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讯易采开始自营了?这无异于在河南建材圈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商讯作为河南建材领域最大的一家平台,旗下有广告公司、会展公司、网络公司,届于公司强大的实力,其一举一动都备受行业关注。
过去十几年,商讯无论是做杂志还是做展会,更多是作为一个信息撮合平台存在,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门店提供对接服务。
作为河南最有影响力的大建材全产业链批采平台,商讯易采开始自营这个信息,让很多供应商无法接受:你原来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今天开始跟我们抢生意了?
于是,我们采访了商讯创始人王鑫先生。
王总说,仅郑州地区,有能力服务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大建材产业批发商不低于7000家,年营业额不低于600亿。
商讯做的几款自营产品,份额不过河南市场的九牛一毛。商讯实力再强,靠做自营,绝无可能取代几千家批发商。
而且,商讯自营产品的定价很低,也几乎没有什么利润。那么,商讯为什么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一、以自营撬动变革
王总说,过去两年,我们通过地推也好、电销也好,想尽办法去放大商讯易采平台的流量,让入驻的供应商在平台上可以获取更多的订单。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也让平台有了不小的流量,终端门店几乎没有不知道易采的,可是遗憾的是,实际上在线采购的比例却不大。
很多上游供应商,生怕自己的客户跑到平台上,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引导线上客户在线下交易,硬生生的把商讯易采从一个交易平台变成了一个广告平台。
因为几乎所有的交易动作都是在线下完成的,所以线上的各种功能对供应商来说就不能发挥作用,交易的效率没有太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很多供应商不愿意把自己的最低价格公之于众,线上平台标的价格往往不是最低的,这就变相的把很多客户拒之门外。
所以商讯无论是拼命的开发功能也好,还是砸钱做流量也好,为供应商带来的帮助却是有限的,等于热脸贴了冷屁股。
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商讯易采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如何破局,是商讯团队这两年来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平台上必须有一部分产品能够让利终端客户,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平台的流量,最终让更多的上游商户受益。
思考再三,商讯做了一个决定,入驻商户不愿意降价,那我们就自己降,自己做几款质优价廉的自营产品,为平台引流。让利终端,才是推广平台最好的模式。
与其说给你听,不如做给你看。商讯说干就干,拉出一支团队做自营,自己选品,自己管仓库,自己发货,不求盈利,只为服务好终端门店。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商讯自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个一人维护的线上门店,月营业额可以突破500万,一个小团队,仅利用几款辅材,一个月做了上千万的业绩!
商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上游供应商能做到质优价廉,在平台上一定是可以获得销量的。商讯可以,其它供应商也一定可以。
更可喜的是,因为平台上有了一些低价的产品,迅速的获得了大量终端门店的青睐,线上流量与日俱增,其他入驻商户也跟着受益!
通过一年的努力,一切都在向预料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商讯这条路是走对了。
二、以合营提升效率
如何更好地引导平台的发展?商讯渐渐有了更加清楚的思路,那就是通过自营和合营,改造整个平台的产品结构,让平台有更强的竞争力。
无论是一个线上平台,还是一个单独的批发商,它的产品都应当符合营销的需要。因为产品是营销的起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企业之所以营销做得很难,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在产品体系上缺乏设计。
我们在营销上经常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跟我们合作的客户太少?比如说我们的业绩上不去?比如说我们的老客户流失严重?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优化我们的产品去解决,让不同的产品来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说有的产品用于吸引客户,有的产品用于获得利润,有的产品用于长期锁定客户,当我们能够把不同的产品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整个公司的产品体系就会爆发出更强的营销力。
每一个商户都要考虑,你的公司有没有这几类产品?哪些产品是用于引流的?哪些产品是用来做利润的?
同样,对于易采这个大平台来说,也要考虑这些问题,如何通过一些更强有力的方式去改善整个平台的产品生态,未来平台才会更有竞争力。
商讯为供应商提供的合作方式有四种:私域方案、公域方案、加推方案和合营方案,这四种方式,合作深度是层层递进的。
如果你只想用工具来自己干,那就选私域方案;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流量,就让你的产品出现在商讯的平台上,那就选公域方案;如果想在平台上有大小效果,可以做各种形成的付费推广,这就是加推方案。
如果说,线上运营你不擅长,也没有专门的团队去做,那就可以把钱上交给商讯,商讯来替你运营,这就是合营方案。四种合作方式具体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
合营将是商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在选品,品控,定价,备货,销售,物流,售后这7个环节,供应商做自己擅长的部分,易采做自己的擅长的部分,大家一起努力,为终端提供更好的服务。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对供应链的重新解构,其核心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如何让产品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的从厂家进入消费者手中,商讯需要协同大量的上下游企业来搭建一个庞大的网络。
如何协同这么多的上下游企业呢?只有通过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划分,更好的团结一些志同道合的供应商,商讯才有能力更好的优化整个平台的产品生态。
众所周知,京东商城入驻有两大模式,一是京东自营的采销模式,二是京东POP模式。
京东自营采销模式,就是京东自己进货自己卖,或商家给京东供货。POP模式,就是商家自己运营,京东给你提供一个线上商铺,京东收取交易佣金和广告费。
那么自营和POP,有没有矛盾呢?刘强东直言,自营和 POP 就是竞争关系,不要区分自营和 POP,只在乎消费者满不满意,“一定要把我们的生态做起来,这是最重要的。”
没有竞争,平台就没活力。通过良性的竞争,让整个平台的产品体系更有竞争力,平台才能吸引更多的终端商户。
目前,京东平台自营占比已经很大,但并不影响POP商户入驻的热情。对商讯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是一直秉承的原则。
三、以运营决胜未来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供应链管理复杂化、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建材批发商需要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商讯在建材方向有多个产品研究部门,将联合更多愿意学习、愿意实现运营升级的上游企业一起合作,在精细化运营上持续发力,更好的推动建材行业的产业升级。
商讯推出各品类的店铺销售排行榜、各品类十大爆品销售排行榜等,通过这些机制为大家推荐好的商家、好的商品;
商讯对不同的店铺,根据交易量、浏览量、关注客户数量、推荐客户数量决定店铺权重,权重决定店铺类目排名、搜索排名;
商讯还建立了商品评分系统,从价格、质量、发货、服务几个维度,购买者可以给商品打分,高分商品排名优先,通过这种方式让质优价廉的产品脱颖而出;
商讯还在线上推了一系列的活动,限时秒杀、应季热卖、名品折扣、品牌清仓、同城团购等,受到客户的热烈欢迎,大大增加了平台的吸引力;
商讯还制定了平台规则,确保上游供应商不做虚假宣传、能够及时发货、做好售后服务,全面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线两年来,商讯易采一直在蜕变,从最初的种子发芽,到现在的参天大树,商讯经历了无数次的破茧成蝶。
每一次的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建材行业,为了更有效地连接供需双方,为了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
蜕变,源于商讯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捕捉。商讯始终认为,用户的需求是商讯前进的动力。因此,商讯不断收集用户的反馈,深入研究用户的需求,持续优化平台,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蜕变,源于商讯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商讯知道,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因此,商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一系列创新功能,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创新的成果。
蜕变,让商讯易采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商讯相信,只有不断地蜕变,才能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商讯将继续深化对行业和用户需求的理解,推动平台的创新与发展,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小结
无论哪个行业,企业对于互联网平台的态度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抗拒和拥抱。这两种态度反映了企业对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抗拒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往往是因为他们担心这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会破坏他们的传统业务模式。这些企业可能认为,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会削弱他们的市场地位,夺走他们的客户,甚至可能导致他们的业务被完全取代。
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互联网平台的确具有这样的潜力。但是,抗拒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可能会错过利用这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机会,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拥抱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则看到了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带来的机会。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提供新的销售渠道,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提供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创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互联网转型,产业升级,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趋势。拥抱它,顺势而为,你就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抗拒他,固步自封,无论当下多强大,未来都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商讯将全力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品牌战略、精细化营销战略、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信息化战略为支撑,携手上下游产业厂商、行业客户,大步迈向国内一二线市场,推动线上批采从商业实践走向产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