扫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 跨学科环境法前沿
编辑:冯梦娇
审核:程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