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这3个部位长痣,或与癌症“密切相关”,别大意!

文摘   2024-12-24 15:31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吧


“医生,我得了癌症?是不是弄错了?”小丽的声音颤抖着,眼里满是不可置信。她怎么也没想到,脚底那个不起眼的痣,竟然是黑色素瘤的“前兆”,还需要立刻手术切除。这场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原本因工作焦虑的小丽彻底崩溃。
23岁的小丽皮肤白皙,被朋友们戏称为“牛奶肌”。但最近,为了找工作,她频繁奔波,风吹日晒,脚底的一个小泡竟然溃烂到了那个痣的位置。
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问题,没想到溃烂的范围逐渐扩大,还伴随瘙痒、出血。直到去医院检查,才得知这个痣其实早已悄悄恶变。




黑色素瘤的形成




环境因素: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中的长波和中波,会对皮肤细胞中的DNA造成损伤,诱发黑色素瘤。频繁使用晒黑床等人工紫外线照射设备,也会增加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的某些突变或易感基因的存在有关。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如先天性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导致黑色素瘤的发生。

其他因素:包括痣的异常变化(如反复摩擦、损伤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后恶变)、某些化学物质暴露(如工业染料、农药等)、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免疫抑制等,也可能增加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



身上的痣出现哪些变化要警惕?




颜色不均匀:痣的颜色如果变得不均匀,出现混合多种颜色,特别是红色、蓝色或白色等,可能是不好的信号。正常的痣通常呈棕色、黑色或肤色。
形状不规则:痣的形状变得不规则,边缘模糊、锯齿状或不对称,可能是癌变的标志。正常的痣通常边界清晰,形状对称。

直径增大:痣的大小突然增大,尤其是直径超过6毫米,或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应视为警告信号。
表面粗糙:痣的表面变得粗糙、溃疡、出血或结痂,可能是恶性转化的迹象。正常痣表面光滑或略微隆起,与周围皮肤一致。
感觉异常:痣的区域出现瘙痒、疼痛或灼烧感,可能是痣受到刺激或发生恶变的表现。
周围出现新痣:在原有痣的周围突然出现新的痣或斑点,形成所谓的“卫星痣”,也可能是恶性转化的迹象。




为什么这3个部位的痣与癌症关系密切?




易受摩擦的部位
痣长在手掌、足底、肘部、膝盖、外阴等经常受摩擦的地方,风险会更高。这些部位因反复受到压迫、摩擦或刺激,可能导致痣破溃、出血,甚至引发病变。皮肤在反复受损的情况下,黑色素细胞更容易发生突变。
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
脸部、颈部、头皮等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也是黑色素瘤的高发区。紫外线是诱发黑色素瘤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过度暴晒会导致皮肤细胞的DNA受损,从而增加癌变风险。
很多人觉得涂防晒霜只是为了防止晒黑,实际上,防晒的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伤害,降低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外出时一定要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墨镜,尽量避免在正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外出。

有过外伤的部位
如果某个部位曾经受过外伤,比如被砸伤、割伤或扎伤,而伤口处恰好长有痣,就需要特别注意。外伤容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皮肤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增加癌变的风险。



如何预防黑色素瘤?




定期自检,关注痣的变化
每个月花几分钟时间,观察自己身上的痣,尤其是头皮、背部、脚底等平时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如果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就医。
重视防晒,保护皮肤
防晒是预防黑色素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无论晴天还是阴天,紫外线都可能伤害皮肤,出门前一定要涂抹防晒霜,尤其是脸部、颈部等暴露部位。

避免刺激痣
不要用手抠、挤痣上的毛,减少摩擦或压迫,避免刺激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
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绿叶蔬菜等,帮助皮肤修复,增强身体对癌细胞的抵抗能力。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有黑色素瘤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皮肤科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黑色素瘤并不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疾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那些长在特殊部位的痣,比如易受摩擦、暴露在紫外线下或曾经受过外伤的痣,更需要我们警惕。如果发现痣出现增大、溃烂或颜色变化等异常,一定要尽快就医。

注:所有图片经视觉中国授权;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养生小课堂
健康科普
健康指南

重庆城市TV资讯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