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被两个家庭领养,39岁时竟然发现他们有太多相同的地方,人类学家说明了原因......

文摘   2025-01-13 22:32   山西  


小明语录

来访者不理会咨询师的问题,只想说自己想说的话,原因是想让咨询师听懂他的潜意识。

小明微学大,我们今天继续讲行为遗传学


1


遗传和环境那个对人影响更大


遗传学和环境对于心理到底哪一个影响更大,或者在不同的方面它的遗传比例有什么样的差异,主要是通过两个方法来研究的。

这两个方法是什么呢?

遗传学为了区分先天后天的影响,主要采用的两个方法就是领养和双胞胎,用这两种家庭来进行对比研究。

在关于领养家庭的这些研究里面,将一个孩子的父母区分为大致两种,一种叫做遗传的父母,第二种叫做环境的父母

环境的父母意思就是领养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孩子生活的环境,实际上是遗传父母加环境父母,意思就是父母既给了他们基因,又抚养了他们长大。

所以,父母对他们来说,既是遗传父母,又是环境父母。

但是,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其实还有一些差异。

就是西方人的核心家庭和我们中国的核心家庭,实际上在范围上是有差异的。

核心家庭,一般指的是父亲、母亲和孩子三个人组成的核心家庭。

但是中国的核心家庭往往在孩子出生之后,多数都会选用由一方的老人来进行抚养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遗传父母环境父母之间就不是完全相等的关系了。

爷爷奶奶也许对孩子来说同样存在一个遗传因子,但这个遗传因子毕竟已经隔了一代了,但是很多孩子小的时候更多的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换句话说,爷爷奶奶更多的扮演的身份其实是一个环境父母的身份。

所以当我们去看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影响的时候,我们要特别留意地观察,谁在他生命的早期充当了他的监护人

特别是一些留守家庭,父母可能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孩子多数情况下都是由领养他的父母抚养。

领养他们的父母,有些是爷爷奶奶,有些可能是姑姑、姨或者其他的一些亲戚,甚至还有一些领养父母是某一种寄宿学校来完成的。



2


遗传研究的案例

关于环境父母和遗传父母之间对人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案例可供我们研究呢?

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原因。

在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了大量的孤儿,很多孤儿都是由领养家庭把他们抚养长大的,所以这就给了很多国家大量的案例可以去研究这些领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另外一个案例的来源就是上个世纪的美国,由于当时美国人的法律和宗教限制妇女堕胎,这就导致很多女性没有结婚就怀孕生子,她们也没有条件能够抚养孩子长大,这也产生了大量的需要被领养的儿童。

而且在当时领养的法律制度下,孩子是不能知道他的父母的所有情况的,领养记录是被严格保密的。

这些孩子几乎是一出生就被领养了,所以他的遗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无法在环境因素中得到体现。

关于此类领养儿童的研究,在学术期刊上有几百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研究论文以及很多专著都支持行为遗传学的第一定律。

所有的心理特征都显示出了显著的遗传影响

比如说七岁的时候,遗传就已经对孩子的智力、认知能力,也就是在学校中的某些表现,比如说语言、空间这些能力,包括他们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都有了显著的影响,而且遗传对于孩子的性格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害羞的表现

通过老师对班里面的这些同学进行的很多评分的研究,说明性格在青春期是具有高度遗传性的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可能在青春期之前,比较小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模仿他的环境父母,也就是领养父母的一些可能。

比如他的领养父母做这样的事情,他也会去模仿,会认同,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到青春期之后,孩子性格里面的遗传因素就越来越明显了,要压过他曾经在小时候模仿和认同他的环境父母对他的那些影响了。

同时,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出现了很多显著的遗传影响,比如说,老师对他们注意力的一些评级评价,还有就是孩子自己报告出来的孤独感等等。



3


对双胞胎的研究

上面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用领养这种方法来研究环境和遗传对人的影响的一些因子。

仅仅是通过领养还不够,于是人们又引用了第二个研究的方法,就是通过双胞胎来进行研究

对于双胞胎的考察,我们主要是考察他们是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

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相似性是达到最高程度的,在这些双胞胎的研究里面,最有价值的案例就是同卵双胞胎。

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因子几乎是相同的,同卵双胞胎被分开领养,这样的案例是非常有价值的。

意思就是两个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人,被不同的家庭领养之后,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所以,这种案例对我们来搞清楚遗传和环境到底谁的影响更大最具有说服力。

全世界找到的此类的研究报告大概有几百例。

这几百例案例的研究产生了惊人的相似性。比如说,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叫做吉姆双胞胎,被分开抚养,他们在39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彼此知道对方。

通过这个案例,人们研究发现,这两个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的家庭分开抚养,显示出两个吉姆,就是同卵双胞胎的两个孩子。

他们在拼写方面都表现不佳,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很擅长数学,他们在木工和机械制作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爱好,都在18岁的时候开始得了紧张性的头痛,并且在同样的年龄都长胖了5千克,身高都是一样的,体重是一样的,而且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大量的双胞胎参与了这些实验研究,也就是说,这些双胞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二岁持续到十六岁,几乎每一年他们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来观察他们之间的一些遗传和环境影响的差异。



4


遗传对人影响的研究结果

对他们的研究大体上来说,也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他们的学习,也就是大脑的智力、认知能力这方面的一些因素; 

第二个,就是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方面的研究。

也就是说这两大研究都是科学家们最关心的话题。

从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来看,也就是说在大脑认知发展上来看,不分文科理科,他们在学校里面所有学科的表现几乎都表明是可以遗传的。

其中阅读、语言,比如说语音,流利程度几乎是高度可遗传的,还有就是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也是高度可遗传的。

他们的空间能力,包括根据地图导航的能力,都显示出了他们的遗传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心理方面,比如我们研究儿童期他们会不会缺乏同情心,或者说是比较冷酷无情,无视他人这些特征。

结果发现,同样具有较高的遗传率。因为这些特征有可能是一种精神病早期的征兆。

还有比如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障碍这些症状,都有高度的遗传性

不仅如此,他们自己的心理感受,与幸福有关的很多方面,包括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样显示出了显著的遗传性

根据我们所说的对这些双胞胎的研究发现,遗传对人心理特征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就是说,行为遗传学的第一定律,在很多研究里面都反复得到了多次的同样结论的验证,这些结果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符合科学的标准,经得起反复可重复实验。

点击二维码

进入小明微课

《行为遗传学6》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A雪

图文编辑:段艳梅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

邢老师:kalleyxing1272

免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小明语录 ~

咨询师在家庭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两种工作状态,一是解释,二是在场功能。也就是一种翻译双方潜意识,一种是不说话。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心理科学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全景的儿童心理发育的图谱,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育的特征,针对性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心理发育环境。

针对当前第二代儿童教育中的各位家长面对的各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以第三代儿童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心理学解决方法和途径。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心理安全员》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100》

《随时随地睡》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节目特约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marvellous

推 荐 阅 读

来访者是如何被别有用心的咨询师所控制的?

缺了这三点,无论多高级的夏令营对你孩子都没有帮助

懂了“天道沙盘”,就懂了这个世界的隐藏的规则,它就是这么牛!

家庭教育的真相:你的家庭无论多糟糕,只要具备这一点,都不影响你成才

“阅读原文”

听小明老师微课《行为遗传学6》


心伙伴
心伙伴全国连锁--艺术心理EAP全国联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