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永胜 | 往事如烟

文化   2025-01-31 00:01   安徽  

天冷了,又有疫情,出行受限,读书是最好选择。读着读着就会扯动思绪,就会回忆往事,就会闲想闲思。

我小学时语数成绩都很好,到了初中化学和地理也特别棒。但课余却偏爱历史、文学,甚至还喜欢医学。我外公是建国初年小学校长,虽然去世早,却给两个舅舅留了很多书,所以我有条件小学时就读完《上下五千年》,初中时读完《东周列国传》和四大名著的全部画本,很早就接触过巴尔扎克小说,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新儿女英雄传》等名著,特别还诵读了很多遍《增广贤文》,虽不全懂,但对我后来的教育情怀影响很大。我父母都是农民,不知怎么得到了治疗疔疮肿毒的民间单方,一年四季常常田头塘埂一根火针几耳勺药给四乡八里的乡亲免费治疗;受父母影响,我平时也喜欢收集民间中医单方,最后竟然达到四十二个,都是验方,比如枯朽的麦秸灰可以治疗白喉,干黄豆嚼碎可以拔去疔疮之毒,鸡蛋壳盛满小便套在手指上可以治疗手指上的肿毒,枇杷叶蒸熟敷在小腿上可以治疗臁疮腿等等,我还用草稿纸分类编成一个小册子,可惜后来丢失了。1983年中考我第一志愿报考了安庆卫校医师专业,竟然因为当年的安庆卫校只招收女生,没办法只好上了第二志愿的黄麓师范;验方丢失大概也是在上了黄师以后,但我依然对岐黄医术感兴趣,还买来《野外草药图谱》、《本草纲目》等六七本中医名著,偶尔翻阅。

黄师生活对我人生影响最大。这时期,我读书很多很杂,没事就到图书室借书,晚自习主要任务就是读书。文学方面读的最多,舒婷、北岛、顾城、海子等等的诗歌,王蒙、李国文、张贤亮、李存葆等等的小说,只要新作出来,或者新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新作,都要争先巩后借来看看。还读了不少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著作,透过书籍认识了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弗洛姆和弗洛伊德等人,后来还粗略梳理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教育名家的学术观点,整理了一篇两万六千多字的文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略》,不时用来温故知新。特别是弗洛姆和弗洛伊德两个人不同的心理学专著《爱的艺术》,我都用心读了几遍。这些阅读经历教会了我许多策略,使我后来凡是新生事物都乐于尝试。

但黄麓师范学习生活对我影响最多的还是它的全学科教育。我理解它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高中文理科我们都学,还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还学习了教材教法。音体美也是必考的主课,视唱练耳必须会,弹琴吹笛拉二胡都还必须学点皮毛;了解大多数体育项目,各种项目都训练,坚持早起跑步,课外活动多数时间都打篮球,因为不锻炼体育就会不及格,影响毕业。课余还参加各种社团,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写朦胧诗,编校刊,编班级手抄报,自己采编撰稿播音办校园广播站。感觉当年黄师的教育内容直抵的就是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我学了很多技巧,增长很多见识,有了宽阔格局。所以后来在各种场合说话,不说便罢,要说就常有“惊人之语”,这都得益于黄师学习培植了我的教育根基,厚植了我的教育情怀。

进了黄师,语文黄晓峰老师和政治童电球老师都是刚刚分配来的小有名气的诗人大学生,对我专业影响很大,我于是喜欢上语文,参加了雨溪文学社,幻想以后做个诗人,也写过很多呆萌的诗,只是毕业后才发现做诗人如果不是特别优秀,就连生存必须的柴米油盐也解决不了,只好作罢。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三年中安排我代表班级参加了各种演讲朗诵比赛,拿的都是一等奖,每到这时又觉得自己将来的最佳职业应该是当个主持人,可以潇洒从容,谈天说地,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毕业时还真的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学校推荐给广播事业局,却竟然因为对各地学潮的惩罚,国家规定当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一律不准进城。但作为优秀毕业生,可以照顾我去当时还很偏僻的亚父小学,想想离家太远,干脆放弃。

最后只好回家乡歧阳,本来乡教委安排我去教小学,结果已经当了教导主任的初中母校班主任杨明谱老师知道我毕业回乡了,想到我当年数学化学成绩特别好,直接把我要了去,正好当年教我的化学李仁义老师转正考上了黄师进修班,我就接替他教了化学。教了半年,学生成绩特别好,又竟然因为李老师被人举报转正条件不符合,被黄师退了回来,李老师年纪大了只能教老本行化学,我只好改教让他。学校让我在语文数学两大学科选择,想想自己在黄麓师范的学习经历,也是深受班主任黄晓峰老师的影响和从另一个语文老师李焕新那里学习语基得来的语言自信,我从容选择了教语文,从此成了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这一教竟是三十多年。

也许天生就是当老师教语文的料,改教后虽然事情多了很多,但从此人生开挂。第二年我就开始创新举办现在仍然很时尚的各种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班级管理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特别深的是,我把《语文报》上的诗歌收集在一起,让学生分别承担朗诵任务,然后编写串词,训练几个语文很好的学生当主持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香班级诗歌朗诵主题活动,大获成功。我还承担了教导主任安排给我的中考作文讲座的任务,大量阅读,搜集整理,精心准备,如期开讲。本来听课的老师以为我只是应付一下例行差事,没成想我竟然讲了一个下午。教书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问题,每次外出听到好课,回来就积极参考反复模仿,几年下来教学技能竟然快速进步,工作不到五年竟然就获得了烔炀区域不分学科的教学大奖赛第一名,一下子脱颖而出,被烔炀区教委安排巡回示范讲课十四个学校,引起广泛关注。

被关注就多了被选择的机会。先是当时烔炀区最好的镇初中邀我去,然后就是三中李义文校长想调我去,暑假还派教务主任魏兆凯先生给我送来高中教材教参,甚至课程安排表。但是还是机缘不到,竟被烔炀中学朱必忠校长拦下进了烔中,后来又得到李念旭校长的赏识和何先山校长的重用,从此一干就是二十四年,其中副校长两年,校长十年。在烔中工作,最深的感受就是,繁杂的事情来了不要推辞,只管想办法去做,事情做的越多能力就越强,特别是一些技能性很强的工作,领导让你做不是为难你,而是给你机会;你用心去做,做到别人无法替代你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当校长前,我有一个最重要经历,以团委委员身份实际承担了团委、政教甚至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虽然忙得焦头烂额,但却十分充实,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那时候我的一句座右铭就是“有为就有位”,后来还常拿这句话勉励年青的中层干部。关于烔中校长经历我曾专门撰文《烔中十年》以作纪念;槐中三年半和六中四年半,我虽没有专门撰稿,但写了七八篇散文表达我的心声;特别是六中,我很欣慰几年来发生的变化,曾写下一篇文章《巢湖六中:一所薄弱学校成功逆袭的思考》,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还想为六中发展加把油、添把火,做些宣传。

但我最得意的地方不是当校长,而是当一个名师;甚至我当校长的最大底气就是当教师的经历。那些年一心扑在教学上,前前后后大大小小,上过的公开课有很多节,特别精彩的有十多次。有一次在淮北一中授课,一堂课多次被掌声打断。听课人数最多的一堂课是在马鞍山二中举办的全省高中语文示范课,与邓桐、郭惠宇、王屹语等全国全省一流名师一起授课,听课教师八百多人,我来自基层,课不花哨却实用,教法前卫,值得推介,所以轰动不小,随后上海杭州合肥马鞍山等各地学校纷纷抛来了橄榄枝,我的黄师班主任黄晓峰老师已调巢湖一中工作多年,他也第二次应学校要求悄悄到烔中邀我去一中工作;第一次是93年我刚刚获得巢湖市教坛新星时。这些好意邀请其实都是一种承认和褒奖,我却都婉言谢绝;之所以拒绝,不是我不想去,而是“父母在不远游”,弟弟已在外地工作,父母年事已高,母亲身体不好,又不愿离开农村老家,责任不允许我离开,我只能一边尽孝,一边做事,所以没有遗憾。我就在家乡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收获也很大,当老师当到了合肥第一批教育名师领衔人、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和正高级教师,还享受了国贴;当校长,则成为巢湖名校长,甚至被安排在教育部大会作过典型发言,后来也因此被省政府选拔参加安徽教育代表团考察澳大利亚北领地州教育,也被选拔为合肥教育家培养对象,考察了很多学校。工作虽没有走出巢湖,有人笑谈事业行不致远,但却走了不少地方,为家乡做了些事情,口碑都在人心。

闲来闲想,往事如烟。八十年代教育选人之弊没有给我学医的机会,也没有给我读高中的机会,而是直接把我推进了中师大门,这是时代使然;也许也是命运安排,使我很幸运得以成为一个快乐的教书匠。更何况进入黄师,让我们这一批农村娃从此穿上了皮鞋,吃上了商品粮,过上温饱生活。我知道人生从来不是一条坦途,总有许多想不到;但每一段难走的路就是一次磨砺你意志的机遇,不是你的学识决定你的成就,不是你的能力决定你的状态,关键还是环境和机遇。高德导航也鼓励驾车新手,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从此人生都是坦途。曾国藩有一句箴言:“处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我们现代人不应该学糊涂,但可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有往后余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理预备。早已过了知命之年,当你不能决定什么的时候,最好坦然面对。

正好读到《庄子•人间世》,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人生有许多事我们虽然尽力了,但终究无法达到最好的预期,这个时候应该顺势而为,尊重并欣然接受,这才是人生智慧。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