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杨增烨 郑哲龙 刘红彬 孙瑄
本期病例
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76岁
主诉:言语不清、左侧肢体麻木及无力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月余(2024-11-14)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左上肢可抬举过肩,行走时左下肢略有拖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头颅MRI+DWI:右侧脑室旁急性脑梗死,双侧多发腔隙灶,部分软化灶,脑白质病变。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右侧颈内起始处管腔局限性狭窄。给予双抗血小板、强化他汀等治疗后好转出院。2024-12-25上述症状加重,左下肢可抬离床面,行走时左下肢拖拽明显,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头颅MRI:右侧放射冠及右侧侧脑室旁后角旁新近脑梗死。头颈部CTA: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重度狭窄。继续给予双抗血小板、强化他汀等治疗。2025-01-09上述症状再次加重,言语不清,左上肢可抬起,右下肢可抬离床面,不能独立行走,未予检查及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今以"颈动脉狭窄"收住院。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有冠心病史,2024年7月8日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置入支架2枚;2024年8月15日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置入支架1枚;术后一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有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
个人史:无吸烟及饮酒史。
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2mmHg,神志清楚,言语欠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运动各向到位,左侧鼻唇沟略变浅,伸舌略偏左,咽反射存在。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左侧病理征(+),左侧颜面部及肢体浅感觉减退,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凝血等未见明显异常;
血小板聚集率:AA:13.77%;ADP:52.57%。
CYP2C19:中代谢型。
2
术前诊断
1.颈内动脉狭窄(RC1)
2.脑梗死(右侧大脑半球)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2型糖尿病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7.基底动脉狭窄(轻度)
3
治疗经过
1、术前讨论:患者老年女性,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正规药物治疗,反复发作,同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存在较高卒中复发风险,(Essen脑卒中风险评分7分,极高危),血管相关检查明确存在右侧颈内动脉C1极重度狭窄,考虑为患者卒中缺血发作的责任血管。介入治疗指证明确。
2、重点问题:
1. 患者RC 1狭窄处斑块较硬,为了能够通过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解除狭窄,拟采取球囊扩张+PROTEGE支架置入,PROTEGE支架的支撑力较强,有良好贴壁性,能防止斑块的弹性回缩,减少再狭窄风险。
2. 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极重度狭窄,近1周仍有急性脑梗死发生,支架置入后可能导致血流骤然增加,进而导致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高灌注综合征风险(包括出血、水肿等)。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术后应严格监测血压情况,若出现血压增高应及时降压治疗。
3、手术耗材:
8F 短鞘
5F 单弯造影导管
8F 导引导管
150cm泥鳅导丝
125cm多功能导管
璞慧 0.014״-200cm微导丝
SpiderFX 6.0mm保护伞
Sterling 4.0mm×30mm 球囊
Protege RX (8-40-135)颈动脉支架
全脑动脉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极重度狭窄并溃疡斑块形成(狭窄>90%)。前交通动脉开放,通过前交通动脉左向右侧大脑中动脉代偿供血。右侧椎动脉V4段以远未见显影。左侧椎动脉起始迂曲成角,后交通动脉未开放,后循环通过软膜支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部分代偿供血(图1)。
右侧颈内动脉双斜位造影
将微导丝携带SpiderFX 6.0mm保护伞送至右颈内动脉C1段远端,撤出微导丝,释放保护伞。造影见保护伞贴壁良好,前向血流通畅,未见明显血管痉挛。沿保护伞导丝送入sterling球囊(直径4.0mm*20mm)至狭窄段,快速加压球囊至8atm可见球囊完全扩张后,迅速抽瘪球囊。
保护伞释放
4.0球囊扩张
protege支架释放
行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颅外段造影,显示支架完全覆盖狭窄段,与血管壁贴合良好,残余狭窄率约10%,前向血流较前改善(TICI分级3级)(A)。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正侧位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及分支动脉显影较前明显改善,无急性血管闭塞征象(B)。撤出导管系统,右侧股动脉穿刺处用血管闭合器闭合,并压迫器持续压迫,结束手术。
术后CT与术前未见明显变化。术后神经系统查体较前无明显变化,术后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他汀、控制危险因素及加强神经功能康复锻炼。
手术点评
该患者1月余前患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半球),正规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2次,结合影像检查,明确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责任血管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与患者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后同意行血管内治疗。术中行责任侧(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过程顺利,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不明显,证实颈动脉窦反应较轻。术前3天有小卒中(缺血性)发生,为降低高灌注损伤风险,拟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术前基础血压的80%左右,需根据术前病情,结合术中颈动脉窦反应情况,其余血管情况,围手术期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保证安全情况下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SpiderFX保护伞的设计特点,使得可用操控性好的0.014微导丝先行通过狭窄处,再引导保护伞输送鞘通过病变,因输送鞘头段较细,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对狭窄处先行小球囊预扩(除非极重度狭窄合并严重钙化斑块等),保护伞直接到位,避免了小球囊预扩造成不稳定斑块的脱落,这给手术的安全性及简单性带来极大获益。Protege颈动脉支架为开环支架,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及径向支撑性。在此病例中,患者右侧颈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不稳定斑块,因担心窦反应发生,故扩张球囊选择偏小,若后续选择闭环编制支架,又担心径向支撑不足导致狭窄弹性回缩可能,术后证实,选择Protege颈动脉支架既保证了径向支撑性,对不稳定斑块的贴敷亦较满意。
杨增烨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以色列兰巴姆(RAMBAM)医院神经内科访问学者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 从事脑血管病诊治及介入治疗,获延安市科技进步奖2项,参编专著2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SCI1篇。
栏目主编
孙 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介⼊医师分会神经介⼊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耗材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介⼊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院讲师;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介治疗,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介⼊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慢性血管闭塞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骨干参加数项国内重大课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做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做为项目管理负责随机对照课题两项,发表SCI数十篇,获得专利、软件著作多项,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及成果鉴定。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