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从弱变强的核心是什么?

文摘   2024-11-13 15:56   河南  

在新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变革。疫情之后,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深入多家企业,帮助企业做一些变革。


为什么企业变革那么难?因为体积越大,惯性越大,前进的阻力越大。而在千年之前,秦孝公和商鞅已经帮我们探索了一条路,值得所有企业借鉴。


《大秦帝国》剧照


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即位,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


秦孝公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最终一统天下,书写一段恢弘的历史。


秦国崛起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我总结了这几个关键词:敬贤、敬法、共心、共魂。


1、敬贤论: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


秦国自穆公称霸后,国力逐渐衰弱,时常遭受霸主国魏国的欺凌,秦国素来尚武,而忽略治国之道,然周边诸侯强国林立,虎视眈眈。


秦国新君秦孝公开始意识到,穷兵黩武无疑会断送国家前途,遂颁布招贤令以中兴秦国霸业,其内容令让人油生敬意:


本公继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赢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


当企业感叹没有人才时,须不知,其所缺的是能与人才分享的胸襟与气魄。如果敢分享财富、敢批驳自己、敢接受天下人才,还能不聚人么?


秦国公布招贤令后,各国士子纷纷来到秦国,高度重视,但秦国也不盲目任用,而是让他们用三个月时间考察秦国,拿出改革方案,然后再以才定岗。


2、共心论:君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在商鞅分析完强秦九论之后,直陈变法三难希望得到秦孝公的认可:

1、竭诚拥戴变法的新锐骨干,居于枢要职位;

2、法制不避权贵,宫室宗亲违法与庶民同罪;

3、国君须对变法大臣坚信不疑,不受挑拨,不中离间。



三难,都在骨节之处,就是放在今天的企业中,很多老板都是做不到的。而赢渠梁却向商鞅对天发誓: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商鞅大为感动: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作为秦国君主,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商鞅变法,是变法得以成功的基础。商鞅制订了变法的全套方略,并且不留情雷厉风行地推行,正因为有“青山松柏”亲密无间的合作,才有变法的成功与秦国的富强。


上下同欲,惺惺相惜,永不相负——这正是如今企业缺少的精神。孙子兵法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帮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企业与高管若能实现青山与松柏般的关系,何愁大事不成!


3、共魂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秦军的口号,所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八个字,无论是在最艰辛的时刻,还是在最激励人心的时刻,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山野里,每次响起,都会让我肃然起敬。


多数企业有自己的口号,如何能够达到秦国之境界,是当下企业思考的重点。造人先造魂,团队必须有灵魂,让其深深扎根于员工心中。这个魂不是单纯个人梦想,而是全员共同的梦想。


4、敬法论: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商鞅变法强秦,以法治国,通过推行强秦九论,让贫穷落后的秦国走向强大。在实施变革当中,不乏血的代价,商鞅不畏强权势力,秦公不避亲人,为秦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追求法治、完善法治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如果说企业还不够强大的话,关键在于系统不够强大,执行不够彻底。而背后,大概率是老板没有下定决心,优柔寡断。


商鞅变法,说到底,是一种励精图治、事业高于一切的精神。如果你也希望对你企业的管理做一些梳理,欢迎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我的三次迭代

商业字典3.0:您身边的商业顾问!


企业五星管理咨询项目

陶彻说
这里是一个有钱、有趣、有脑的不俗灵魂聚集地,欢迎你的到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