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平人脉、真脏脉

文摘   2024-11-17 18:49   山东  

四时五脏是《内经》藏象理论的基础,甚至在某种程度来说,五脏禀自四时而藏于内。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有之于内,必形之于外,因此四时对脉象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常人脉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四时五脏脉即由此而来。

《内经》多篇都有提及,如: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固密君子居室。”

《素问·平人气象论》还提到“逆四时”的问题,即当下脉象与当下季节五行属性不符合,“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四时五脏脉的特点

关于四时五脏脉《素问·玉机真藏论》有这样的描述:

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则这样描述: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

而《素问·阴阳别论》则云: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类经》十三卷第六注:“此举五脉之体,以微盛分阴阳,非若上文言经次之阴阳也。鼓,有力也。一阳一阴,言阴阳之微也。脉于微阳而见鼓者为钩,其气来盛去衰,应心脉也。脉于微阴而见鼓者曰毛,其气来轻虚以浮,应肺脉也。鼓动阳脉胜而急者曰弦,其气来端直以长而不至甚急,应肝脉也。鼓阳至而绝者,阳之伏也,脉名曰石,其气来沉以搏,应肾脉也。阴阳相过,谓流通平顺也,脉名曰溜,其气来柔缓而和,应脾脉也。”

简单总结来说:

春脉象弦: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夏脉象钩:其气来盛去衰。其象钩。

秋脉象毛: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其象羽毛,故也称毛脉。

冬脉象石: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太素》卷十四四时脉形注:“营,聚也。万物收藏归根,气亦得深搏骨,沉聚内营,故曰如营也。”吴昆注:“营,营垒之营,兵之守者也。冬至闭藏,脉来沉石,如营兵之守也。”其象石。

四时五脏脉强调“胃气为本”

脉禀胃气,四时五脏脉强调胃气,而应时而动,胃气和五脏气共居脉中。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素问·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平人气象论篇》“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灵枢·经脉》曰:“谷入于胃,脉道乃通。”

五脏之气不能直达手太阴,而是必须通过胃气,进一步强调“胃气”的重要性。所以《平人气象》强调五脏脉“以胃气为本”。

在病理条件下,胃气不能与五脏之气并行于手太阴,通过诊察寸口脉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盛衰。《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脉有“胃气”的特点

《素间·玉机真脏论》谓“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灵枢·终始》谓“谷气来也徐而和。”

所以,脉有胃气“弱以滑”“徐而和”,也就是说是有胃气的脉要有中土柔和之象,总体表现就是脉的柔和而不刚硬,秉承中庸之意。

由于胃气的重要性,甚至于出现有“胃气”的不当季脉象,也属于平脉。可以理解为,除了当季气候的影响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但由于“谷气”尚足,因此还属于亚健康的平脉,不属于病脉。例如在春天出现有“胃气”的毛脉。如《平人气象论》曰:“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病脉、真脏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规、矩、权、衡”是四时脉的标准和法度。脉象会随着四时而变化。在指出脉象会随四时变换的同时,总结了正常的四时脉象,强调正常四时脉象都是在胃气的基础上,带有不同季节的特征。

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此处之规、矩、权、衡是四季脉象的形容词。中,合的意思;规,为圆之器;矩,为方之器;衡,为秤杆;权,秤锤。王冰注:“春脉较弱,轻虚而滑,如规之象,中外皆然,故以春应中规;夏脉洪大,兼之滑数,如“六矩之象,可正平之,故以夏应中矩;秋脉浮毛,轻涩而散,如称衡之象,高下必平,故以秋应中衡;冬脉如石,兼沉而滑,如称权之象,下远于衡,故以冬应中权也。”

四时五脏平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春胃微弦曰平,夏胃微钩曰平,长夏胃微软弱曰平,秋胃微毛曰平,冬胃微石曰平。”

此时强调脉应时而变,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性特点,但要有“弱以滑”“徐而和”的特点。

四时五脏病脉

基于胃气的盛衰辨别“病脉”与“死脉”上,《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病变的层次在脏腑,“弦多胃少曰肝病,钩多胃少曰心病,弱多胃少曰脾病,毛多胃少曰肺病,石多胃少曰肾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真脏脉

真脏脉等同于死脉,即脉中无胃气,脉中胃气不足的表现是该脏的病脉。《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真脏脉指无胃气之脉象。就具体脉象表现而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长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

可见“胃气”是辨四时五脏脉象之圭臬,五脏应时之气与饱满的胃气相合,表现于脉中则为五脏康健之正常脉象;胃气不足则为五脏病脉。只有应时之脉而无胃气,则为毫无生机的五脏死脉。

也就是说,如果脉象呈现但弦、但钩、但代、但毛、但石,而无“弱以滑”“徐而和”之象,则为无胃气之真脏脉。

真肝脉弦至极端,象如刀刃、琴弦、弓弦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

《素问·平人气象论》言:“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

意为正常的肝脉本是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微弦而有胃气,而真肝脉则呈现脉之内外皆急数强劲,用指按之犹如触摸刀刃、琴弦、弓弦之感,是脉弦至极端之象。

死脾脉形坚锐不柔如乌喙、鸟距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

杨上善云:“按脾脉来,坚尖聚兑而不相离,上触人指,如鸟喙……脾脉死候也。”

张介宾解称:“坚锐不柔也,鸟之喙极其坚硬,失却柔和之象,以此形容脾之真脏脉。”

死脾脉至数极乱如屋漏、水流

《素问·平人气象论》言:死脾脉来……如屋之漏,如水之流。”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如屋之漏者,形容脉来至数不匀,时快时慢,滴漏不止,有如雨水从屋顶逐滴漏下的情形;如水之流者,形容脉来去而不至、如水之流逝。二者均说明死脾脉至数快慢不一,无规律,丝毫没有胃气的死候。

胃将死败则脉如丸泥

《素问·大奇论》言:“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

丸泥是用泥土做成的丸子,质地粗糙,以此比喻胃气将败的脉象呈现坚强短涩之形。

张志聪云:“丸泥者,如泥丸而不滑也。胃为阳土,位居中央,其性柔,其体圆,故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盖往来流利如珠曰滑。如丸泥者,无滑动之象,胃将死败之征也。”

五脏苑热、肾气将败则脉如偃刀

《素问·大奇论》言:“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苑热,寒热独并于肾也。”

《类经》第六卷第二十四注:“偃刀,卧刀也。浮之小急,如刀口也;按之坚大急,如刀背也。此以五脏苑热而发为寒热,阳旺则阴消,故独并于肾也。”

偃刀为仰起之刀,刀口锐利而刀背坚厚。以偃刀形容脉象,因刀口锋利,指下浮取感觉小而急,再往下按至刀背,便感觉坚大急。

逆从四时的影响

“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当下的脉象与当下季节的脉象对应,疾病预后较好,脉象与当下季节不对应,则预后较差。

脉象与当下季节五行属性相克的情况相对应,预后差;疾病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传变,脉象与当下季节五行属性相生的情况相对应,预后好。

“逆四时”亦有轻重缓急之分,与当下季节五行属性相生的脉象预后较好,例如春得夏脉(木生火),病易已;与当下季节五行属性相克的脉象预后较差,例如春得秋脉(金克木),病难已。

提示病重与死期

《内经》认为,凡出现真脏脉的患者,病情危重,其死亡常可予之期日。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又曰:“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素问·阴阳别论》云:“凡持真藏之脉者,肝至悬绝,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对于具体死亡的时间,《内经》虽言之凿凿,但是现在临床中出现所谓“真脏脉”并非必死之脉,至于死期亦非如是,不可教条。

推荐阅读


河图医学

立表测影、移光定位与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五十营”解读

营(荣)卫与气血

脉丨血脉与经脉

河图医学丨脾胃相合为“一脏”,居中为太极

黄帝内经丨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内经丨太少阴阳五态人

黄帝内经丨“泻方补员”与“泻员补方”

黄帝内经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与藏象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九宫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八风

黄帝内经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根溜注入”与“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六经血气多少

黄帝内经丨九针

黄帝内经丨“十二原”与“十二原穴”

黄帝内经丨五脏太少阴阳

河图医学丨脾为至阴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河图医学丨“脾为孤脏”释疑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天癸、胞宫、月经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奇恒之腑

黄帝内经丨聚沫则为痛

黄帝内经丨五体,皮、脉、肉、筋、骨

黄帝内经丨合治内府

黄帝内经丨卫气行——周期与模式

黄帝内经丨“治痿独取阳明”、“脾病而四肢不用”

黄帝内经丨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丨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黄帝内经丨阳明何谓,两阳合明。厥阴何谓,两阴交尽。

黄帝内经丨魄门亦为五脏使

黄帝内经丨三部九侯脉法


青囊学社
河图医学,根在河洛。深入经藏,追本逐源,厘清五行源流,重整河图医学。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