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读|写给青年的一封信

学术   2024-06-28 19:59   北京  

感知万物,将心比心,

便是在构建一个生命共同体

图片来自网络

在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中,动物是边缘性的。现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认为,动物没有思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感觉和激情,动物是没有意志的“自动机”。然而,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论点,研究显示,狗有喜悦悲伤的脑活动;老鼠是聪明、敏感又“公平”的小动物;一头猪则可以对别的猪表达出“爱着你的爱,悲伤着你的悲伤”。这些实验初步佐证了非人类动物的一些感知能力。


中世纪手稿中的动物

理性主义哲学将动物排斥在“权利”的概念之外,然而,面对着能够感知和体验的动物,今天的我们如何修正爱与正义的概念,致力于动物的福祉保护?在《生命意义与同一健康》一书的主编团队看来,感知就是生命本身,感知到万物,其实是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生命领域和力量。因此,关怀与尊重,友善相处,便是感知到万物后人类应有的情感体现。



书名:生命意义与同一健康

ISBN:978-7-300-32886-7

作者:邱仁宗 杨美俊 陆家海 著

定价:49.00 

出版日期:2024-06-15

守望者新闻台 | 《生命意义与同一健康》:共探生命价值与健康未来


写给青年的一封信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和我一样,你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内容,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被震撼到,被世界原来是这样的本质感动。


有心的读者也许会留意到,在本书的主编中有我的名字,所以可能会满腹狐疑:主编之一居然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内容,这也太不合情理了吧。


这是事实,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虽然我在宏观层面知道生命意义对于今天的学生格外重要,但我和你一样,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一本书:由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围绕一个主题—生命意义与同一健康,由外而内地剖析,让我们看到世间最柔软的本相。


世间的本相是什么?在邱仁宗老师的笔下,老猫、花花、豆豆和虎妞,她们个性不同,脾气和喜好也不同,但她们的生命状态与喂养者的生命深度交织。邱老师与猫的情感世界高度融合,为老猫的母爱柔和而感慨,为花花爱的独有性和爱而不得的爱情故事而感怀,为豆豆的自主性和隐私观念而感叹,更是被虎妞的活泼调皮感染了。这些猫与人之间的关怀故事读来让人动容,邱老师也用他最朴实的笔触为我们描摹出了一张平等互爱的生命之网,恰如辛弃疾在《鹧鸪天·博山寺作》中所写:“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我们把自己的生命置于万物之中,就会发现,宇宙的神奇就在于此,不同的生命与事物都是我们生活场域的一部分,既彼此相依,又互相平衡,保持着一种“审美关系”。


因此,于长江老师用洗练的文字,将生命之网的不同维度,从远古人类的朴真思考说起,再用今天科学所发现的宇宙万物无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以印证:我们所知并不多,但生命之间是广泛联系和贯通的,人类的自觉性决定了人类具有跳出这一狭隘局限的能力和勇气,尽量从更多更广泛的视角来理解万物和宇宙,以真正与“万物之灵长”的角色匹配。以此理念来解决当下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的时代困境,“同一健康”便是解决公共卫生领域问题的世界共识,它主张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整合多学科、多部门、多地区的资源来保障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尤其是经历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界对生命之网的感受肯定更深刻。世间万物若没有良好的审美关系,一定会带来失衡和灾难,詹姆斯·拉伍洛克(JamesLovelock)的“盖娅学说”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点。


可什么是审美关系,又如何审美呢?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田松老师因多年前的一个听闻而一直对生命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最终在思考新近出现的ChatGPT时找到了答案:机器人有了痛觉,就算变成人了。一言以蔽之,感知就是生命本身。人以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与外部世界相处,即一个生命理解另一个生命,生命与生命是相互确认的,这便是审美。山水花鸟、一松一竹都与我的生命有关,因为两个生命之间形成跨越物种的友谊,便在于二者有共同的、共通的感知。我们人类从哪一点可以感知别的生物的喜怒哀乐呢?在讲到生命福祉时,围绕着“动物能不能感受到痛苦”,专业人士用大量的科学实验让我们知道:狗有喜悦悲伤的脑活动;老鼠是聪明、敏感又“公平”的小动物;一头猪则可以对别的猪表达出“爱着你的爱,悲伤着你的悲伤”。这些实验初步佐证了非人类动物的一些感知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感知万物,将心比心,便是在构建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就是审美的重要方式。


感知到万物,其实是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生命领域和力量。因此,关怀与尊重,友善相处,便是感知到万物后人类应有的情感体现,也是生命之网恒久存在的源泉。王汐朋老师和江洋老师条分缕析地为我们梳理了关怀与尊重的本质,关怀意味着以尊重为前提与他方建立连接。因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尊重,是源于人类对生命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了解,和对不同的物种或人的需要及其所面临的威胁的了解,学会为自身和他者的发展与繁荣承担责任,好的关怀才能带来共同幸福。这一点,我们熟悉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其需求理论中进行过详细阐述。本书对于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应的几个人性需求,有非常简明扼要的剖析。尤其是小吉布森(JPGibson)的篮球梦想故事,会让我们感叹、感动于关怀与尊重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只是人类和大多数动物都具有社会化情感,受文化、个人喜好等影响,故而做到关怀与尊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力,其中的技巧和态度之一便是友善相处。王福玲老师言简意赅地揭示出:因为脆弱,我们需要友善。而在彼此相依的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友善对待: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用友善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万物,对于我们人类发展同理心格外重要。比如,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威廉·奥斯勒(WilliamOsler),他以友善的专业行为,为身处特殊时期的脆弱患者带来温暖和安全感,加速了他们的痊愈。这些友善行为包含着关怀与尊重,也反映了奥斯勒医生极高的情感智力。而正是这些,让奥斯勒医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我们从生命之网开始讲述,粗略地了解了网中不同的生命状态,以及我们相处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希望我们做一个“全人”,即带着好奇心、同理心、爱、尊重和敬畏去探索生命与地球的诗性之美,不断发展构建生命之网的连接能力,形成自己的情感智力,在生活实践中,让自己身心合一,让世界和谐共生。张媛媛老师和张会永老师联手,从古今中外和认知科学及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深度挖掘、详细阐释了我们生命中已有的情感智力。将它作为本书的最后一个主题,这样的设计契合了本书的意旨:发展万物之灵长的情感智力,这是我们人应有的部分。只有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才容易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我们在困惑时寻找答案的重要路径:生而为人,理应如此!


在写这封信时,我刚好看到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老师在2018年率领团队所做的某省中小学生道德测评中的一组数据,其中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对理想生活的看法得分最高的三项分别是: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健康的身体、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现代人性中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都不会变。只是在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青年人拥有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和谐,才会拥有幸福生活的可能。所以,在最富有精力和激情的年纪,青年人需要投身到一张生命之网中,去感知万物、关怀与尊重万物、友善对待万物。在这样的生活中经历,形成经验,身、心、意合一的幸福生活自会徐徐展开,让你感受到生命本身的诗性和价值。


五首过程诗歌用另一种方式给出了答案: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创造性的、互相依存的、互相理解的诗性世界,我们都有“万物一体之仁”的良知本体,只要张开“过程”之眼,便可看见万物正在尽情享受、痛快历险,我们亦是如此。


这大概也是你要认真阅读本书的原因吧。



杨美俊2023年8月14日于北京




主题图书更多信息


/ 作者简介/

邱仁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道德和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生命伦理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哲学院院士。 


杨美俊: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组专家。 


陆家海: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院长,海南医学院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 


/ 执行主编简介/

张媛媛: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行动亚洲中国联合创办人, 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


/ 内容简介/

《生命意义与同一健康》是生命关怀同一健康通识教育及科学传播读本,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YFE0208000)内容。全书围绕同一健康(One Health),以生命关怀心智模式整合发展为框架,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人文理论和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案例,涵盖生物学、公共卫生学、动物医学、林学、农学、环境科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内容,探讨生态文明时代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帮助青年人找到认知复杂世界的新视角,发展以同一健康为核心的生活实践新策略。本书适用于含本科院校、高职 (专科)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同一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也适用于对生命意义话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 目录/

引 论 什么是生命?
我和猫咪的故事札记
插画故事:《樱花树上》
课堂活动:窗外景观的意义

主题一 生命之网
什么是生命之网?
读一首诗:《奇迹》
相互依存:同一健康,同一医学,同一世界
拓展阅读:詹姆斯·拉伍洛克的《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野》
插画故事:《圣诞岛的“红色海滩”》
课堂活动:朴门永续的同一健康关系图谱

主题二 生命的感知
什么是生命的感知?
读一首诗:《野》
生命福祉:感知疼痛意味着什么?
拓展阅读:露丝·哈里森的《动物机器》
插画故事:《狩猎地雷的小英雄——马加瓦》
课堂活动:认知的突破

主题三 关怀与尊重
什么是关怀与尊重?
读一首诗:《步行街》
需要和想要: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幸福
拓展阅读: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插画故事:《中国现代防疫事业奠基人——伍连德》
课堂活动:特定用户设计

主题四 友善相处
什么是友善相处?
读一首诗:《散步》
社会性情感:当我们相遇时
拓展阅读:坦普尔·葛兰汀的《天生不同:走进孤独症的世界》
插画故事:《最有影响力的兽医——吉米·哈利》
课堂活动:交往中的行为调适

主题五 情感智力
什么是情感智力?
读一首诗:《弹弓在城市里打鸟》
生命价值:活出意义,发展行星意识
拓展阅读:罗马俱乐部的《众生的地球》
插画故事:《中国近代动物保护主义先驱——吕碧城》
课堂活动:万物一体之仁

附 录
课程发展历程
相关创意赛事
编委会成员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微信号 : xueshushouwangzhe

新浪微博:@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阅读 你的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这里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版品牌公众号。 守望者:阅读 你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