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所谓“徐疾补泻”,多以进(入)、退(初)针的速度的快慢来区分补泻。
关于徐疾补泻”,《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而关于此句之意,在《内经》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并由此引发了近两千年的争论,几乎成了一个“千古疑案”。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素问·针解》:“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若《灵枢·小针解》“疾出”指的是“疾出针”,那么《小针解》出针时补泻操作则与《针解》正好相反。
其实关于“疾徐补泻”这一概念,类似古汉语“互文”这一修辞,不能简单地认为补法就是疾,泻法就是徐。古代典籍的记载,不同典籍和医家,甚至同一本著作会有不同的观点。单就《黄帝内经》一书而言,其作者和具体成书时间不能确定,故可能出自不同医家观点。
那么《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可作何解?
疾徐补泻与脉象
对徐疾脉象与补泻的描述散见于《内经》各篇:
《灵枢·终始》“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
经文大概意思是说:脉动“疾”者属实,需马上泻实;脉动“徐”者属虚,需以补法。
所以有学者认为“疾”与“徐”是最基本的脉象,通过脉之徐疾来判断人体虚实是当时常用的诊断方法。故“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是对脉象的描述而非针法。
然而脉“疾”者属实,需马上泻实等,这与脉学理论和临床实际相违背,中医整体观念相违背,故以脉象论疾徐补泻实有不妥。
疾徐出针与补泻
《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日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
“候其方呼而徐引针”,参照呼吸补泻方法,“引针”是指出针,“徐引针”即慢出针。此段泻法需慢出针。
《素问·调经论》则提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针对“血不足”的补法,需待脉动变大,迅速出针,以防出血。可见补法出针宜快,泻法则宜慢。
《素问·调经论》“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日: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牙俘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方实而疾出针”可以有两种句读方式。若作“方实,而疾出针”断,意思是待气实,而快出针。若作“方实而疾,出针”,意思就是在脉由虚、缓变为实、疾时出针。
《灵枢·根结》篇有“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便是以脉疾为实,脉徐为虚。因此第二种句读于理也通。
《内经》描写补泻操作的段落中,’“徐疾”与出针,其方法是补则疾出,泻则徐出。其立意可以理解为泻法是为促使邪气外泄,补法为了防止伤及正气。
以出针速度论疾徐补泻一直是历代针灸家重视的环节。《内经》提及针刺补泻的原文,针刺补法操作均为快出针,泻法为慢出针。所谓补法用于虚证快速出针,可防止体内正气随针耗散,有利于机体恢复功能;而泻法用于实证缓慢出针,可导邪外出,泻其邪气。故以出针速度论徐疾补泻的确符合理论和临床实际。
徐疾补泻与留针
针刺补泻关于留针时间的论述亦多见。
《灵枢·根结》:“……其刺之徐疾浅深多少,可得同之乎?岐伯答曰:膏粱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即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滑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慓悍滑利也。”
可以看出,“气滑即出疾”的“疾”与“气涩则出迟”的“迟”相对应而意思相反,是指气出的快慢,“浅则欲疾”的“疾”与“深则欲留”的“留”相对应而意思相反,是指留针时间的长短。因此“刺之徐疾”所指,为针刺时留针时间的长短。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其中“疾”与“留”相对,也能够说明“疾”的意思有可能是短留针,故疾徐补泻也可能指留针时间的长短。
《素问·针解》则提出“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以强调留针时间长短及出针时按闭针孔快慢解释“徐疾”。
从针灸临床来看,留针是为了守气并维持一定强度的针感而获得更好的疗效,留针时间与针刺补泻有关,且徐疾补泻也符合这一基本原则。
疾徐补泻与行针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徐疾补泻应明白“内”“出”的含义。“内”指由皮外刺人,“出”指退出皮外,徐与疾指进针(由皮外刺人)或出针(退出皮外)过程的操作速度。说明疾徐补泻着眼于针刺的整个过程,而提插补泻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提、插手法轻重来区别补泻,具体操作在进针得气后进行。
现代诸多主流针灸教材也沿用了这一观点,明确指出:疾徐补泻体现于整个针刺补泻操作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不单指进、出针时的操作。因此,疾徐补泻强调的是整个针刺过程,从这一角度看,徐疾补泻和提插补泻不仅不矛盾,反而有相辅相成之意。
以出针速度论:疾徐补泻认为快速出针可防止正气外泄,利于补虚;缓慢出针可导邪外出,利于泻实。补法缓慢进针快速出针,泻法快速进针缓慢出针。
以留针时间论:疾指短留针为补法,徐指长留针为泻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