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门亦为五脏使”语出《素问·五脏别论》。
《素问·五脏别论》: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注: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太素》卷六脏腑气液无“者也”二字,“输泻”二字连下“魄门”读。
何为“魄门”
关于“魄门”一词,后世注解颇多,大致有4种观点:
一是以王冰为代表的医家认为“魄门”即“肛门”。
二是林绍志等认为“魄门”指“前后二阴”。
三是张振卿等认为“魄门”指“鬼门”,即“汗孔”。
四是林连美等认为“魄门”为“鼻窍”。
《难经》七冲门
《难经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难经》中七冲门指整个消化道,而魄门为消化道最末端即所谓“下极”,故“魄门”即“肛门”。目前主流观点均认为魄门即肛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皆以此为正解。
何为魄
古代文化中“魂”与“魄”常一并出现,有魂为阳气、魄为阴气,魂主动、魄主静之说《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并精出入谓之魄”。可见魄的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而精气源于人体的本源精微物质,故魄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精神神经活动。
在中医学中,“魄”为五神之一,《灵枢·天年》曰:“魂魄毕俱,乃成为人”。可见“魂魄”为人体必不可缺的部分,与人体生命相依相存。《十三经注疏·左传》云:“人之生也,魄盛魂强。及其死也,形消气灭”。具有因形成而生、因形消而灭的特点。
魂魄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自古便有“魂飞魄散”一说,魂魄去则形体消,元气灭而死矣。正如《性命圭旨》中“生谓之精气,死谓之魂魄”。可见“魂魄”与“精气”乃异名同类耳。
肛门为何称魄门?
魄门在人体的最下部。肛门上通大肠,大肠与肺互为表里,肺藏魄,故称大肠的尽头也就是肛门为魄门。
《素问经注节解·五脏别论》说:“谓肛之门也,内通于肺,故曰魄门……肛何以通于肺?肛为大肠之尽窍,而大肠与肺合故也。”
魄通“粕”字,粕即糟粕。《庄子·天道篇》云:“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糟魄即糟粕。肛门是糟粕排出之门,故肛门为粕门。
道家认为:人死魄从肛门出。
使
1.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2.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3.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可、行、做:《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
5.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魄门亦为五脏使
五脏之气与魄门启闭
a.通过魄门启闭调整五脏之气
b.通调五脏之气调节魄门启闭
魄门的功能受五脏(肝、心、脾、肺、肾)指令支配,魄门的启闭依赖心神主宰,肝气调节,脾气提升,肺气的宣降,肾气固摄,方能不失其常。
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
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气机的升降出入,调节大肠的传导与魄门的开启。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控制、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魄门的启闭亦依赖于心神的主宰。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能将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布散全身,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气血的充养及津液的滋润。
肺主气,具有宣发肃降之职,并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气化与魄门的启闭排便,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及宣降作用。
肾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及肾阴的滋润、濡养,魄门的开启还有赖于肾气固摄作用。
在疾病治疗时,五脏病变,可通调魄门助之。
魄门的启闭绝不是单纯的肠胃道局部问题,而是整体生理病理的反映。这一观点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当加强对魄门启闭作用于全身的药物、方剂或方法的研究,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今人治疗急危重症属实者,多以通腑之法,然通腑气实则启魄门,去糟粕及矢气,使气机升降运动得以正常运行,魄气不乱。
启魄门通腑调脏
肛门与大肠作为身体的组成部分,也必然与全身其他脏腑组织器官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因而对肛门与大肠疾病的认识不应该仅从肛肠局部来认识,而应将其看作全身脏腑器官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从整体方面来认识。
一则五脏气机升降出入正常,魄门才能正常启闭;二则魄门实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闸门,受气于五脏,统摄于五脏,魄门能够正常启闭才使五脏气机正常出入,反映脏器功能的兴衰。
肝
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之脏,若收藏不够则肝气肆虐,阴血不足,失其所养,肠道欠润,其疏泄之职不能正常发挥,大肠传导功能受其影响而出现大便艰难,治宜调达肝气、润肠通腑,选方四逆散加减。
药用柴胡为君,使气机条达,疏泄之功得复;白芍为臣,敛阴养血柔肝,调达肝气,与柴胡相配,敛散相合,可去耗伤阴血之弊端。佐以枳实泻热破结,理气除痞,配以白芍又有理气和血缓解腹部肌肉痉挛之功;甘草为使药,调脾缓中。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推陈致新”功用说明柴胡具有一定的通便功能。《名医别录》称芍药能够“利膀胱、大小肠”。
治疗脾脏阴液不足,津亏肠燥的顽固性便秘,不宜过用泻药,每用生白芍25~60 g,生熟甘草各6~12 g,以滋养脾脏阴津为主,肠道得润,大便顺畅,疗效确切。
若患者阴液亏虚,大肠失润,致便燥难解者居多,可酌配玄参、麦冬、生地等滋阴之品以增水行舟,使病证得除;若腹部胀满不适,可配伍枳壳、厚朴、大腹皮等理气通腑之品。
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补其脏必兼疏其腑,泻其腑必兼顾其脏,此脏腑相连,不可分割之定理也。”故对于大肠而言,一方面肺使气血津液正常输布至大肠,肠道濡润而易通行糟粕;另一方面,肺性喜肃降,司气机下行而助肠行便。大肠传导正常有赖于肺主宣降功能发挥,倘若宣发失宜,津液生成不足,大肠失却濡润,致大肠燥气太过,犹如无水舟停;又或肺失肃降,大肠无力传导,仿若风停舟难行。魄门是大肠之末端,大肠为肺之表,肺气肃通之关隘,故可知肺上开于鼻窍,下通于魄门。
抓住宣肃肺气这一节点可明显提高疗效,采用宣降肺脏气机,调肠通便法,方选紫菀散加减,蜜紫菀、玉桔梗、光杏仁三药归经于大肠,宣通肺气,降气下达,杏仁、紫菀一气一血,辛润不寒。《药品化义》记载:“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由此可知,紫菀通便与其体润相关,肺气肃降,大肠传导有力,则有宣上通下之力。《本草新编》载:“杏仁,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专入手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除胸中气逆喘促,止咳嗽,坠痰,润大肠,气闭便难。”玉桔梗宣发肺气,有提壶揭盖之功。对于痰热壅肺致肺气失降则大肠气滞、腑气不通而大便艰秘者,加用栝楼仁、莱菔子、火麻仁清肺化痰,肃降肺气,润肠通腑。对于肺经蕴热致肠液枯燥者,酌配牛蒡子、麦冬、天冬,天麦冬二者相伍,大滋阴液润肠通便。
脾
若年老久病损及脾脏,脾气虚弱久而脾阳不足,升降失职,运化无力,清气不升,转输无权,难以敷布水谷精微,浊阴不降,久而导致魄门括约肌功能低下,大肠排便传送动能严重不足,废物残渣积滞肠腑而致排便困难。此类患者大便并不干硬反而形细,但无力排出,常需临厕努挣。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大肠之运动受脾气运化的支配。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选方枳术丸加减。《本草求真》载:“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又可缓脾生津。”本方中白术味苦甘,入脾胃经,脾以运为补,故脾脏有第一补气要药之称,功擅补中燥湿,健脾助运,润肠通腑,其通便效用在于增加肠蠕动,但需重用;枳实破气消积,调理肠道气机,行气以助脾之运化,是治疗便秘的经典特色用药;枳实与白术配伍一泻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又可相互为用,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共奏健脾除满、通利大便之功。
白术可以双向调节胃肠功能,传统用药习惯取其健脾益气功效,若要用其通便效能,一则用生药,二则需大剂量使用才可见效。药典记载常用量为6~12 g,大剂量可用至90~120 g。
有研究报道,枳术相伍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最佳比例接近1∶2,呈明显量效关系,最佳效应剂量为枳实30 g、生白术70 g。胃肠积热者加连翘、公英,便结如羊屎者加生地、麦冬;肠腑气机壅塞者多加大腹皮、槟榔、川厚朴、台乌药等以增强理气通腑之功。血液亏虚者加熟地、全当归、首乌,既能滋补阴血又可润肠通便,用药当动静相合,亦可稍加木香、春砂仁之物以妨滋腻碍胃;阴津不足者加生地、玄参、天冬以增水行舟;阳气亏虚者酌加肉苁蓉,用量因病情而定,常用15~40 g。
肾
张景岳曾有“秘结之由,除阳明热结之外,则悉由乎肾”之论。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先天之本,开窍于二阴,主二便,藏精于肾,司作强之职,肾精充足才能有力作强。若肾虚无力作强则开阖失职,下推无力而致糟粕内停,堵于魄门难下。若藏精不足,命门火衰,可致阴寒凝结,江川冰封,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冷秘。常用济川煎。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功能温肾益精,暖腰润肠,再配当归养血润燥;生地黄滋肾补津,可起到增水行舟之效;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如陈士铎所言:“启其上孔,则下孔自然流动,此下病治上之法,亦腑病脏治之法也”,此有提壶揭盖、釜底抽薪之效。肾虚得补,元阴元阳充足,肾精益固则肠道润泽,输导有力,糟粕积滞畅行通利,何愁便秘不除。
心
《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临床症见大便干结,数日不行,心烦气躁,心火旺盛而导致津枯肠燥便秘,下腑不通则又致邪热内郁循经上扰,难以下行疏泄,两者相互影响,治宜补血益气、养阴润燥。
常用方剂为柏子仁丸合麻子仁丸加减。方中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桃仁润肠袪瘀生新;火麻仁润肺润燥,通血脉;生地滋阴养血,通血脉、益气力、补五脏;当归补血养阴润肠;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木香理气除胀,调中导滞,二者相伍调五脏利大肠,利气消胀,气行则胀满除,气利则后重消;甘草性甘平,调和诸药,缓急药物毒性,诸药相伍具有养心血、益心气、润燥通肠之能,对于心阴亏虚、肠道失濡引起的便秘有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