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
医学博士,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血管病,以及颅内、颈部血管狭窄和急性脑梗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陕西省百万减残工程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全军“十一五”军事医学重点课题主要研究者,合作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第156期
病例介绍
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向上弓起中段的两分叶状夹层动脉瘤,瘤颈预估直线长度约12.48mm,近端大分叶大小约8.61mm×8.76mm,远端小分叶大小约5.23mm×6.0mm,M1段远端、动脉瘤远端、近端、颈内动脉末端管径分别约2.48mm、3.51mm、4.70mm、3.45mm,从M1段到颈内动脉末端预估长度约35mm,远端载瘤动脉M1段、M2段迂曲。
手术适应症:
患者年龄远小于75岁;颅内中型夹层动脉瘤,两分叶状,位于向上弓起大脑中动脉M1中段的外道(尤其是近端相对较大分叶受血流直接冲击)。
手术预案:
血流导向装置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弹簧圈重点栓塞近端分叶,按测量数据选择Tubridge型号4mm×35mm)
长鞘BALLAST 088支撑中间导管5F Sofia至海绵窦段建立通路,大跨度塑弯的微导丝Traxcess瘤内成绊后超选至远端载瘤动脉到达M2段下干,引导直头未塑形支架微导管Fastrack顺利到位,远端载瘤动脉被微导丝、微导管部分拉平直,回撤微导丝至近端载瘤动脉节段并轻轻回拉微导管成功解绊。
对侧穿刺建立第二条通路,单弯造影管至颈内动脉岩骨段支撑直头未塑形栓塞微导管Headway 17顺利超选至瘤囊中部。
首圈Microplex 10mm×30cm部分填塞,微导管摆动输送弹簧圈填入两分叶、框出瘤颈,从M1末端释放TB支架,支架头端及远段释放后打开良好,整体轻轻回拉定位在M1远端相对平缓段。
瘤颈处等张释放,不做过多推挤,继续释放支架至颈内动脉末端,沿释放系统回送支架微导管顺利通过支架内到达M1末端,可见支架全段张开贴壁良好;首圈继续填塞完毕,框出两分叶形态,圈绊主要集中在近端分叶。
继续填入弹簧圈Microplex 10mm×30cm、9mm×30cm×2、8mm×30cm、4mm×10cm×4、2mm×8cm×3,重点填塞血流直冲的近端分叶到近完全栓塞,部分圈绊进入远端分叶。
微导丝成绊于支架内全程按摩进一步促进打开贴壁,工作角度、正侧位造影减影像、非减影像和透视像以及三维旋转重建提示支架全段充分张开,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良好,动脉瘤近端分叶近完全栓塞,远端分叶未见射流现象,晚期有造影剂滞留。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说明:本文页面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均受版权保护,归神经介入在线及其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允许和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复制或使用。如果需要使用相关内容,请事先与相关权利人取得联系,并按照许可协议规定使用,同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