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西方抛弃半个世纪的理论还被几乎所有咨询师奉为神明

文摘   2024-12-25 22:18   山西  



小明语录

你们真正懂了中西方整个学术体系的底层思维逻辑,就不会去迷恋西方数学,也不会去迷恋西方科学,因为西方科学隐含着重大的漏洞,因为西方搞研究,必须要搞参照物。


01



为什么要学《基因蓝图》 正常 

小明微学大,我们今天讲《基因蓝图》这本书。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基因蓝图》?是因为这些年在中国的心理圈,大家完全被一个概念给误导了,那就是原生家庭决定论

而这本书是作为遗传学的一个可重复实验的科学,来普及我们对于心理学科普知识必须要掌握的一个要点。

心理学始终想解释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到底是受遗传影响大还是环境影响大,或者说环境和影响之间的比例是如何分配的?这个问题在心理学里面是根源问题

如果这个根源问题你确定不了,那么对于心理疾病也好,对于心理教育也好,对于心理学的一切问题,这个问题你都没法回答。

因为只有回答清楚这个根源问题,由根源问题所派生出来的无论是心理疾病的疗愈,还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工作,都得从这个根源问题出发。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遗传占多少比例,环境占多少比例。这个事情清楚了,我们才能知道心理学在哪些方面能做什么,怎么样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率,就是我们讲这本书的根本原因。



02



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 正常 

我在上研的时候,我们导师给我讲了个例子。他说精神疾病有非常明显的基因的时间序列性

如果一个人他的上一代有一个直系亲属,假如说是在20岁的时候得了某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那么这个孩子在很大的概率下,在20岁之前就会发作这种疾病

不管环境有没有诱因,他都会有这样的疾病产生。

严重的精神疾病,它和外界的诱因没有多大关系,它的诱因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内部。

如果因为父母吵架,或者学习压力大,或者被朋友被同学欺负了,他得了精神病,这些事情只能算作是诱因。

所以在严重的精神病里面,心理学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即使外界诱因不发生,他自己的大脑内部也会产生这样的诱因。

就是人的大脑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进行一个评估。而有这样基因缺陷的人,他会把一件事情在主观上进行放大,他会在感受上进行加深,以至于他体验到的创伤就比别人更严重。

所以记住心理创伤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一个主观体验

这种时间序列性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比如说这个孩子年龄很小时候得了严重的精神病,你千万不要随便的去想环境因素。

因为在大多数正常的教养环境中都不存在把一个孩子变成精神病的可能。所以首先就要去询问他的直系亲属,而且要询问他的直系亲属里面发病的年龄。

基本上任何心理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概率

环境和基因,谁的比例更大,谁更重要,也就是环境要素和基因要素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根本问题和根源问题。

这个问题决定着我们在心理学里面学习以及治疗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得以这个作为根源问题来进行处理。

如果这个问题不懂,那么我们对于心理学的所有的假设、做法、学习和实操,可能全部都是无效的。



03


什么是科学?

我还要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就是到底什么是科学

大家现在经常看到很多文章,国外各种顶尖研究院都在讲孩子要怎么养。心理学各种流派,各种理论,也都有自己的一番说法。

现在问题在于谁靠谱?

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必须要了解什么才叫科学?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很多搞心理学的都搞不清楚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大家以为自己在网上随便看一篇文章,或者说上面写的是哈佛大学研究的,或者说哪个科学家研究的,就认为这叫科学。

心理学的正规的科学期刊上的论文,都有80%论文不可以称作是科学,因为它达不到科学的标准。

科学的标准就是可重复实验。就是你按照他的研究成果,重新再做一次,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这叫做可重复实验。

我们现在给大家要教的这本书里面的所有的研究的成果,它都符合科学的标准,就是可重复试验,因为它是遗传学的奠基石。

就是《遗传学》这个学科,就是用这些可重复试验的研究成果作为它的奠基石的,所以这些研究成果是非常靠谱的。

关于遗传和环境谁的比例更大,以及哪一些方向上谁的比例是多少?这个研究是通过研究很多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就是他两个不同的基因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

然后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基因差异会更大,还有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同一个家庭抚养长大的,做了很多这样的研究。

通过大量的研究来得出的科研研究成果,所以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可以被重复试验的。



04



心理学发展史

很多人学心理学的时候,其实他们并不会把心理学历史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去学习。
其实心理学史是学院派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本科教育里面必须要学的一门专业课。
为什么?了解心理学的历史,你才能更好的了解环境和后天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心理学发展历史里面也要给我们讲明白这件事情。

行为主义有这样的说法,你给我一打(12个)小孩,我可以按照我的要求把他们分别培养成妓女、小偷、医生、律师等等任何人。

这就是心理学在20世纪初的时候,对于环境的认知当时达到了一个最大的比例。认为人完全可以按照环境的要求培养成任何样子,这种观点就叫做环境决定论

接下来就是弗洛伊德认为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一个人的关键因素。然后弗洛伊德的观点又在心理学术界流传了很多年。

然后我们国家引入弗洛伊德的观点,实际上是从一九零几年就开始了。当时的美学家朱光潜就翻译了弗洛伊德的一些书籍,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变态心理学纲要》。

这本书里面,就重点提到了人被家庭因素所塑造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在现在我们把叫做家庭决定论

然后在这个家庭决定论的这些传承者里面,有一心理医生就发明了一个词汇,叫做原生家庭,然后这个词汇又传到了中国,特别是这几年中国的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都用这个词汇来解释一个孩子、一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这个观点是西方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在西方早就被抛弃了。
在西方已经完全被主流科学抛弃的落后的不科学的观点,现在在中国变成了主流观点,变成了流行观点,变成了一个伪科学。

为什么西方人会放弃原生家庭决定论的这种思想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遗传学的研究开始有了巨大的成果,使得人们更新了自己的认识。

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本书就是给大家讲讲由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后遗传学的飞跃的发展,使得我们重新的更新了对人类的认识之后,现在科学界对于“影响人的因素是什么”新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就是西方的心理学史的一个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现在西方的心理学史为什么没有人用原生家庭这样的词汇,而使用早年教养环境这个词汇也和遗传学的发展有关系。

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讲继续。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

邢老师:kalleyxing1272

免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小明语录

咨询师在家庭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两种工作状态,一是解释,二是在场功能。也就是一种翻译双方潜意识,一种是不说话。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心理科学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全景的儿童心理发育的图谱,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育的特征,针对性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心理发育环境。

针对当前第二代儿童教育中的各位家长面对的各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以第三代儿童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心理学解决方法和途径。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心理安全员》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图文整理:段艳梅


marvellous

推 荐 阅 读

你还在无微不至照顾孩子吗?后果你想不到,很严重!

【真实案例】小明老师如何帮青少年找到迷失的人生方向?

父母一定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多动症,避免给孩子乱贴标签

西方人只会通过“关系”来解决心理问题,而中国人的方法更牛!

“阅读原文”

听小明老师微课《行为遗传学1》


心伙伴
心伙伴全国连锁--艺术心理EAP全国联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