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横跨了几个城市。因为是科技公司聚集地,所以整个湾区男多女少。男的多到有人开玩笑说,湾区人口最多的城市San Jose,应该改名叫Man Jose。湾区还聚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男性。湾区男性的平均智商肯定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同时,因为湾区天气好,自然资源丰富,户外运动流行,大部分男性的身材也是可圈可点。科技公司的待遇普遍也都不错,所以湾区男性的收入也都蛮高的。在我待过的所有城市里面,湾区不管是从男女比例,还是男性的硬件条件上说,都是对女性最友好的地方。
正是因为湾区的这些优势,有个高端婚恋介绍网站专门组织纽约的女性每周飞来湾区约会。我和一个前同事当时还研究过是不是搞一个服务,把中国姑娘飞到湾区来。后来因为我们认识的中国单身男性太少而告终。
我在上一篇齐天“大剩”结婚记(三)在旧金山湾区谈恋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上)提到,有理论说谈恋爱很像风投投公司。走向爱情的第一步是:获客,source the deal。美国大城市获客的主要渠道是各类交友app:从以一夜情著称的Tinder,到宣扬女性恋爱自主权的Bumble,到两个韩裔姑娘为了方便介绍朋友恋爱而发明的Coffee meets Bagel。世界社交大拿脸书Facebook自然也不想放过婚恋市场这块肥肉,也推出了自己的版本。
交友app火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一个人可以在酒吧坐在一个美女或者帅哥边上,这个人宁可刷交友app找附近的人,也不会和这个美女或者帅哥搭讪。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说,她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一个帅哥和她搭讪,后来要她电话号码,约她出来喝咖啡。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天方夜谭。所有人都想在她约会的时候去围观什么样的男人还会在大街上追女生。Sex and the City里面描绘的在线下生活里面遇到真爱的这种桥段,对于湾区人民来说听上去都很像中世纪的故事。
想找对象的每天都可以在各种交友app上刷到形形色色的人。一天刷个几十、一百都不是问题。大家一般会在线上先聊聊,然后约出来喝个咖啡或者喝一杯。我认识的一些人奉行aggressive dating,激进恋爱,每天可以约见三个人:午饭,咖啡或者happy hour喝一杯,然后晚饭。按照这个频率,一周可以认识27人!因为大部分情况都是男性买单,所以按aggressive dating的节奏,女的可以一周不要花任何钱吃饭。
交友app大幅度地降低了获客的成本。但是貌似并没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过程中的幸福指数。这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the odds are good but the goods are odd,大概意思就是机会很多,但好机会很少。交友app虽然能够展现身高,学历,工作,喜好,但是没法展示情商、人品、生活习惯和对爱情的看法。
众所周知,理工男的情商往往是深受全世界女性诟病的。更要命的是,湾区男性是不喜欢打扮的。出来约会,穿一条牛仔裤就已经是非常尊重了。我朋友遇见过一个刚跑过步,一身大汗淋漓地出来吃饭的对象,自以为可以凭借一身的荷尔蒙气息吸引女性。而我朋友则是洗了澡,吹了头发,化了妆,喷了香水,穿得火辣。她说,“我都快被他熏死了。当时我一脑子想的都是,握手的时候,是有多少细菌从他手上到了我手上,还有就是看这个样子,平常是不是一个月洗一次内裤。”
真的是选择越多越好吗?我看过一个研究,就是在超市里面摆一定品种的酸奶,看看是不是品种越多,顾客越容易下单。而事实证明,品种越多,下单的概率反而越低。因为大部分人都陷入了一种选择综合症,最后以放弃而告终。与此同时,获客成本越低,对于每一次的机会就越不珍惜。大家总会有种幻觉,觉得下一个会更好。与其努力解决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不如上网再找一个。如此循环。
或许爱情终究不是风投,我们所期待的也不是IPO。
图片来自Mid Journey。Prompt:“a very attractive Asian woman wearing a red dress with shoulder straps and a very handsome fit Asian man wearing a white tight T shirt on top with sleeves and blue jeans sitting next to each other with a chair between them in a fashionable bar in San Francisco, each staring at his or her phone playing with dating apps, through leica lenses, realistic feeling”
作者简介:
作者汪财小姐姐,中国制造,美国加工,现身居加州。熬过CBD的夜,撕过大厂的逼,走过国际组织的场,上班用逻辑码字,下班用情感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