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抉择:一个医生孙子与全家族的抗衡 | 2024“医学的温度”征文一等奖

学术   科学   2024-11-24 11:31   北京  

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与《NEJM医学前沿》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协办、泰康溢彩公卫基金支持、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承办的2024年度“医学的温度”医学人文征文活动于11月8日圆满结束,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参见详情)。

本周我们发布一等奖获奖作品。


生死抉择:一个医生孙子与全家族的抗衡


周祥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

(一)祸起


2021年12月,奶奶在菜园子摔倒,右下肢不能动弹。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妈妈的电话,立马躲进值班室失声大哭。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对于83岁的老人来说,这次髋关节骨折可能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


诊断结果是股骨大粗隆骨折,需要在右边大腿打上两个长长的钉子。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奶奶自己也十分具有信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入康复训练,一家人沉浸在奶奶康复的喜悦当中。然而,病理活检却显示奶奶患有骨结核。因为她无法耐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我决定停药,只希望她能安度每一天。然而,这个决定也为后来的苦难埋下了伏笔。


一年后的2022年11月,奶奶右髋关节再次骨折。这次,她已84岁,不得不拔出之前的内固定钉,再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我仍然坚持要做手术,虽然家族里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担心奶奶的身体不能再承受手术的打击。尽管如此,第二次手术还是顺利完成。奶奶感到自责,觉得自己给家里人带来了拖累,但我们都鼓励她,让她安心养病。


(二)分歧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9月,奶奶没有摔倒,却再次莫名其妙地骨折,这次是左侧股骨颈骨折。回顾奶奶为何如此容易骨折,我怀疑是由于她20年来没有牙齿,几乎无法进食荤菜,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


现在,奶奶如同一个瓷娃娃,几乎不能接受任何碰撞。面对第三次手术,家里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因为奶奶有心脏病,手术风险极高。这个时候,家族里三四十口人几乎全票反对手术。但是,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长期卧床带来的褥疮、血栓和肺部感染等致命隐患,我内心依旧不愿放弃生命的希望。同时,我反复和主治医生沟通,他表示手术仍有一定的成功率。


最终,在全家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我孤身一人坚持做手术。幸运的是,手术再次成功,奶奶恢复良好,能够在搀扶下慢慢移动。看似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全家人很开心,似乎第三次手术还是赌对了。


(三)绝望


但2023年12月,堂弟告诉我奶奶右大腿出现了一个洞口,流出脓性分泌物。我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大概率是结核细菌形成了窦道。


第四次住院,各项检查证实是结核细菌作祟。骨科医生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切开大腿肌肉彻底清创,但伤口未必能愈合,毕竟结核细菌还在,愈合的首要前提是抗结核治疗;二是放任不管,让她好好享受剩下的日子。在全家人的反对声中,我再一次坚持手术。但这一次,奶奶已经逐渐失去了康复的信心,她最终选择了回家。


回到家中,我也曾三次启动抗结核治疗,奶奶强烈的胃肠反应和精神异常,全家族都抵触抗结核治疗。我深知奶奶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我倍感绝望。


随后的日子里,奶奶逐渐失去行动能力,瘫痪在床,偶尔通过视频与我联系。在广州进修的我,每每听到她说想见我,心中百感交集。不久前,奶奶喉咙里“呼噜噜”地冒着痰液,精神食欲明显下降,我知道这是肺部感染的症状。我远程指导爸爸和姑姑,请医生上门使用抗生素和化痰药物。


可当我第二天再次电话询问奶奶的病情时,姑姑告诉我并没有叫医生。我在电话那头怒火中烧,为什么不听我的安排?姑姑哽咽着解释,她不忍看到奶奶继续受罪。半年多来,姑姑独自一人不辞辛苦地为奶奶端屎端尿,翻身擦洗,让奶奶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我知道姑姑其实她也是很舍不得奶奶,她在尽自己的努力,让奶奶在最后的日子活得尽可能尊严。之所以不想再次就医,也是想奶奶寻求一种解脱。


姑姑看到激动情绪的我,最终妥协了,医生上门用药,奶奶病情稍有缓解。但姑姑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而是再三向我表态,后面任何病情变化,我们都不要再干预。我听完有些不知所措。


(四)迷茫


在接下里的日子,奶奶的病情更糟糕了,每日进少量的流质饮食,下肢的疼痛让她焦虑不安。在一次和我的视频里,她突然提到想要一把锋利的剪刀。当时我浑身一震,奶奶也在寻求解脱。她不想继续忍受这种无尽的痛苦。


作为医生,我对奶奶的爱和责任让我不断在内心挣扎和矛盾之间徘徊。三次手术,四次住院,骨盆几乎全换成了“假”骨盆,我极力挽救奶奶的生命,却发现她并没有因此而过得更好。这不仅是奶奶的生命考验,也是我作为医生的心灵历练。


最近,我开始思考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奶奶的痛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过度的医疗干预可能带来更多的痛苦。当生命的质量已经无法保障,是否应该允许病人选择平静地离去?奶奶的眼神告诉我,她早已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我却用医生的职业操守和亲人的身份,强行延续了她的痛苦。


这一切让我更加迷茫。在这场与家人的抗衡中,没有赢家,我们最终都输给了现实与时间。奶奶的故事是一段悲壮的历程,它反映了无数家庭在生死面前的挣扎与无奈。作为医生,我可以治疗疾病,但面对生死,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曾说过:上帝为了锤炼生命,将布设一个残酷的谜语。


(五)和解


2024年7月的一个周末,我坐上了回家的高铁,我想见最后一次亲爱的奶奶。高铁上我和科室关系要好的师姐聊到我奶奶。


“祥子,我理解你,也更理解你姑姑。我说句不该说的,你可能也是得了天边孝子综合征!”师姐在微信那头意味深长地说道。


回到老家,匆匆忙忙地看到病床上的奶奶,她比视频中更加憔悴。但奶奶的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奶奶卧床半年基本没有褥疮,身上没有任何异味。


“孙呐,有什么药物可以让我直接地走吗?”奶奶的话语含混不清,我紧紧握着她干瘪的右手,她已经不能完整地表达一句话。


满屋子家人的眼睛都红了。我看着奶奶,看着姑姑和其他家人,脑袋里回想着师姐的善意提醒。是时候放手了,因为有些东西强行留,也是留不住的。


我轻轻握着奶奶的手,泪水不住地滑落。奶奶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解脱,我终于明白,是时候尊重她的意愿了。奶奶的一生充满了坚韧和付出,如今我只能祈祷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真正的平静。


在这场生死抉择中,奶奶、姑姑和我的心路历程交织成了一幅复杂且痛苦的画卷。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最终,我们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宿命。作为医生,我能治愈疾病,但终究无法改变生死的自然规律。面对现实与时间,我们最终都败下阵来。这段经历教会了我,不仅仅是医学的局限,更是爱与尊重的重要性。


《寻梦环游记》其实早就给了我答案,生命的逝去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向死而生,我在逐渐靠近属于自己的地坛。



NEJM编辑点评:

 “Life and death decision: a doctor’s struggle against his family”: This essay has a full narrative arc, complete with a satisfying resolution, and the narrator’s evident humility makes it compelling and its lesson more likely to affect its readers. It could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unnecessary details, such as dates and blow-by-blow descriptions, and perhaps with some rephrasing, especially near the end, to avoid cliché. 




作者介绍


周祥,益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治医生,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2024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修。丁香园/医脉通等医疗平台签约作者和咨询专家。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其中北大核心2篇。






版权信息

本文由《NEJM医学前沿》编辑部负责翻译、编写或约稿。对于源自NEJM集团旗下英文产品的翻译和编写文章,内容请以英文原版为准。中译全文以及所含图表等,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nejmqianyan@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NEJM医学前沿》


NEJM医学前沿
《NEJM医学前沿》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与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联手打造,通过精品内容、线下培训、在线课程和学术会议等方式,助力中国医生,提升中国临床科研水平。NEJM内容由NEJM集团独家授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