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对孩子的影响,没你想象的那么大

文摘   2025-01-16 22:23   山西  


小明语录

在工业和互联网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减压方法叫简单劳动。

小明微学大,我们今天继续讲行为遗传学7

在上讲我们给大家谈到了在遗传和环境的对比中最有价值的同卵双胞胎异地分开领养的案例。




1.同卵双胞胎异地分开领养案例研究的重大成果

因为这种案例最能够说明遗传环境到底谁更重要,以及在遗传、环境的不同方面对人的影响分别又有什么样的差异
这一类的案例是非常稀少的,但是在过去,二战以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不够发达的时期,这样的案例要比现在多很多。
比如来自于美国的明尼苏达的一项双胞胎研究里,科学家们找到了五十六对被分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后来还有一项瑞典的研究,找到了超过一百对被分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
这些双胞胎大多数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老人,因为当时瑞典的农业社会经济非常萧条,而双胞胎出生时候的难产率也非常高,所以导致很多双胞胎在他们一出生就被分开抚养了。
通过这一类的案例研究,人们发现一个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们的遗传率随着年龄还会有变化,在小的时候遗传的显现作用不够明显,随着发育,遗传率会逐渐增加。
这就给很多儿童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认知上的误导,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会觉得人们是可以影响自己的孩子的。
比如,有些人会说,我从小给我的孩子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他爱不爱干净,培养他几点钟睡觉。
这会给父母带来一种非常好的,似乎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似乎我们可以刻画任何一个人,按照父母的要求把一个人培养成任何样子。
这就很接近于我们前面所说的行为主义的一些观点,行为主义认为我可以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医生,培养成妓女,培养成律师,培养各种各样的人物,只要我按照一个方式,按照一个模板去培养就可以。




2. 父母早年对孩子的影响并不会持续一生

所以在人们生命的早期,父母的确对孩子有很重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生命早期父母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才导致全世界的很多心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工作者在这件事上,有了巨大的一个误会
你看弗洛伊德他研究的儿童是五岁之前的儿童,精神分析的很多流派,研究的儿童都是生命早期的儿童,都是五岁之前。
比如说客体关系流派研究的是六个月时候的儿童一些变化,自体心理学流派研究的是一岁左右儿童的一些心理的影响。
我们的确在人们生命的早期受到父母的影响很重大,但是这里面最大的误会也就由此产生了,错误也就由此产生了。
那就是精神分析师、包括很多儿童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国内的,误把一个孩子在生命早期接受父母的影响当作了是一生持续的影响,这是一个重大误会
比如举例子,我们一个人几点钟睡觉,几点钟清醒,几点钟工作状态最好,这些实际上受到基因调节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物钟,有些人十二点之后兴奋,有的就是早上六点钟兴奋,每个人的基因是不一样的。
但是在人们小的时候父母的确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培养成几点钟睡觉,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学习,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孩子这时候被父母影响的几率仍然是比较大的
关于这部分的影响,有一个统计数据认为,在生命的早期,除了百分之五十的遗传以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另外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是家庭以外的影响因素。
人越小,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就越少,所以家庭内的影响因素看起来就似乎越大
但是,比如说你从小给孩子培养出了一个你认为非常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爱卫生的习惯等等,但是等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你会发现他所有的习惯就不再是你培养的样子了,他会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律行事。
有些人就开始变得喜欢半夜读书了,有些人喜欢熬夜了,有些人就喜欢在某个时间点学习,有人喜欢在某个时间点睡觉。
因为他开始按照自己生物钟的规律来行事了,而不再按照你过去培养出来的某种习惯来行事了。
由于我们发育过程中基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所以也给很多父母产生了一个误会。
很多父母说到青春期孩子就不听话了,然后把青春期叫做是逆反期,同样是一个误会
为什么呢?
青春期并不是所谓的逆反期,而是孩子到那个年龄之后他不再愿意听从父母对他的影响了,并不是说他逆反了。
而是说他基因的影响变得更大了,学校外也就是我们说的家庭外,学校的、社会的、同伴的影响因素比例开始越来越高,而家庭中父母对他的影响比例越来越小了。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就给了无数父母一个误导。
他们会认为孩子逆反了,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了。
这不是逆反,不是不听家长的话,而是孩子他受到遗传和家庭外的影响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还有一些心理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有一些错误的给家长们的误导,说孩子到了十二岁之后就自己说了算了,要过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孩子一生要逆反两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不是的,不是孩子离开了父母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而是孩子离开父母的影响之后,开始更多的接受社会、同伴、学校影响,在这个时代那就是互联网的影响了,也不是说孩子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这一点一定要克服这么重大的误会。
拉康的精神分析说得非常清楚,拉康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他我,每个人都是被别人所操控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拥有自我的,拥有自我的时间只有一岁左右有几个月的时间,从此之后人都不可能拥有自我,人们一定是被别人操纵和影响,每个人都是如此
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一个孩子离开了父母对他的影响,似乎他就自己说了算了,不可能。
只不过孩子把从父母的影响,变成了愿意接受同伴影响,愿意接受老师影响,愿意接受社会影响,愿意接受互联网影响,愿意接受那些游戏影响,愿意接受那些互联网小说影响,愿意接受那些网络上的娱乐明星影响而已。




3.随着年龄的变化,遗传对人影响的程度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研究,人们发现体重的遗传率,在幼儿期大概遗传影响是百分之四十,到青春期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到成年期就变成了百分之八十。
换句话说我们通过体重,可以看出一个人年龄越大,遗传对他影响就越明显
遗传学家发现,这种影响并不仅仅适用于体重,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心理特征。关于这些研究后续,我们会给大家展开一点详细的介绍。
人们又进一步的想搞清楚,比如在同卵双胞胎里面,男性和女性性别不同,对他们遗传有没有影响?不同人种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研究成果发现,对于不同性别而言,他们的遗传影响是接近的。不同人种的遗传率差异也并不大
换句话说,遗传的影响是非常稳定的,是跨越人种的,也是跨越性别的。
在这里我再次给大家强调一下,大家不要听到这样的研究就说科学也有错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想法。
科学可能在一个研究成果上出错,但是科学的标准就是可以重复试验。如果一项研究被重复试验,那么它的准确性也非常非常高了。
关于遗传此类的研究,就是环境和我们遗传基因之间的研究,大家知道有多少研究吗?
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关于这类的研究,非常非常多。有人曾经对这类的研究做了检索,他们发现对双胞胎研究的文章,总共两千七百篇文献中,找到一万八千的特征,涉及到了将近一千五百万对双胞胎的研究。
他们发现所有的这些研究里面,涉及到人类的所有特征,平均遗传都是百分之五十
而且虽然体重的影响似乎要大一点,但是,所有人类的心理特征都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影响
这是符合科学标准的,是可以反复重复试验的,并不是一项两项三项研究成果,而是无数多的研究成果在反复的论证这个相同的结论,
所以大家对这个结论是可以信任的。它也是靠谱的,比我们平时在很多网上所看到的什么哈佛大学研究、美国研究,什么什么最新研究,一种单向的研究成果要可靠多了。

我们下讲继续。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紫云

图文编辑:陈禹希

审核:段艳梅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

邢老师:kalleyxing1272

免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小明语录 ~

来访者在咨询中不会随便提到一个别人,来访者提到的别人都和自己有关,甚至有时候直接说的就是自己。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心理科学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全景的儿童心理发育的图谱,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育的特征,针对性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心理发育环境。

针对当前第二代儿童教育中的各位家长面对的各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以第三代儿童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心理学解决方法和途径。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心理安全员》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100》

《随时随地睡》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marvellous

推 荐 阅 读

这个被西方抛弃半个世纪的理论还被几乎所有咨询师奉为神明

【青少年教育】教育的秘诀之:把孩子的成长责任交给孩子

中国唯一一本心理咨询实操书籍《手把手教你做心理咨询•话术篇》让你轻松学会做咨询

“原生家庭”本来的含义是这样的,却在中国被玩坏了,变成了父母皆祸害!

“阅读原文”

听小明老师微课《行为遗传学7》


心伙伴
心伙伴全国连锁--艺术心理EAP全国联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