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语录
在工业和互联网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减压方法叫简单劳动。
【小明微大学】我们今天继续讲行为遗传学9。
上一讲我们开始谈到了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工作者特别关心的核心问题:我们在给孩子从出生后的喂养、教养、抚养里面,哪些东西对孩子有重大的意义呢?
1 后天抚养对孩子有重大意义吗?
弗洛伊德认为养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基本发展功能,他还特别关注在育儿中那些特别关键的时间节点。
比如说母乳时期。这样就发展出了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咨询里的客体关系流派。
客体关系流派认为,孩子在六个月期间和母亲的关系问题将决定他们后天的安全感,甚至会塑造出他们后天的很多人格障碍患者。
弗洛伊德还关心孩子的厕所训练,也就是孩子如何进行大小便的训练。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大小便的训练会对孩子的神经症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强迫症等等。
弗洛伊德也关心一个孩子在对自己异性的父母之间所发展出的一种关系,认为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
弗洛伊德所关心的这些东西,是不是会影响孩子的这些方面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很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的学说在整个西方影响非常大,应该算是二十世纪影响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学说。
我们只能说是一项学说,因为它不具备科学的标准。
这项学说也被很多人文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认为是一场运动,为什么呢?
这是一场叫做精神分析式的运动,因为它影响了欧洲、美国很多国家对孩子的一些基本的抚养。
比如影响弗洛伊德流派的有个最典型的就是温尼科特。温尼科特当时在英国的BBC上,每天在广播上给大家讲述这些育儿学的精神分析的一些思考、一些观点。
当时很多很多家长每天在家里,比如做家务的时候就会听这些广播。所以这些观点影响了西方一代父母对孩子的一些基本的教养方式。
事实上,在这些弗洛伊德的学说传播之前,西方人在教养孩子上面,可以说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养孩子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大家不相信这一点,可以去看一下一部电视剧,非常好,叫做《我的天才女友》。
这些年很多人都会说中国式的家庭、中国式的父母、中国式的教育、中国式的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有很多很多种说法。
似乎中国和西方在家庭教育,抚养孩子这里从一开始就根本不一样,其实这是一个谎言。
《我的天才女友》这部电视剧描写的大概应该是在二战左右期间欧洲的国家,特别是意大利,在一个小小的社区里面长大的这些孩子的家庭,你可以看到父母和他们的互动方式。
我当时在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想到的就是这个电视剧如果在中国的一个大院胡同里拍,你也会觉得完全没有违和感。
里面的台词,里面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简直是一模一样。西方人没有像很多人所说的,抚养孩子从小就和我们不一样。
在那个阶段,西方人抚养孩子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方式、传统的家庭、和我们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家庭抚养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面,父亲、母亲经常会随意地打骂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张,家长也会让孩子承担很多家庭的责任义务,也会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承担很多大人才要做的事情。
后来由于精神分析的运动传遍了整个欧洲,的确影响了现在的很多西方的家庭对孩子的抚养方式,这是肯定的。
现在的很多西方家庭对孩子的抚养方式的确是由于精神分析运动有了很大的改观。怎么改观呢?
他们会更多地在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非常接近于精神分析的很多讲述方式,再去跟孩子进行互动,应该说这一切对孩子是一个有益的影响。
按理说,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比过去应该越来越好了,从西方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说到教育,就会拿西方和中国的家庭进行比对,说明西方看样子是我们的一个非常好的模范标准。
我们来通过一项数据来说明,到底家庭教育是不是能够影响这一切。
2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性别认同影响不大
根据同性恋的一个数字表明,同性恋的这个数字从过去有统计数据开始到最近这一两年,这个数字比例增加的非常快。
如果说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父母和孩子更好的一种关系有助于孩子的性别认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反而出现了同性恋的表现呢?
难道家庭并没有对他们产生有益的影响吗?
所以单单就同性恋比例迅速的扩大这一点来说,就说明所谓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这一点,看样子至少在西方的数据里面不能支撑。
到底什么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呢?说到这里之后,肯定有些咨询师会询问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你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有哪些可能的答案。
首先,遗传可能会有。这些年关于同性恋的遗传基因有不少证据都研究了这一点。
第二,家庭越来越改善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会出现呢?那就是家庭以外肯定发生了什么。
应该说这些年,特别是西方对于同性恋的观点有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接纳度更高。
很多这方面的电影、电视剧,包括一些传媒在这方面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有可能使得更多的人因为这些传媒的影响而产生了自己观念和价值观的改变,甚至包括性别角色的改变。
3 幸存者偏差会影响结论准确性
弗洛伊德的这些研究为什么对心理咨询界、对中国的儿童教育界影响这么大呢?
你看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知道原生家庭这几个字,这是西方的弗洛伊德流派的某一个咨询师提出的这个词汇。
弗洛伊德包括他的后继者有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是临床研究案例,它们很有说服力,它们都可以支持他们的这些研究的理论,但是仍然不能被称作科学。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它不能够有任何真实数据来证明这一点。当我们试图通过科学的标准来研究弗洛伊德的这些案例、这些观点的时候,却找不到支持他结论的数据。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曾经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以一种不能被反驳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因为它是一种论断,他没有提供任何数据证明。
我们会说,弗洛伊德的案例难道不是证明吗?在科学界不能仅仅因为案例来证明一件事情。
案例为什么不能证明呢?
很简单,你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做多少案例?一个心理咨询师一辈子可以研究多少案例?
且不说你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是否出错,假如说你对你所有案例的研究都是正确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你一生也研究不了一百或者一千个案例。
而这一百和一千对于整个人群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什么都说明不了,它很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因为走进你心理咨询室的人,本身在人群里面他就已经具有一些特异性了,所以他们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大多数的正常人,他们没有走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并没有观察到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小时候父母抚养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美国在二战之后,FBI曾经研究过很多变态杀人案,结果发现这些凶手,他们在小时候都有和父母关系之间的一些非常符合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些观点,比如说父母关系非常糟糕,父母对孩子甚至有一些虐待,孩子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一些异常。
是不是可以用这个就来证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糟糕造成了他们是一个变态杀人犯呢?这是不能够的,为什么?
因为这同样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因为你仍然没有看到那些生活中大多数的没有杀人的人,那些正常人群,你怎么知道他们小时候就没有发生过这些事情呢?
为什么小时候也发生过这些事情的人,有些长大成了变态杀人犯,有些人却成为了正常人呢?这就叫做幸存者偏差。
更不用说很多心理咨询师,他们自己在解释一个案例的时候,在看待他们的病人和来访者的时候,他可能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倾向和认知的偏差。
比如说有一位心理网红声称,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巨婴。
他的论据就是从他做过的心理咨询里面来。他说在他接触到的心理咨询里面,所有人都是巨婴。
问题来了,这些人所有都是巨婴,是不是出于他个人的一种判断的倾向性?是不是出于他个人的一种认知偏差?
是不是因为他的眼睛带着某一种巨婴的有色眼镜,才使他看到别人都是巨婴呢?这就告诉我们,这种论断都是不符合任何科学标准的。
所以,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说,弗洛伊德的很多研究,包括很多精神分析、育儿学的一些研究,违反了科学的第一个戒条,即理论不仅是可检验的,而且应该是可证伪的。
什么叫做可证伪?就是像FBI研究所发现的那样,很多变态杀人案,凶手小时候的父母关系非常糟糕,同样,如果父母关系非常好,这个人长大之后是不是就不会成为变态杀人犯呢?这种可证伪性存不存在呢?
还有,小时候家庭关系很糟糕的人,他们长大后是不是注定都会成为变态杀人犯呢?我们找不到这些依据,所以不可证伪,他们不符合科学标准。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讲继续。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拂晓
图文编辑:陈禹希
审核:段艳梅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
邢老师:kalleyxing1272
免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小明语录 ~
来访者在咨询中不会随便提到一个别人,来访者提到的别人都和自己有关,甚至有时候直接说的就是自己。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心理科学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全景的儿童心理发育的图谱,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育的特征,针对性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心理发育环境。
针对当前第二代儿童教育中的各位家长面对的各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以第三代儿童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心理学解决方法和途径。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心理安全员》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100》
《随时随地睡》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marvellous
推 荐 阅 读
这个被西方抛弃半个世纪的理论还被几乎所有咨询师奉为神明
【青少年教育】教育的秘诀之:把孩子的成长责任交给孩子
中国唯一一本心理咨询实操书籍《手把手教你做心理咨询•话术篇》让你轻松学会做咨询
“原生家庭”本来的含义是这样的,却在中国被玩坏了,变成了父母皆祸害!
点“阅读原文”
听小明老师微课 《行为遗传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