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抉择:一个医生孙子与全家族的抗衡
(一)祸起
2021年12月,奶奶在菜园子摔倒,右下肢不能动弹。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妈妈的电话,立马躲进值班室失声大哭。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对于83岁的老人来说,这次髋关节骨折可能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
诊断结果是股骨大粗隆骨折,需要在右边大腿打上两个长长的钉子。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奶奶自己也十分具有信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入康复训练,一家人沉浸在奶奶康复的喜悦当中。然而,病理活检却显示奶奶患有骨结核。因为她无法耐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我决定停药,只希望她能安度每一天。然而,这个决定也为后来的苦难埋下了伏笔。
一年后的2022年11月,奶奶右髋关节再次骨折。这次,她已84岁,不得不拔出之前的内固定钉,再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我仍然坚持要做手术,虽然家族里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担心奶奶的身体不能再承受手术的打击。尽管如此,第二次手术还是顺利完成。奶奶感到自责,觉得自己给家里人带来了拖累,但我们都鼓励她,让她安心养病。
(二)分歧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9月,奶奶没有摔倒,却再次莫名其妙地骨折,这次是左侧股骨颈骨折。回顾奶奶为何如此容易骨折,我怀疑是由于她20年来没有牙齿,几乎无法进食荤菜,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
现在,奶奶如同一个瓷娃娃,几乎不能接受任何碰撞。面对第三次手术,家里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因为奶奶有心脏病,手术风险极高。这个时候,家族里三四十口人几乎全票反对手术。但是,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长期卧床带来的褥疮、血栓和肺部感染等致命隐患,我内心依旧不愿放弃生命的希望。同时,我反复和主治医生沟通,他表示手术仍有一定的成功率。
最终,在全家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我孤身一人坚持做手术。幸运的是,手术再次成功,奶奶恢复良好,能够在搀扶下慢慢移动。看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全家人很开心,似乎第三次手术还是赌对了。
(三)绝望
但2023年12月,堂弟告诉我奶奶右大腿出现了一个洞口,流出脓性分泌物。我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大概率是结核细菌形成了窦道。
第四次住院,各项检查证实是结核细菌作祟。骨科医生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切开大腿肌肉彻底清创,但伤口未必能愈合,毕竟结核细菌还在,愈合的首要前提是抗结核治疗;二是放任不管,让她好好享受剩下的日子。在全家人的反对声中,我再一次坚持手术。但这一次,奶奶已经逐渐失去了康复的信心,她最终选择了回家。
回到家中,我也曾三次启动抗结核治疗,奶奶强烈的胃肠反应和精神异常,全家族都抵触抗结核治疗。我深知奶奶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我倍感绝望。
随后的日子里,奶奶逐渐失去行动能力,瘫痪在床,偶尔通过视频与我联系。在广州进修的我,每每听到她说想见我,心中百感交集。不久前,奶奶喉咙里“呼噜噜”地冒着痰液,精神食欲明显下降,我知道这是肺部感染的症状。我远程指导爸爸和姑姑,请医生上门使用抗生素和化痰药物。
可当我第二天再次电话询问奶奶的病情时,姑姑告诉我并没有叫医生。我在电话那头怒火中烧,为什么不听我的安排?姑姑哽咽着解释,她不忍看到奶奶继续受罪。半年多来,姑姑独自一人不辞辛苦地为奶奶端屎端尿,翻身擦洗,让奶奶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我知道姑姑其实她也是很舍不得奶奶,她在尽自己的努力,让奶奶在最后的日子活得尽可能尊严。之所以不想再次就医,也是想奶奶寻求一种解脱。
姑姑看到激动情绪的我,最终妥协了,医生上门用药,奶奶病情稍有缓解。但姑姑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而是再三向我表态,后面任何病情变化,我们都不要再干预。我听完有些不知所措。
(四)迷茫
在接下里的日子,奶奶的病情更糟糕了,每日进少量的流质饮食,下肢的疼痛让她焦虑不安。在一次和我的视频里,她突然提到想要一把锋利的剪刀。当时我浑身一震,奶奶也在寻求解脱。她不想继续忍受这种无尽的痛苦。
作为医生,我对奶奶的爱和责任让我不断在内心挣扎和矛盾之间徘徊。三次手术,四次住院,骨盆几乎全换成了“假”骨盆,我极力挽救奶奶的生命,却发现她并没有因此而过得更好。这不仅是奶奶的生命考验,也是我作为医生的心灵历练。
最近,我开始思考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奶奶的痛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过度的医疗干预可能带来更多的痛苦。当生命的质量已经无法保障,是否应该允许病人选择平静地离去?奶奶的眼神告诉我,她早已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我却用医生的职业操守和亲人的身份,强行延续了她的痛苦。
这一切让我更加迷茫。在这场与家人的抗衡中,没有赢家,我们最终都输给了现实与时间。奶奶的故事是一段悲壮的历程,它反映了无数家庭在生死面前的挣扎与无奈。作为医生,我可以治疗疾病,但面对生死,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曾说过:上帝为了锤炼生命,将布设一个残酷的谜语。
(五)和解
2024年7月的一个周末,我坐上了回家的高铁,我想见最后一次亲爱的奶奶。高铁上我和科室关系要好的师姐聊到我奶奶。
“祥子,我理解你,也更理解你姑姑。我说句不该说的,你可能也是得了天边孝子综合征!”师姐在微信那头意味深长地说道。
回到老家,匆匆忙忙地看到病床上的奶奶,她比视频中更加憔悴。但奶奶的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奶奶卧床半年基本没有褥疮,身上没有任何异味。
“孙呐,有什么药物可以让我直接地走吗?”奶奶的话语含混不清,我紧紧握着她干瘪的右手,她已经不能完整地表达一句话。
满屋子家人的眼睛都红了。我看着奶奶,看着姑姑和其他家人,脑袋里回想着师姐的善意提醒。是时候放手了,因为有些东西强行留,也是留不住的。
我轻轻握着奶奶的手,泪水不住地滑落。奶奶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解脱,我终于明白,是时候尊重她的意愿了。奶奶的一生充满了坚韧和付出,如今我只能祈祷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真正的平静。
在这场生死抉择中,奶奶、姑姑和我的心路历程交织成了一幅复杂且痛苦的画卷。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最终,我们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宿命。作为医生,我能治愈疾病,但终究无法改变生死的自然规律。面对现实与时间,我们最终都败下阵来。这段经历教会了我,不仅仅是医学的局限,更是爱与尊重的重要性。
《寻梦环游记》其实早就给了我答案,生命的逝去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向死而生,我在逐渐靠近属于自己的地坛。
NEJM编辑点评:
作者介绍
版权信息
本文由《NEJM医学前沿》编辑部负责翻译、编写或约稿。对于源自NEJM集团旗下英文产品的翻译和编写文章,内容请以英文原版为准。中译全文以及所含图表等,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nejmqianyan@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NEJM医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