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的恋爱期还蛮长,从情窦初开到结婚,差不多跨越了将近二十多年。我谈过恋爱的地方也很多,基本上从北京上海到杭州,从美国东岸中部到西岸。回想一下,每个地方,每一个时代遇到的人和事都还挺有意思的。我是一个记性很差的人,所以趁我还记得一些事,回忆一下在旧金山湾区的体验。
每一个人似乎对于谈恋爱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我一个搞风投的朋友说,谈恋爱好像投资,你要先找可投资的对象,然后开展非常深入的尽职调查,再决定投资。从恋爱走向婚姻的概率和被投公司最终上市一样,可能会很低,所以为了保证成功,你一定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多找几个可投资对象,甚至同时投资很多个对象。这个朋友也是中国人,她分享这个理论的时候是2017年左右,我们身在旧金山。
事实是,在2017年,不论是湾区还是纽约,大部分人都会同时有很多恋爱对象。其实我不知道美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以风投的方式来谈恋爱的。或者我一直身在其中,只是我没有觉知而已。
美国人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流程同的民族。美国人对于谈恋爱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流程。从恋爱到结婚分五个阶段:1)seeing;2)dating;3)being exclusive (boyfriend/girlfriend);4)engagement;5)marriage。
Seeing可以理解为非常早期的寻找恋爱对象加初步尽调阶段,可能就是随便认识,或者有一点点好感,然后喝喝咖啡吃吃饭,互相了解一下。在seeing这个阶段,双方都知道对方一定会同时见其他人。
Dating可以理解为比较深入的尽调阶段。关系升华了。这个时候有些人会继续见其他人,有些人不会。如果你被对方发现,你在见其他人,最多对方吃醋,而不会给你打一个渣男或者渣女的标志。
Being exclusive可以理解为确定一对一的恋爱关系。这是一个关系的里程碑。通常一方会向另一方正式提出进入一个一对一的关系,另一方可以选择拒绝,申明自己要继续考察,或者开心接受。
我刚来湾区的时候,我朋友就警告过我,不管对方对我多好,是不是天天在一起,是不是住在一起,是一定要有一个确认关系的对话。因为她的一些女性朋友曾遇到已婚的男性,或者是一对多关系,甚至有些同居后,男友还在到处恋爱的情况。质问对方的时候,对方经常就是以我们没有正式确认关系为理由来打发了事。我当时有种天雷滚滚,颠覆三观的感觉。
最后两个阶段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做介绍了。
对于这个流程,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这种择偶流程的觉得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多看多比较,才能不浪费时间,高效地找到终身伴侣,也可以在早期因为有很多个对象而不会对某一个人特别专情而伤透心。反对这种择偶流程的(大部分都是欧洲和拉美朋友们,还有个别美国人),觉得这个很离谱,把一个本来应该很浪漫的恋爱过程搞得跟去商店买东西一样。
有一次,我尝试了一下在dating初期同一期间见两个人。我的感觉就是,累死了,我很快就终结了这种模式。我是一个对任何感情都会很投入的人。这种恋爱模式我完全受不了。我也想不透怎么会有人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和两个甚至多个人谈恋爱。难道不会忘记名字,忘记一起做了什么,或者是在同一个地方遇到而感到社死?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不在意对方的名字,不在意一起做了什么,看到对方和别人在一起亲密而不感到吃醋,被对方发现自己和其他人在一起不觉得社死,那么,为什么要花时间在一起?!
作者简介:
作者汪财小姐姐,中国制造,美国加工,现身居加州。熬过CBD的夜,撕过大厂的逼,走过国际组织的场,上班用逻辑码字,下班用情感码字。
图片来自Mid Journey。今天的prompt:
an attractive Asian man wearing a t shirt and a pair of blue jeans and an attractive Asian woman wearing a yellow dress sitting in a coffee shop next to the window during the day time in downtown San Francisco, looking into each other's eyes, outside the window, a woman looking into the coffee shop, looking shocked seeing those two being together
很明显,AI没有理解我后半段的意思。当然我的表达估计也不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