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明式家具造物设计思想下“人—物—自然”的关系研究

百科   2024-11-10 09:00   山西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登于《天工》2024年第28期19-21页,知网、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网站全文收录。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顾晓宇.明式家具造物设计思想下“人—物—自然”的关系研究[J].天工,2024(28):19-21.





[摘 要]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的代表,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良是其重要特点。明式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离不开造物思想,造物思想指导造物活动的展开。明式家具造物思想始终围绕着人、物与自然,构成了生命循环的共同体。从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明式家具造物思想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明式家具造物思想及活动的认知,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明式家具;传统造物思想;家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8-0019-03

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巅峰,其造物思想强调人、物、自然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其中人是工匠,同时是使用体验者;物则指器物;自然指在整个造物系统中的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构筑了明式家具的设计内涵及独有的精气神,是当代家具设计最值得挖掘、探索、借鉴的地方。
一、人与物的互动关系
(一)多维的人体感知
1.嗅觉
嗅觉感知体现在明式家具材质本身。明式家具的嗅觉体验往往先于视觉体验,因为木材的气味会随着空气的流动流向人体,虽未见其样但已被自然的香气所吸引。明式家具在选材上十分考究,木材的纹理质感是评判材料好坏的标准之一,味道也是选材的重要衡量标准。木材本身所散发出的自然清香沁人心脾,并且香气持久。檀木、樟木、楠木、花梨木是明式家具主要使用的木材,它们都有着木材独特的芬芳。
2.视觉
视觉感知体现在明式家具的造型与形式。明式家具设计通过视觉矫正的方法让家具在视觉表现上更加稳定牢固。中国古代建筑与明式家具之中蕴藏着中国古典美学,二者在结构构造上使用同样的榫卯构造方法,材质上均使用木材,在视觉表达上同样追求端庄稳重的美感。中国古建筑显现出上窄下宽的特征,这是传统建筑中采用侧角收分的方法而呈现出的效果。侧角收分的工艺复杂、有难度,借助力学原理在结构上使得建筑更加稳固,视觉上使得建筑更加端庄。侧角收分的方法同样用于明式家具的设计中。在视觉观察方式上,中国传统建筑与明式家具略有不同,在观察中国传统建筑时采用的是仰视视角,而在观察明式家具时则是俯视视角。根据透视原理,上下垂直的明式家具框架会呈现出上大下小的状态,在视觉上会产生失衡的感受。为了避免产生失衡的视觉感受,明式家具在结构的设计上同样运用侧角收分的方法,家具越至底部就越宽、越稳固。当然家具侧角收分的尺度会随着家具的高度进行变化,低矮的家具侧角收分会更明显,有一定高度的家具的倾斜角度会更微小一些。
3.触觉
触觉是人体接触物体时的感受。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与家具进行交流互动,家具的形状、温度、软硬、光滑与粗糙度等因素直接影响人体的感觉。触觉体现在身体与家具接触时的几个重要身体部位,即手、臀、背、脚。
手是人身体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康德说过:“手是人外在的大脑。”人类运用手来改造世界、感受(19页完,下接20页)世间万物,手与物体之间所产生的触觉反应在人的大脑中是较为快速与直接的。以明式家具中的座椅为例,明式座椅中座面以上的部分是与手接触最为频繁也是令人感受深刻的部位,整体呈现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状态。联帮棍、扶手、鹅颈等大多数的截面为圆形且打磨得十分光滑,当人们坐下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摩擦这些部位。即便是座椅的转折连接处也会采用圆角的方式来避免尖锐角度的存在。圆角根据结构的转换进行处理,丰富了曲面的变化。明式家具的表面打磨至关重要,平面处光滑如镜面,转折处圆润而温和。
坐椅承载着人全身的重量,臀部与坐椅的接触较为紧密。根据人的感受可以判断家具的舒适程度,决定人在家具上所停留的时间。在明式家具座椅上,“坐”的部位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为满足臀部的舒适性多采用富有弹性与透气性的藤材质与棕材质。
脊柱支撑着人体结构。脊柱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体验感,也是评判家具的标准之一。明式家具中依据脊柱生理特点的设计体现在椅子的靠背板上,靠背并没有完全支撑脊柱,而是通过支撑背部的中央来承托脊柱的整体力量。例如圈椅、官帽椅的靠背板多设计为C形或S形,以改善脊柱的状态,令使用者的坐姿达到最健康、自然的状态。
足部汇聚了60多个人体穴位。足部的保养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在明式家具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脚踏上。脚踏的设计源于古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脚踏的作用是将人体与建筑地面拉开距离,以防止地面的潮气与湿气通过足部进入人体体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明式家具中的脚踏从人体关怀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家具在与人接触时的作用。
4.听觉
明式家具的木质实材与金属部件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形成了独特的听觉享受。例如在柜体家具上,抽屉上的拉环与柜门上的吊牌均采用金属材质,当使用完毕后拉环与吊牌之间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还有一些拉环与吊牌是与木材相碰撞,能产生不一样的听觉感受。
(二)严谨科学的人体工程学
1.明式椅子靠背中的人体工程学
椅子的靠背能够缓解臀部的压力,减轻腰部、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紧张程度。靠背是决定椅类家具是否舒服的根本要素。在明式椅子中,靠背的设计多采用C形或S形,符合人体脊柱的状态。S形靠背对人体脊柱中的胸椎与腰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缓解了人体坐下时脊柱所呈现的拱形或是刻意、不自然的状态。 
2.明式椅子搭脑中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子中大部分的搭脑部分与靠背连接成一个整体,采用严谨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具体体现在与脑部、颈部的关系处理上。例如在官帽椅和靠背椅的搭脑处理上,为了避免与头部、颈部产生冲突,在材质的处理上多采用圆形,搭脑正面支撑颈部的部分制作成平缓的弧面,以贴合头部与颈部,并且与靠背板连接流畅。
3.明式椅子扶手中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家具中椅子的类型大致分为灯挂椅、官帽椅、圈椅、玫瑰椅与交椅,其中灯挂椅是没有扶手的,其余四个都具备扶手。扶手的功能是使人坐在椅子上时手臂自然放在其上,减轻两臂的负担,也有助于上肢肌肉的休息,增加舒适感。明式椅子扶手的设计具有不同的类型与风格,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点,即对人体手臂活动的考量。
4.明式椅子座面中的人体工程学
明式椅子的座面多采用上藤下棕的双层屉子做法,这样使座面具有一定的弹性,人坐上时略有下沉,上身的重量集中于坐骨骨节,形成良好的压力分布状况,因而久坐不易感到疲乏。在没有弹簧的时代,匠师根据人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制成这样的椅子座面,也是难能可贵的。
二、物与物的形式美关系
(一)空间虚实
1.明式家具部件之间的虚实变化
明式家具是由线条所构成的艺术,家具的结构以线性表现为主,各部件之间通过线条的围合产生丰富多变的三维空间。明式家具中部件与部件之间所构成的空间为“虚”,部件也就是木质实材本身为“实”,部件通过对空间的分割围合产生虚实变化。以明式官帽椅为例,搭脑是分辨官帽椅不同种类的重要标志,分为出头与不出头两种,不出头的为南官帽椅。搭脑位于椅子的最顶端,从纵向角度来看它的位置决定了椅子在空间中所占的高度,从横向角度来看它的长度决定了椅子的宽度,这是椅子在空间中占据的绝对位置。椅子的扶手、腿足、靠背的线条对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割,虚实不断变换。
作为线性表现的明式家具,它同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方式相同,属于框架结构,家具的整体造型结构可以看作是大框架,在细节与局部中又有着丰富的小框架,它们相互交错、虚实变化,颇具韵律。家具部件之间所形成的小框架空间是人和物都无法进入的部分,局部构件往往令家具整体更加坚固和稳定,同时丰富着家具形式空间的变化。例如明式家具中的“枨”就有罗锅枨、霸王枨、步步高赶枨、踏脚枨等。
2.明式家具部件内部的虚实变化
明式家具由许多部件拼组而成,每一个部件都有(20页完,下接21页)重要的作用,部件的内部有着丰富的变化,这正是明式家具细节的体现。例如明式家具雕刻后镂空部分形成“虚”的空间,与木实材形成虚实对比,有些雕刻的题材为几何体,具有重复性,虚实变换产生的节奏令家具更加生动,摆脱了沉闷与呆板。
3.明式家具材质纹理的虚实变化
明式家具材质的虚实变化指的是材质纹理所展现出的二维空间,正如中国绘画艺术。明式家具材质所营造的空间艺术美感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选材的讲究,多选用纹理独特优美的名贵木材;二是材质的处理,在对木材进行加工制作时尽可能保留木材的本真,经过不断的打磨加以简单的涂蜡来保持木质最自然的状态,这种简单纯朴的制作方式令明式家具简朴而不失韵味。木材的纹路犹如中国画一般存在于“虚实相生”之间,这也正是古人喜好将天然实材用作家具制作的原因。他们将材质最本质的特点原汁原味地显示出来,达到“天然去雕饰”的意境。
(二)材质对比
明式家具以木材作为主要实材,除了用木质本身的韵味来展现魅力,还会通过其他材质的应用令家具更加生动、有灵气。例如座椅的座面会采用藤编制作,与光滑的木材形成对比;柜门开合时使用的金属构件通常使用铜件与木质原色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当两者碰撞时所发出的声音也令人心旷神怡。这些材质所占据的空间不大,却成为明式家具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通过材质的对比来增添家具的触觉、视觉、听觉感受,为使用者带来多层次的感受。
(三)榫卯结构
家具的结构决定了家具的形式,家具的形式又影响了家具的功能。结构是家具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种物与物之间所产生的力量造就了明式家具的辉煌。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设计,这种结构牢固且可以进行拆卸组装,同时利用木材本身的物理特性来进一步加强家具的稳定性、耐用性,蕴含着古人的造物智慧。家具虽然均采用榫卯结构,但其组合样式是丰富多样的,实用且美观。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一)合理的开发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紧密相连,自然成为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因此,人们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多表现为依赖与顺从,以达到“天人合一”。如列宁所言,人与自然存在着一种社会实践的关心,人们主动发挥自主能动性,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造,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始终对自然保持尊重,维护与自然界的和谐状态。《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古代造物的四个设计原则。天时、地气、材美是造物活动存在的客观条件,工巧则是主观条件。前三者都与自然相关,后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精湛的明式家具是工匠在遵循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创造性而产生的结果。明式家具尊重物料本身,因材施艺,防止浪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未来家具设计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设计来源。
(二)材料的循环
明式家具经久耐用并且方便修缮,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某部件出现问题,将其进行拆卸更换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避免了家具出现故障就全部丢弃的现象。明式家具中不使用钉子,主要采用榫卯结构和少量自然胶以保证家具的牢固。不使用钉子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木材本身的特性,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使家具不牢固,而且钉子长时间的嵌入导致结构更加松散、不稳定。木材易热胀冷缩、变形,榫卯的力学结构恰好利用木材本身的属性,限制了木材的变形,使得家具更加牢固结实。二是因为钉子的嵌入直接破坏了木材的纹路,导致木材产生裂痕,久而久之裂痕会加剧,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同时破坏了家具的美观性。榫卯结构将木材的特性发挥到最大价值,家具的经久耐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即便是损坏的部位拆卸下来仍然可以用在其他部件的修缮中,实现了循环利用。
四、结束语
明式家具造物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对人与物、物与物、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只聚焦于某个设计环节或者某个设计角色,而是将造物视作一个循环系统,这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命共生观。因此,面对当代家具设计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挖掘并创新本土造物思想,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创新源泉。
参考文献:
[1]周凌.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J].建筑师,2003(5):49-57.
[2]程瑞香.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9.
[3]陈增弼.明式家具的功能与造型[J].文物,1981(3):83-90,100.(21页完)
作者简介:顾晓宇,女,1994年生,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作者单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编辑:刘莉琴


《天工》杂志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5-75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4-1374/J

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扩展)期刊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并州北路31号

电话:0351-8362625


天工杂志
传播中华工艺美术文化,推广中华工艺美术技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助推工艺美术品牌打造。( CN14-1374/J)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