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了1985年暑假的那次登山,那就借机将其完整记录下来吧,也算是弥补上次重登之遗憾。
1985年暑假,7月17-7月21日,庐江二中工会组织部分教师去黄山旅游。当天下午到了黄山,晚上在汤口温泉泡澡,洗去疲劳,夜里住在园林宾馆,竹楼寄夜消倦意。一夜无话,次日沿半山寺、鲫鱼背、玉屏楼、莲花峰、直抵光明顶下的天海宾馆。
黄山顶上移步换景
我们在园林宾馆休息一晚,第二天早饭后,从汤口出发,每人门票两元,进入景区大门,就直奔半山寺而去(这是从前山登顶),开始山道还比较平缓,接近半山寺,山路开始陡峭,攀爬台阶开始吃力(那年头我们一行大部分还年富力强),但还没感到困难,何况那年头也没缆车一说。
盛夏的半山寺万木葱茏,碧云堆翠,浓阴匝地,一行在此停留休息,顺便领略人字瀑的迷人和“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的雄浑。这年夏天,黄山多雨,我们去时人字瀑水源充沛,尽情下泻,所以呈现眼前的是一个大大的“人”字。如果你想一探她的神韵,请去温泉区观瀑楼;唐式遵将军的这十个字,镌刻在黄山之巅,你在半山寺的合适位置会一览无余,石刻字体那么刚劲豪迈,用双关语表达了抗日时期,人们近看太平县,远看全国人民盼太平的强烈愿望,驱除倭寇,中华太平。
从半山寺出发,登顶摩天接日的天都峰(海拔1810米,第三高峰。亦说1829米),这就是最困难的时候,越往上爬越陡峭,人的力气也几乎耗尽,许多地方几乎垂直九十度,真是危险之极,千万别回头,左顾右盼也不行。这里我想起了“摩肩接踵”这个成语,此处应解释为,前面的人脚踩在后面人的头上,而前面人的头正顶着他前面人的脚底。我有时还左看右看:台阶两边全是黄山松,它们的共同特点,顶上是平的,是不是黄山风刮的;由于扎根于陡峭的山旁,所以一律向外伸展,因此可以说,黄山松每一棵都是迎客松。
我们几位年轻的男教师,应该是9点多就顺利登上天都峰顶,大家长长地抽了口气,庆祝自己登顶成功,什么累什么险均抛在脑后。放眼四周,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于是我们等待着陈抱平、唐长靖等老教师和卜保枝她们女老师。她们上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以后再也不登这样笔陡险峻的高山了。爬到最险处,她们连气都不敢喘了。此时姚刚、郑策还像没事人一样,显得格外开心。
忽然大雨如注,黄山顶上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我后来上黄山又遇到类似天气。大家被雨淋成落汤鸡了,几位女教师躲在大石头后面也不能幸免。雨停了,穿着湿衣服继续在山顶上前行,一眨眼功夫就到了鲫鱼背。早听人说过,黄山最险处就在鲫鱼背,那些走过鲫鱼背的人,后来说起当年情景,还两腿发抖。而亲临现场的人才真正知道有多么危险。女教师们站在那里就开始双腿发抖,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最窄处不过两米,徐霞客他们当年可是爬行通过的,而且有人告诉你,千万不能东张西望,下面可是万丈深谷,掉下去可就粉身碎骨了。现在上面铺垫木板,两边有护栏,但也仅能容一人通行,你最好一手扶住栏杆,缓慢前行。两人互相搀扶,但宽度不够,防止挤向一旁……还是姚刚、郑策他们灵活、个小,毫无胆怯,顺利通过。老教师、女教师们,走在上面就头晕,胆战心惊,在大家鼓励指导下,目视前方,终于通过了几丈长的鲫鱼背,她们仿佛走了很长很长时间。
有人说,第一天爬山,很累,但休息一晚,第二天你的感觉变了,下山比上山还累。当天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开始下天都峰,那可轻松多了,这面坡度也平缓多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对面的玉屏楼,还可以悠闲地数着两旁铁索护栏上的连心锁,真的多得数不清,多少年轻恋人,多少年轻夫妻,在山下买好连心锁,到此把连心锁锁在铁索上,表达他们心心相印,永不分离,百头偕老……我们也暗暗地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举案齐眉,爱到地老天荒。
下到谷底,对面就是玉屏峰。我们穿过一线天,肉眼看两边岩壁,绝对垂直90度,让人感到紧张,也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力。其实我查了资料,与地面成70度角。登上百步云梯,抬头看上面三座小山峰,就是文人们常说的蓬莱三岛,我佩服他们的文思,远看形状就像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我们就是东海求仙的徐福,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前去拜访迎客松,一睹她的真容(芳容)。到了玉屏楼,来不及喘口气,就赶到迎客松前,捷足先登者已在护栏外围个水泄不通,我们还是见缝插针,挤到护栏前,上下左右打量着这棵千年古松,居黄山十大古松之首,树高10.08米,树围2.24米,手臂枝9.42米。许多人欢呼,我见到真的迎客松了。请照相师傅帮忙留影迎客松下。那些带照相机的就咔咔咔地从各个角度拍照,留下迎客松倩影。相比看铁画、水墨画、油画迎客松,当然我们印象更直观更亲切。呈现眼前的千年古松,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是大自然的哺育和园林工人精心护理的功劳,谢谢!当然许多中外朋友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看铁画迎客松,那么栩栩如生,认识了安徽,了解了安徽人,安徽人民举臂欢迎天下客。招揽天下英才,笑迎天下客,安徽在招手。我们还看了400岁、800岁的黄山松,古老的黄山正焕发青春迎接你的到来。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站在迎客松前自豪地说,来过黄山,你就阅尽天下名山了!(未完待续)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