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步兵班?

文摘   2024-11-14 09:03   贵州  


近来,本号陆续登载了一系列古德门德森,关于步兵的经典文章。对这些文章的观点,或许每个人都有所不同。


步兵的战术分散:为何这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避免的趋势?

2一战中的步兵战术:战壕、机枪、风暴突击队

3二战前的步兵战术:利德尔•哈特与富勒如何影响德国军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最后的步兵战术改革

5闪电战背后的德国步兵战术是什么?

6英美步兵战术在德军看来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陷?

7苏联步兵战术真的能在东线战场上打败德军吗?一探究竟!

8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术对决:英美步兵真的能战胜日军吗?

9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步兵战术究竟有多厉害?

10以色列中东战争,如何塑造现代步兵战场?

11步兵训练中为何要重视独立作战能力的培养?




但相信大部分人仍不难有这么一个共识,即步兵作为人类军事史上,最为悠久和最为古老的兵种。其地位并没有因技术的变化,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一再与时代的进步相互成就。

 


甚至就算是至今仍顽固认为的,俄乌战场乃至未来战场就是无人机天下的人,似乎也不能忽视了。在俄乌战争两年后的今天,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方面的进攻力量,仍主要都是以坦克、步战车和步兵来构成的。


 


那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尽管数字传媒和无人机本身,确实给战场带来了新的变化。但却还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全无人作战模式。


 

而人类的军事史本身,亦早已证明了这点。就像坦克与核武器刚出来时,部分号称先知的军事大咖们,也喜欢将未来战争比作按钮式的战争

 

可结果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步兵仍是各国陆军中,最不可缺少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组成部分。古德门德森在其书中,就用大量历史和逻辑深刻讲述了这么一个事实,即哪怕是在被称为机械化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步兵单位的优秀与否,仍然是决定战场胜负的重要一环。



 

而事实上,尽管说战争或者军队建设,从来追寻核心战力的打造。可大部分成功的军事改革,往往无不是由下往上,来通盘设计。

 


比如一战中的各国,其最早的步兵单位几乎是清一色的步枪连队,而新型的机枪则作为辅助性的火力支援。直到后来,各国才陆续开发了以轻型机枪/自动步枪、手枪、冲锋枪、火焰喷射器、迫击炮的小型混合连排突击队。

 

这在今天的俄乌战场上亦是如此,随着无人机和远程投送火力的升级,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营连冲击变得过于密集。为此,无论是俄军亦或乌军,都试图将迫击炮、ATGM、无人机甚至榴弹炮等资源和各种步兵的轻重武器,整合在排或分排一级。

 

而在阿以战场上,哈马斯的基础步兵单位更打破了陆军传统意义上的8-13人班制,转而形成了以5-6人为一队的作战单元。


 

说穿了,无论你是否愿意。技术领域的发展往往会在战场上催生军队在编制和战术方面的变化。

 


除此之外,不管是教员三湾改编时的党支部在连,亦或林彪在60年代对军队所做之调整。亦都是首先着眼于最基层的组织,然后再由下往上,形成整体风貌的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索今天来自未来步兵班的最佳规模,实在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话题。非常有趣的是,甚至早在周朝时,军队就已有了最小的单位伍和什,即5-10人为一个单元。但团和营往往则扮演了更为常见的基础战斗单位。


 

在当前,现阶段各国的步兵大体可分为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空中突击步兵、空降步兵、山地步兵、海军陆战队或者说两栖登陆部队这几大类。


 


当然了,依据不同国家及其作战需要,这些部队在不同的定位和用法上,亦存在不同。比如T湾用于滩头守备的步兵旅,其实质就属于摩托化步兵,而苏军的BTR部队则更接近于机械化步兵的范畴。

 


另外这里我插句题外话,在上个世纪,一般来说集团军通常构成基本的战役单位,而军和师则构成战术单位,亦或称高级战术兵团。这之后,则是基本战术兵团的旅或团。再往下,就是营连班排战术分队,或者说最小作战单位了。

 


严格区分这些内容,就像是区别battlecampaign,是有相当意义的。因为军事学需要就战争、会战、战役和战斗做出不同的划分,方才可以更好研究其具体的编制与战术。也正为此,如著名的江林教授《战役学导论》就可算是这方面的佳作。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不同的传统与观念,以及今天战役与战斗间界限的模糊。事实上,这种划分亦常常容易束缚人的思想。


 

比如以Section分排一词来说,在美军定意上,它属于2个步兵班加一个额外支援单位构成的半排。但在英军的概念里,Section却代表一个8人的步兵单位(班),虽然作战中的英军亦是喜欢将Platoon分成两个分排来进行战斗的。


 

再一个问题是,今天应该如何来准确定义战役和战斗呢?

比如在俄乌战场上,如基辅、巴赫穆特都可算是最为血腥的争夺战,但细算其单次投入的兵力规模,则最多在几个作战旅约3000-6000人之间。


 

与此同时,如在阿以战场和亚阿战争中,大部分战斗所呈现的状况往往并非是多个正规兵团之间的正面对抗。而更多是分散的、零散的游击队、炮兵、无人机、火箭弹以及巡飞弹的打击。

 


正因为此,即便哈军方面,哪怕只剩下一个火箭弹小组,但只要它还能成功往以色列国内砸过去。那对外界,尤其是对支持它的民众和其他潜在国来说,它就仍是具备战役进攻能力的,只不过这种战役能力并不等同于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彻底击垮对方军队或彻底夺取对方某块地盘的概念。

 


也从这个角度来说,要解释步兵最佳的规模是什么,事实上就必须先回到前一个问题,即我们的战争目标是什么?亦或者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争?



 

在这方面,我们先举一个美军的例子。

众所周知,海军陆战队一直是两栖作战部队中用来夺岛的核心步兵战力。也正为此,传统意义上的陆战队不仅有大量两栖登陆舰船,亦配备了不少坦克和两栖登陆车辆。

 

然而随着中国海空军的发展,美军在太平洋越来越趋于守势。

为此,陆战队此时的使命就更多不是夺岛,而是以既有岛屿为基地,来配合海空等其他军种形成综合防御力量。在此基础上,就有了陆战队由远征MEU,逐渐转向构建滨海战斗团MLR,并趋向于以连或班排的方式进行分散部署。

 

我这么一说,可能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

这么讲吧,老美在马汉《海权论》的观念影响下。其海洋战略主张不仅包括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亦包括强调抢占全球海洋中的重要岛屿。



 



对于一支以全球为棋盘的海军来说,拥有这些岛屿不仅是其大军出行休整加油的中转基地,亦是在可能的战争中,对重要航路的侦察和前哨控制基地。


 

在当年日俄战争时期,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就是因为一路上没有岛屿做中转基地,周边各国也拒绝俄国人停靠。结果,等俄军舰队筋疲力尽的绕了大半个地球终于来到对马海峡时,迎上来的却是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最终,俄国舰队全军覆没。


 

而在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中,同样抢占大量岛屿的日军虽然并未能避免最终的战败。但事实上,不管是中途岛战役、硫磺岛战役还是冲绳岛战役,从这些名字本身就已说明了,海岛在大国海战中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此,尽管新时代的海军、航空兵亦或二炮部队的射程与航程发展,均已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但同样的,军队在侦搜与远程通信上,亦有了长足的进步。


 

故此,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

美军这些以连排为单位部署的滨海战斗部队,实质上提供了其海空主力之外的远距侦搜打击力量,以及其舰队停靠加油的支点。甚至来说,当这些岛屿在部署一定的路基反舰飞弹后,它还能对我方的舰队产生威胁。



而以此为基础的陆战队滨海战斗团,尤其是具体的基层步兵来说,自然无需配置过时的装甲车或者坦克。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本身的作战定位,就已经从夺岛变成了守备和侦察(其中对舰船的侦察和打击又是其第一位的)。



 

所以我们说,要系统确认步兵班的最佳规模。

首先要看它的作战对象与目标是什么。


 

奇正兵机
全网唯一成系统介绍,从班排战术分队到战役战术、后勤兵谋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