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波维奇 | 《共产主义者的财产: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的城市住房计划》(书评)

文摘   2024-06-20 06:00   德国  

(东柏林史塔西博物馆,史塔西总部原址)

作者:Katherine Zubovich(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历史系博士生

(出版社官网页面,机翻为中文)

1957年7月,苏联开始了一场雄心勃勃的大规模住房运动,承诺在12年内结束苏联住房短缺的状况。赫鲁晓夫长期亲自参与苏联的建筑业,这也是住房运动影响深远的部分原因。在这场运动的每一年,数百万苏联公民都在新的标准化小区内获得了独立的家庭公寓,彻底改变了苏联各地的城市面貌。在大规模住房运动期间,苏联的人均住房建造量超过了欧洲其他任何地方。在本书中,史密斯研究了1945年后二十年间苏联城市住房政策的发展。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结束到1964 年赫鲁晓夫下台之间的这些年里,苏联进行了被史密斯称为 "现代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一"(第183页)的改革。

在五个章节中,史密斯研究了苏联大规模城市住房计划的起源和实施。本书第一部分共三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1944年至1964年的住房计划。在这里,史密斯令人信服地从战争的最后几年开始叙述,跨越斯大林晚期和后斯大林时代的鸿沟,认为1957年城市住房政策的调整不仅是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纲领的结果,也是战争的结果。史密斯从一开始就摒弃了 "解冻 "这一组织概念,认为1957年的住房运动既是斯大林主义的结果,也是去斯大林化的结果。根据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莫斯科的档案资料,史密斯指出,1957年住房运动所需的政策、官僚机构和技术正是在斯大林时代晚期发展起来的。

第一章描绘了1944年至1950年期间建筑师和领导人为应对战后建设的艰巨任务而采取的政策。第二章讲述了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如何面对早期政策的不足,并为1957年住房运动中的新方法铺平道路。第三章探讨了在住房建设方面取得的实际成就,以及政策制定者主要以建造多少平方米的居住面积来衡量计划成功与否所带来的问题。

在第二部分中,史密斯为我们了解苏联的财产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第四章对个人所有权的概念进行了比较讨论,表明苏联的情况完全符合欧洲的财产传统。史密斯认为,赫鲁晓夫城市住房计划的核心是独特的 "财产与福利的联系"正如史密斯所言,个人形式的所有权并没有随着私有财产的废除而消失。1920 年代,新的苏维埃国家将财产从 "创造利润的商品转变为福利物品"(第169页)。个人财产这一类别在战后重建期间变得更加普遍,到1950 年代末,个人财产占苏联城市住房总量的三分之一(第144页)。在斯大林主义的基础上,大规模的住房运动转向住房合作社,而弃绝了斯大林主义后期住房政策的基础——个人建设。史密斯在讨论苏联住房政策时使用了三个意识形态主题——牺牲、恩惠和天堂——每个主题都在不同时期出现,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1930 年代,"牺牲"的教条占主导地位,因为苏联公民被要求为了快速工业化而放弃体面的生活标准。在战争期间,这种牺牲意识形态让位于恩惠意识形态,后者支撑着国家将提高生活水平作为自身目标的决心。在赫鲁晓夫时代,随着领导人寻求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人们希望将住房作为一种手段来创造一种新的共产主义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天堂的意识形态。

铜代
所有时光于此身流过,而我恰好想这样活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