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作者:布鲁斯·I·古德门德森 译者:帝林
根据利德尔·哈特的说法,在一战中,恢复战场机动性的可能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装甲车辆使士兵防弹,另一种是恢复潜行战术。英国人率先开发了前者,而德国人无疑是后者的领导者。
即使在大规模进攻的整体框架中,赋予最小的步兵单位机动权力,这在利德尔·哈特看来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尽管从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收敛攻击一直是主要战术的传统目标,但这种战术应用于小规模战斗的实践,实际上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几个世纪以来,作为大规模进攻部队的一部分,营和连只在战斗中起到直线或正面进攻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分散条件下,穿透敌军防御中心之间的间隙成为可能。
一个班找到或打开的突破口现在可能引发更大的行动。预备队因此可以被用于它们的预定目的:利用成功而不是强化失败。此外,战斗的结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初级军官和军士的战术知识和能力。而这正是最大的一次变革所在。
尽管德国步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术重组是革命性的,但它很快被战场上机械化的“机枪毁灭者”的出现所掩盖(帝林:即坦克)。步兵的主导地位刚刚恢复,就再次受到挑战。
然而,从长远来看,步兵的复兴运用比内燃机的单纯技术应用具有更大的军事意义。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提出的新步兵战术体系与后来德国的闪击战(blitzkrieg)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许多人仍认为闪击战只是大规模坦克集中。
像拉法尔格上尉(Captain Laffargue)一样,利德尔·哈特的步兵理念,不仅丰富了德国军事思想的总汇,也进一步证明了各兵种的渗透战术依然具有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坦克或飞机的革命性影响,毕竟此时它们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战斗序列的一部分。然而,在两次战争之间的军事转折点上,这些新型兵种的角色必须得到适当的确定,而较古老的步兵也必须相应地调整。
简言之,步兵必须学会与机械化共存。在随后关于这一主题及相关问题的争论中,最富有成果且持久的军事思想源自少数几位军事理论家,他们对现代坦克和步兵兵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步兵的作用,有必要审视大战后步兵理论的权重,尤其是坦克的到来对其的影响。
机械化的主要拥护者,甚至可以说是真正的闪击战之父,是士兵理论家J.F.C. 富勒(J. F. C. Fuller)。他相信,“只要找到正确的武器,武器就能决定胜利的99%”,因此他把坦克视为未来的武器。
1918年5月,他在一篇军事“小说”《1919计划》中奠定了机械化战争拥护者的基础。这个革命性计划旨在通过装甲部队的行动,瓦解德国高层指挥部的士气或造成心理失调。
盟军希望通过5000辆中型和重型坦克,配合炮兵、机动步兵和空军的突袭,深入敌后,捕获、摧毁或瘫痪敌方的指挥部和通信中心。这一计划是闪击战的原型,如果在战争结束前得以执行,盟军可能会更好地应对1939年的事态发展。
根据富勒的设想,1919年的进攻将分为三个阶段:突破、瓦解、追击。直接目标是攻击敌军的“头脑”而非躯体。用猎人的话来说,这场战斗是要打击野兽的头部;更确切地说,它是对其“控制系统”的攻击,坦克和飞机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瓦解,富勒甚至建议不要破坏通信,因为“让敌人传播混乱更为重要……坏消息会带来混乱,混乱刺激恐慌。”
富勒显然是一个创新的军事思想家,他或许是“20世纪将智力应用于军事思想的最深刻的学者”。毫无疑问也是第一个让欧洲大陆军队的指挥官将目光投向英国,并寻求专业指导的英国军事理论家。
富勒从战术元素或者说功能——保护、进攻行动和机动(即“防守、进攻、机动”)——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兵种(骑兵、炮兵和步兵)分类。他认识到坦克在这三个战术元素中比其他任何兵种都有更高的整合度。显然,坦克已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装甲完全击败了步枪子弹”。
在思考步兵在同一战场上能做什么时,富勒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充当有兴趣的旁观者之外,步兵什么也做不了”。步兵不再是“战斗的女王”,而是变成了“堡垒中的女王”,就好像过去重甲骑士统治欧洲时一样,步兵仅仅是为了守住战术据点。
富勒指出,战时士兵的主要关切不是杀敌,而是生存。他将步兵在战斗中的两项主要任务定义为“通过火力固守阵地,靠机动占领阵地”,简言之,步兵即为装甲行动提供持续的安全基地。
他区分了正面进攻、正面威胁和正面防守攻击;其中,正面威胁的目的是迫使敌人采取防御,而正面防守攻击则是为了让敌人继续维持防御状态并将其固定在某地。通过精妙的推理,他得出结论:为步兵训练进攻已经过时,“旧式的进攻理念早已从实际战术中消失”。
也因此,随着子弹作为“主要武器”之一被淘汰,富勒始终坚持认为,历史证明这种进攻总是代价高昂。在他看来,真正的攻击应采取侧翼或后方的机动,即使是在山区或森林地区的纯步兵进攻中也是如此。
理想情况下,步枪手为机枪手进行侦察。他们向前推进,搜索地形,选择位置。当机枪手赶到时,步枪手则转向侧翼,机枪手通过火力固定敌人。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步枪手再次向前推进,机枪手随后跟进,直到敌人被子弹包围,完全被压制。当压制敌人完成后,最后的步骤不是攻击,而是将一支部队插入敌人和其撤退路线之间,并迫使对方投降。
虽然富勒(J.F.C. Fuller)认识到轻步兵在某些条件下仍然是必要的,但他依然倾向于贬低步兵的作用。对于“炮兵征服,步兵占领”的古老格言,富勒提出了“坦克征服,步兵固守”作为替代。
他设想了两类部队——机械化部队和机动部队,第一类部队是剑,而第二类部队是盾。
在构想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理想的机械化部队应包括坦克和反坦克分队(取代了传统的步兵-炮兵组合),其进攻力量应由炮弹和穿甲弹衡量,而非子弹。反坦克分队主要由炮兵和工兵组成,而不是步兵。
这里有趣的是,富勒并不认为装备反坦克武器的轻步兵是真正的步兵,后来他称其为“反坦克步兵”。无论如何,除了显然在不适合坦克的区域作战的轻步兵之外,富勒倒是预见了步兵还需要两种其他专业兵种来执行第二线任务。
第一类是野战工兵,他们将配备反坦克武器,并乘坐越野车辆,负责建立占领军的防御阵地,也就是“机械化和机动部队的基地”。
第二类则是野战宪兵,他们将配备机枪、步枪,甚至可能使用非致命性毒气,负责占领和管理征服的地区和领土。富勒还曾考虑过“机动游击队”或侦察兵,最初以骑兵为基础,但最终也发展到了步兵。
总体而言,富勒对步兵在机械化战场上的角色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将坦克和步兵结合在一起,就相当于将拖拉机与挽马捆绑在一起。而让它们在火力下共同作战同样荒谬。”将坦克仅仅作为“机枪摧毁者”来帮助缓慢移动的步兵推进,是没有充分利用坦克的战场潜力。
因此,他认为不需要“步兵坦克”(当时许多军事权威主张的常见概念),而是需要一种车辆来保护“坦克步兵”,即专门训练来支援坦克的士兵。由于过于极端强调机械化,富勒被归入了英国特有的“全坦克”学派的行列(帝林:即早期纯坦克编队,而非后来德国以装甲兵、摩托化步兵、炮兵编成的合同进攻部队)。
这个趋势最早在1916年,由吉福德·勒·Q·马特尔上尉(后来成为中将)在一篇题为《坦克军队》(The Tank Army)的论文中提出,他首次建议“使用由全是战斗车辆组成的军队”。
这一理念最初受到“陆地舰船”概念的启发,该概念将坦克视为战舰的陆地等价物,并将陆战等同于舰队行动,因此没有认识到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的必要性。
尽管“陆地舰船”概念后来不再流行,但“全坦克”趋势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H.罗恩-罗宾逊少将(H. Rowan-Robinson)在1934年甚至写道:“在其现有形式下,步兵在先进的大陆战争中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他甚至指责“步兵仍然是战斗女王的说法是大陆的谎言。”这个说法很可能是针对法国的,因为法国在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时,选择崇拜火力而非机动,防御胜过进攻,最终将他们的坦克与步兵绑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当“全坦克”学派发展时,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则从略有不同的角度接近“堑壕之谜”。他的理论最终对英联邦(以及美国)步兵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些理论植根于他个人的战争经历。
作为约克郡轻步兵团(King’s Own Yorkshire Light Infantry)的一名少尉,利德尔·哈特参加了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在这场战斗中,他的营被摧毁,而他自己也因毒气严重受伤。
他在这次及之前的战斗经历促使他像德国人一样,寻找一种战术而非技术解决方案来打破堑壕战的僵局。最终,由于健康问题,他被列入退役名单,最后离开了军队。
在此期间,利德尔·哈特成为了步兵小队战术和训练方面的专家。事实上,他作为军事评论家的职业声誉,正是建立在他对步兵战术的激进改革上。
在战争的最后两年,利德尔·哈特担任志愿部队的副官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纪律、训练和战术的小册子。其中最重要的是《战斗十诫——理论与训练的建议》。
他在其中强调,排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战斗单位”,因为它包含了“几个能够单独进行机动的小分队”。他还制定了一套“战斗演练”,这是一种新的简化方法,旨在促进部队在战斗中的机动,并能够在训练场上进行演练。
然而,正是在他试图为防御、进攻和反击制定新的战术训练体系时,他开始怀疑在大战前后所教的战术原则和实践的有效性。1920年,在广泛思想开放的赞助人伊沃·马克斯爵士(General Sir Ivor Maxse)的鼓励下,他发表了他的《黑暗中的人》战争理论和《步兵战术新理论》。
这些文章反响非常好,以至于他被邀请协助编写战后步兵训练手册。在编写过程中,他首次提出了自己关于突破纵深防御的“扩展洪流”攻击体系。
在皇家联合服务学院(RUSI)和皇家工兵团的演讲中,利德尔·哈特展示了他的扩展理论,这些演讲后来发表在几本期刊和书籍中。说来这非常幸运,因为当军队手册经过战争部和参谋学院审议时,“基本思想已经被稀释了”。
与富勒一样,利德尔·哈特也善于从战术功能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以一个人在黑暗中与敌人搏斗的场景作为框架,提出了基本的战术原则。
这种个人战斗的比喻,被他称为“黑夜中的士兵的火柱”,是一个初级战术原则的框架,供初级军官和士官在战场上依据行动。他希望通过“从基本的原则向上延伸,而不是从大规模作战的复杂性向下延伸”。
该理论认为,首先这个人必须伸出一只手臂,摸索敌人,并保持手臂灵活,准备随时应对突袭(保护阵型原则)。当他的伸出手臂触碰到敌人时,他会迅速探测出敌人的一个高度脆弱的部位,如喉咙(侦察)。
然后,这个人会牢牢抓住对方的喉咙,将敌人保持在手臂的长度之外,这样敌人既不能有效地反击,也无法逃脱或抵挡决定性的打击(固定)。
当敌人的注意力完全被喉咙上的手吸引时,这个人会用另一只拳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攻击敌人未防备的部位,从黑暗中发出致命一击(决定性机动)。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这个人会迅速利用他的优势,采取行动使敌人彻底失去战斗力(利用战果)。
利德尔·哈特强调,“黑暗中的人”的行为可以简化为两个核心动作——防守和攻击。他从上述五个“战斗原则”中提炼出两个至高无上的原则:即安全和节约兵力。
将这些原则应用于步兵排、连、营和旅(当时都为“方形编制”)的部署时,他推导出三种可能的部署:第一种是一个部队固定,三个部队机动。第二种是两个部队固定,两个部队机动。第三种是三个部队固定,一个部队机动。
哈特进一步强调,机动是无效的,除非敌人首先在另一个方向被固定住,同时暗示尽管机动部队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它往往可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利德尔·哈特以有力的逻辑质疑了旧的步兵术语:
“……那些公认的术语‘射击线’和‘支援’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步兵战术。为了向普通军官和士官灌输正确的理论,最好摒弃误导性的术语,而不要试图用过时的表达来调和现代观念。”
他进一步指出,“射击线”一词并未传达出伸展手臂或纵深分布的概念,它暗示了一种广泛的正面攻击,忽略了利用遮蔽路线或寻找薄弱点的尝试。
而“支援”这个词及其背后的概念则更为危险。它未能灌输机动的核心理念,反而强化了通过正面增援被阻止的部队这一过时且不合理的想法,这种想法导致部队在敌最强的防线上伤亡惨重。
在发展该论点时,利德尔·哈特强调。尽管在大规模行动中,步兵单位似乎被限制在纯粹的正面角色,但由于现代武器的有效性增加,作战人员的分散更为广泛,这使得步兵分队(班)有可能穿透敌方防御据点之间的空隙。
在这种情况下,班、排和连指挥官的任务是利用他们的穿透力,将他们的战斗区域从单纯的对打转变为机动战斗。现代战争中的兵力不仅仅与人数相关,更还与火力有关。
利德尔·哈特将进攻中的步兵比作“人类坦克,既具有进攻力量也有防护装甲”。前者体现在步兵的武器和腿(机动能力)上,后者则体现在其战场编队上,这种编队能防止多个子单位同时被敌人击中。
为了确保子单位的高效运作,他建议采用合理的开放编队,如菱形、方形和箭形编队,并使用战场信号。他还建议使用班级侦察兵通过短程跃进的方式向前推进。
在所有层次上,机动组和固定(前进)组应以相同方式移动。他最终规定,进攻中的营尽管应分为机动、前进和预备部队,但连和排只需分为前两类。
为了突破像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纵深防御系列阵地,利德尔·哈特设计了基于“火力机动的智能化运用”来制定战术的“扩展洪流攻击方法”。他将其比作强劲的水流,利用土坝的缺口顺势而为(帝林:即集中于一点打开崩口,然后使水流倾斜而下)。
其精髓在于速度与安全的结合。哈特认为,攻击应当避免在所有点上平均用力,因为这是“纯粹的兵力浪费”。他主张在各处试探敌军阵地,找到或制造薄弱点,然后利用预备队充分加以利用。
至于具体方法上,首先前进的(固定)分队如果在突破处取得进展,只要有其所属单位的机动分队在背后支援,就应继续向前推进。在突破点两侧受阻的前线分队应将其机动分队通过突破口,攻击敌军的侧翼并扩大突破口。
与此同时,后方的分队将通过突破口,接管前线并代替正在战斗的分队。这些分队在消灭敌军后,将跟随并作为机动分队来支援新的前进单位。
利德尔·哈特认为,这种流动性进攻系统适用于从排到更大编制的所有单位和编队。然而,他提醒排指挥官,小队并不是由互相依赖的作战部分组成的战术单位,无法同时固定和机动。小队自身没有机动力量,因此,如果排的前进小队受阻,排指挥官必须动用其机动小队来解救它,然后才能继续推进排的进攻。
利德尔·哈特战术体系的核心在于简洁性。其主要优点在于保持进攻的压力,并且指挥权集中在“直接上级指挥官”手中,从而确保战术上的统一性,“避免每个单位各自为战,乱成一团地向前推进”。
他还预见到步兵的战斗战术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减少对后方上级命令的依赖。实际上,他希望通过训练将他的框架灌输给基层指挥官,使他们能本能地依照这一战术行事。
在防御方面,利德尔·哈特仅仅将“扩展洪流”变为一种防御渗透的“收缩漏斗”。他解释说防御只不过是停止的进攻,排、连和营仍然要分为固定(前线)、机动和(营级的)预备单位。对于“方形”编制,前线通常可设置两个单位,并保留两个机动单位。
他提倡为每个单位和分队分配一个区域进行防守,而不是固定在一个点上。这样一来,“如果敌人利用猛烈的炮火、烟雾或机动摧毁防御据点,指挥官应主动撤离该据点,转而占据该据点两翼的新位置,从而对进攻的敌军进行侧翼机动。”这种灵活的行动建议同样适用于前线小队指挥、班长和排指挥官。
与此同时,利德尔·哈特指出,防御并不能击败敌人,击退进攻并重新掌握主动权的最佳方式是攻击敌人的侧翼。在他看来,机动分队指挥官的职责,就是通过侧翼火力或甚至侧面突击实现这一目标。
防御的一大优势在于,机动分队可以预先部署在关键区域,或在向这些区域移动时进行演练。当然,他强调了反突击失败所导致的“纯粹兵力浪费”,并且不推荐由小于排的单位发起反突击。
他认为,机动小队的最佳行动方式是实施火力打击,而非反突击。利德尔·哈特还非常重视相互支援的火力和积极巡逻,所有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将敌人引入一个由侧翼火力覆盖的“漏斗”中。也就是说,从最低战术层次起执行机动防御。
利德尔·哈特在发展其理论时受他人的影响程度很难确定。他在回忆录中承认,他曾研究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展出的渗透战术,以及盟军效仿的做法。
然而,1925年,他提出他的“扩展洪流”理念与“软肋”进攻的渗透战术有重要区别,因为它阐明了一种控制系统,既能在进攻过程中逐步扩展突破口,同时保持最初的进攻宽度和节奏。换句话说,他更具体地解释了,如何利用预备队来突破纵深防御区。
利德尔·哈特的步兵理论对他人的影响同样难以确定。然而,我们知道,他的著作《步兵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fantry),将德国在战壕中的步兵战术解决方案与英国的技术解决方案(坦克)进行了对比,由此使其在德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该书诞生源于利德尔·哈特在英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得出结论,现代战争中的任何进攻,除非通过突然袭击或压倒性火力来瘫痪敌人的抵抗能力,否则很难取得成功。
因此,他开始夜间进攻视为一种实现战术突袭的手段。尽管随后的调查显示,夜间进攻在大战中并不常见,但他注意到,大雾在许多成功的进攻中频繁出现。
例如:
在《步兵的未来》中,利德尔·哈特提倡夜间作战,并建议开发人工月光和人工雾气等新的作战辅助工具。他还提出了其他多项建议,以提高步兵部队的战术效能。
比如他认为,骑兵部队一直以来都因其移动速度更快,而在时间上处于决定性位置,而步兵的真正职责则是扰乱敌方抵抗力量,为决定性的打击做好准备。
为此他主张,除非给步兵提供机动的机会,否则战场上无法实现真正的机动。因此,他建议将步兵分为重型步兵(适用于防御或驻守任务)和轻型步兵(作为机械化-摩托化军队的一部分,承担现代化机动任务),并倡导复兴轻步兵(帝林:即18-19世纪拿破仑时期的猎散兵,或者说腾跃兵)。
利德尔·哈特设想的重振后的步兵应具备“猎手、运动员和神枪手”的素质。配备更轻的步枪以减轻弹药供应压力,并接受高标准的野战技能训练,他们能够通过潜行和精准的小型武器火力摧毁敌方的机枪和反坦克阵地。他甚至建议为武器配备防水罩。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兵不同,复兴的轻步兵不再是负重70磅的“苦力”,而是只携带相当于其体重三分之一的装备,穿着像运动员一样轻便的服装,既能“身轻如燕”,又能“思维敏捷”,可以独立作战或与团队协同作战。这种弹性链条的小组编制将取代传统的线列步兵。
在书中,利德尔·哈特还提出了具体的步兵改进建议。他倡导使用“框架背包”作为个人负重装备,并建议在选择背带时要避免“任何下垂的物品,尤其是位于臀部以下的”。
他批评传统的方阵训练培养了士兵的“队列对齐本能”,而不是发展“方向感的本能”,因此,他认为战术训练应在方阵训练之前通过沙盘教学展开,以便基于士兵的天生战术直觉进行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哈特提倡将新的机动步兵战术基于更高级的渗透战术,强调战场上“成功通常是不均匀的,进展也并非一致”。他解释了如何利用敌方战线的这种不均匀性,利用侧翼火力作为杠杆,撬动突出的‘支撑点’,并通过“扩展洪流”方法加以利用。他在书中详尽地解释了这种方法如何在战场上运作,而这在蒙哥马利将军编写的新步兵训练手册中只是被含糊地提及。
《步兵的未来》在英国和美国军队中也普遍受到了好评,尽管许多进步思想没有被采纳。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翻译版在德国倒是得到了更加热烈的欢迎。
这或许部分是因为哈特对德国步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卓越表现的赞扬,另一方面,则是这本书本身确实具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它在德军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最好的证明就是,这本书被用于组建于1935年的德军摩托化步兵团的训练中,并被作为党卫军的教科书。
富勒在1935年观察完德国军队演习后,就告诉利德尔·哈特,一位德国军事发言人曾为他所在的团体订购了5000本《步兵的未来》。可以确定的是,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读过这本书,甚至有证据表明,它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欧文·隆美尔(Erwin Rommel)的成功著作《步兵进攻》(Infanterie Greift an)。
在一支由仅有4000名职业军官组成、训练有素的军队中,如此广泛流传显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帝林:我有做过两期,有兴趣的可以一看,隆美尔-步兵进攻连载-布莱德之战(1914年8月22日))
而除了“扩展洪流”理论,利德尔·哈特还详细阐述了三种特定的进攻方法。第一种是“潜行进攻”,需要利用耐心和技巧进行渗透;第二种被称为“掩蔽进攻”,利用自然或人工的黑暗和大雾;第三种形式是“诱饵进攻”,即通过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反击,这是德国人经常采用且效果显著的一种进攻形式。
利德尔·哈特将这些战术体系化,显然与他坚信步兵是“最容易训练的兵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一信念紧密相关。在他看来,步兵“本质上是战术兵种”,训练它是一门艺术,而训练技术兵种则是一门科学。
也就是说,尽管利德尔·哈特很早就认识到了现代军队机械化的必要性。然而,由于他从一开始就基本上致力于步兵仍然是战场女王的理念,因此他自然遇到了富勒的对立观点。
在战术观点的交流中,富勒指出:“如果敌人拥有坦克,那你的步兵战术将无济于事,因为步兵无法与机械抗衡。”虽然利德尔·哈特从未主张步兵单独能够与机械抗衡,但不久之后,他便转向了机械化战争的学派。
1921年,当哈特被要求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一篇关于步兵在现代战争中作为“战场女王”的辩护文章时,他发现自己无法在逻辑上“捍卫步兵不受机械战争的侵蚀”。
事实上,他开始怀疑步兵“可能因为保守、经济和官方的原因而得以生存,而不是因为其自身固有的优点。”到了1924年,哈特已经主张“坦克可能吞噬步兵、野战炮兵、工兵和通信兵,而机械化骑兵则将取代传统骑兵。”
在1925年的出版物《巴黎,或战争的未来》中,利德尔·哈特明确表示,步兵“在未来的机动作战中唯一可行的角色可能是担任看守。”即在坦克舰队的火力掩护下,清除工事和山地防御。(帝林:传统上,英国人是把坦克当海军舰船来看的)。
在他稍后的著作《现代军队重塑》中,他建议将个别步兵安装在马特尔-莫里斯和卡登-劳埃德轻型坦克中,这些机器最初由马特尔推广。
几年后,哈特进一步倡导建立一个轻装步兵精锐部队,组织成摩托化营,以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利德尔哈特始终强调基本的轻步兵技能,如“潜行和散兵”战术、渗透技术、提高射击准确度和减少个人作战负荷。他还特别指出,由于步兵无法与机械化部队的火力相比,步枪手应专注于射击的准确性和野战技巧,以便击杀机枪手和坦克指挥官。
总的来说,尽管利德尔·哈特在表面上支持机械化战争学派,但他显然预见步兵在现代战场上,比富勒所设想的有更大的作用。不过,这倒并不意味着富勒完全否定了步兵的作用。两者都倾向于从战场功能的角度思考,而不是以兵种为核心。
富勒被视为“全坦克”学派的代表,而利德尔·哈特则模糊地认为步兵可以作为独立力量威胁敌人。遗憾的是,后者较为平衡的观点也并未在随后的英国陆军中得到贯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