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Vol27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

学术   2024-10-29 14:00   上海  

跨学科环境法前沿

期待您的来稿

来稿邮箱:SSEMshare@163.com




基本信息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


作者:蒋云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作者简介


蒋云飞,男,1988年4月生,广西桂林人,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法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师,兼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智库专家、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赴台湾铭传大学交流访学,挂任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党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等省部级课题10项,在《现代法学》《档案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3篇。


内容简介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两种重要手段,二者无缝衔接配合是有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维护公众健康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本质上是一项“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涉及行政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衔接配合,旨在实现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的构建,亟须健全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双向移接程序,完善环境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双向转换规则,以及基于“检察权属法律监督权说”重塑检察监督机制。


目录


前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

第一章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的基本意蕴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环境行政执法

二 环境刑事司法

三 “行刑衔接”机制

第二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的构建动因

一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难题

二 对生态环境“行刑衔接”难题的回应

第三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的主要构成

一 案件移送机制

二 证据转化机制

三 检察监督机制

四 其他配套机制

第二章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权力制衡理论

一 权力制衡理论简述

二 权力制衡理论与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

第二节 行政犯罪理论

一 行政犯罪理论简述

二 行政犯罪理论与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

第三节 协同治理理论

一 协同治理理论简述

二 协同治理理论与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

第四节 整体性治理理论

一 整体性治理理论简述

二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

第三章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的案件移送机制

第一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案件移送机制的内容

一 生态环境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

二 刑事司法机关向生态环境部门移送案件

第二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案件移送机制的检讨

一 案件移送与承接程序复杂

二 案件移送与承接标准不明

三 不依法移接案件追责乏力

四 案件反向移送机制的缺失

第三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案件移送原则之反思

一 案件移送原则的适用争议

二 同步协调原则的证成与适用

第四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案件移送机制的完善

一 精简程序:环保警察制度的引入与适用

二 标准对接:调适案件移送与承接的标准

三 强化追责:明确不依法移接案件的后果

四 案件倒流:构建案件反向移送程序机制

第四章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的证据转化机制

第一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机制的内容

一 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

二 刑事证据向环境行政证据转化

第二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的实践困境

一 取证主体的外延稍显模糊

二 可转化证据的范围较狭窄

三 证据反向转化规则的分歧

四 证据转化审查机制不健全

第三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机制的健全

一 取证主体外延之适度扩张

二 明晰可以转化证据的种类与范围

三 证据反向转化的证成与规则建构

四 健全证据转化审查的标准与程序

第五章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的检察监督机制

第一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的检察监督机制概述

一 检察监督机制的法律依据

二 检察监督机制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检察监督的现实困境

一 移案监督缺乏法律授权

二 检察监督信息渠道不畅

三 检察监督手段缺乏刚性

四 提前介入界限较为模糊

五 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办案衔接困难

第三节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检察权性质之定位

一 检察权性质的理论争议

二 生态环境“行刑衔接”中检察权性质之应然定位

第四节 基于“检察权属于法律监督权说”重塑检察监督机制

一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之移案监督权

二 拓宽检察监督信息渠道

三 强化违反检察监督的法律责任

四 明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范围与边界

五 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办案衔接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

END

1


免责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术研究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除本号原创的图文之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后台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 跨学科环境法前沿

编辑:冯梦娇

审核:程飞鸿


跨学科环境法前沿
跨学科环境法前沿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创办的公众平台,致力于探究多学科领域中的环境法治传播。本研究中心创立于2007年,是从事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