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祥 | 散兵方言俚语——乡土气息浓厚的巢湖话(三)

文化   2025-01-28 00:01   安徽  

解放前,我们散兵湾有许多人下江南,他们到江南打长工,做短工。开碳山,下小煤窑,做砖瓦,烧砖瓦窑。我父亲12岁就跟着奶奶到南京八卦洲帮一户地主家放牛,奶奶给地主家洗扫煮抹,侍候地主家的几房夫人和孩子。1937年,日本鬼子轰炸南京,奶奶就带着我父亲回散兵。随后,我父亲和我二爷就跟着我爹爹下江南,在繁昌、泾县一带帮老板家开炭山,下炭井背炭箩。每年正月初八出家门,直到腊月二十四才回家。腊月二十四,在外打长工做短工的都急急忙忙赶回家过年。我们散兵湾一带就流传着“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的俗语。

腊月二十四,地主、老板就给长工短工结清工钱,吃满工饭。吃过满工饭,打长工做短工的就回家过年了。“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就约定俗成,定为长工短工满工的日子了。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该做什么农活,都是有讲究的。种田是不能误农时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柳树开花你不做,楝树开花把脚跺。”

做田就像做家务一样,“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所以“人勤春早庄稼好,人懒地里尽长草。”像我爹爹、奶奶、父亲、母亲、二爷、二婶他们那几代人散兵人,勤劳节俭守农时,早起晚睡已形成习惯,他们深信:“瞌睡是睡的,家产是累的。”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宁愿低头求土,不愿抬头求人。”这就是我们散兵湾父辈们坚信的信条,做人的准则。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辛劳,勤劳了一生。

解放后……农民真正过上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阖家团圆,和平安宁的太平日子。再不跑鬼子反了,再不低三下四给地主老板家打长工做短工了。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句话,六十多年前就在我们散兵湾一带广泛流传着。如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好日子早已实现,手机,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了。遗憾的是,先辈们辛劳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却没有享受到如今的美好生活,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父亲和二爷生前经常给我们讲解放前巢湖出土匪的事,讲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抓夫子抓壮丁的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穷人家的日子不但过得艰难,男人们还随时有被抓去当挑夫当壮丁的可能。就是大户有钱人家的日子也过得“煎心保胆,”生怕湖匪绑票。为防土匪抢劫,散兵湾村落民居的住宅布局大多数都是兄弟们住在一个大宅子里,群防群治。大宅的大门用的是槐树、枣树门板,十分结实。“槐树大门枣树闩,子孙满堂保平安。”这是散兵湾先辈们总结的防盗匪的经验,这经验就这么一代一代往下传,后辈人就这么一代一代照着做。

在我们散兵湾,先辈们还给后人留下:“民不和官斗,富不和匪斗,鸡不和犬斗,男不和女斗”俗语,这些方言俚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它告诉后人,弱者不要和强者斗,“光棍不吃眼前亏。”“怂人好做,不如早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因为土匪强盗蛮横无理,没有人性,只有兽性。与官斗,与匪斗,无疑于“鸡和犬斗,”是“屎缸鲏(屎缸鲏是一种生活在沟渠浅水里的小鱼)撵老鸭——找死。”被土匪强盗欺负了,损了财,白干了活,受侮辱,遭折磨,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出申。“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旧中国,豺狼当道,社会黑暗,官匪一家,黎民百姓遭殃。

方言俚语,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淀积着厚重的乡土文化,折射着丰富的民间智慧。从方言俚语中可以窥见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风貌,人们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方言俚语地域性分明,她传递的是唯美的乡音,缠绵的乡情,温馨的亲和力。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