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译本|罗素《哲学问题》(罗素哲学译丛)

学术   2024-10-16 18:14   北京  

「哲学如果不能如我们所愿地

回答这么多问题

至少还有权提出一些问题


“你能够在不依赖传统不依赖传统学院派的情况下告诉他们哲学是什么,还能讲所有主要问题用非常短的术语介绍出来。”这是穆雷与罗素在1910年的信件内容,也是《哲学问题》一书的开始。

▲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哲学问题》是伯特兰·罗素早期哲学的总结,也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哲学导论性读本,按照罗素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廉价本的惊险小说”。书中没有讨论所有哲学问题,而是着重于那些罗素认为可以发表一点肯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该书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还是一本生动的分析哲学导论。




书名:哲学问题(罗素哲学译丛)

作者:  [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译者:郑伟平

ISBN:978-7-300-33140-9

定价:59.00

出版日期:2024-09-02


新版导言:

《哲学问题》在哲学中的位置(节选)

《思想者》罗丹

罗素的《哲学问题》出版于1912年,迄今已有110年。它多年来一直被用作世界各地的哲学导论课程的教科书。基于它自身的地位,它后来成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当然,在课程中使用到《哲学问题》的人们,将会注意到一些章节不是非常基础的,对于那些从当代视角看待该作品的人而言,这些章节包含着一些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学说。有些教授可能觉得,第十二章的感觉材料或者不为人所熟悉的多元关系判断理论是不值得解释的。这本书也可能看起来是过时的,或许实际上现在只具有历史意义。关于该书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的每一章所引入的议题,对于哲学家而言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罗素的同时代哲学家们,诸如布拉德雷(F.H.Bradley)等,也已经逐渐不再被人们关注。


1920年,罗素在北京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哲学问题”的讲座,它覆盖了一些不同的主题。其中新的内容是关于因果本性与物理法则的。罗素的讲座内容是以中文出版的,而不是英文。当时新聘于清华大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罗素用英文进行讲演的时候对之进行口译。记者们记下了赵元任的话语,并在中国的好几本期刊上加以出版,这些内容至今仍有发行。直到现在中国学者才有计划地把这些作品“返译”为英文,以帮助外国学者了解罗素最初的话语是什么。《哲学问题》多年来已经被多次翻译为中文。郑伟平的新译本意在表明,该书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还是一本生动的分析哲学导论。


近年来,罗素的亲知知识与描述知识的学说,已经被公认为是当前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的许多议题的来源。他关于物理的结构实在论,一直得到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领域的关注。在形而上学领域,第九章的普遍物理论已经重新得到了重视,罗素在第十四章中用以反对一元主义观念论的那些论证,仍然与当前关于实在结构的讨论有关。在知识论领域,罗素为我们带来了第一个后来被称为“盖梯尔反例”(Gettiercases)的案例,这个主题多年来引导着知识论领域。因此,中国的学生们能够把这本书当作介绍罗素哲学贡献的历史文本加以学习,这些贡献既构成了1912年的历史背景,又提出了分析哲学接下来一百年里所致力于解决的那些中心问题。


罗素研究者提出了各种问题。罗素自1903年的《数学原则》之后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数学哲学,他为何着手写作一本关于一般哲学的书呢?作为罗素早期作品的主角,莱布尼茨为什么几乎没有出现在《哲学问题》之中呢?为什么罗素在关于真理与知识的章节中没有讨论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和实用主义呢?关于他更为广泛地讨论过的包括贝克莱与康德在内的历史人物,罗素知道多少呢?这本书的内容如何解释?为什么该书中没有伦理学或宗教哲学,而且也不谈及数学哲学呢?


接下来,我们将尽力解答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与此同时也将解释罗素的这本书在西方分析哲学的历史与当下处境中占有怎样的位置。


虽然没有现存的《哲学问题》手稿,但是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的伯特兰·罗素档案馆的论文与书信中,人们找到了罗素的工作记录。罗素关于《哲学问题》的工作历程,出版于《伯特兰·罗素文集》的第六卷。在格瑞芬(NicholasGriffin)版本的罗素通信集中,也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信件。罗素与“家庭大学文库”(HomeUniversityLibrary)的编辑吉尔伯特·穆雷(GilbertMurray)的通信,以及在罗素与奥特琳·莫蕾尔女士(LadyOttolineMorrell)几乎每日往来的信件之中发现的未出版评论,是两个未公开的信息来源。


吉尔伯特·穆雷是一位古典学教授,他是罗素的多年好友。穆雷受雇于出版商威廉姆斯和诺盖特(Williams&Norgate),它开发过一个小书系列,每一本都是256页的标准小开本,面向大众市场,售价为一先令。(罗素曾开玩笑说这套书是他的“先令骇客”,这个名字曾被用于廉价畅销犯罪书籍。)阿尔弗雷德·怀特海(A.N.Whitehead),是罗素《数学原理》的合作者,他1911年也曾在同一系列丛书中出版过他的《数学导论。摩尔(G.E.Moore)自从在19世纪90年代与罗素一同成为剑桥学生之后,便是罗素的哲学伙伴。他当时在写作他的著作《伦理学》(犈狋犺犻犮狊),1912年这本书很快就在罗素的《哲学问题》之后出版了。


罗素与穆雷之间的风趣信件说明,罗素自己和我们同样觉得《哲学问题》是一本他所写作的非同寻常的书。这是1910年9月19日的信件:


我亲爱的贝蒂,


你给售货员讲了一些哲学,看起来你是想清楚了的,如果你不想告诉他们数学是什么,你能够不告诉他们哲学是什么吗?你能够在不依赖传统学院派的情况下告诉他们哲学是什么,你还能够将所有主要问题用非常短的术语介绍出来。


这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个人不相信发行量能达到15000册,但是出版社相信能达到;即使发行量只达到三分之一,它的出版也是非常重要的。


告诉我还有哪位哲学家能够做到:1.非常富有活力与勇于创新;2.具有民主精神,以至于他想要把他的思想和售货员们进行沟通;3.在思想上是敏锐的且不摇摆或草率的。那样子的话,我将不再烦扰你。


你永远的吉尔伯特·穆雷


罗素同意了撰写一本哲学书,但是把这项工作留到了1911学年快结束的时候,那时他刚被聘任为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的讲师。(罗素在1916年从三一学院离职,因为他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0年10月中旬到1911年4月的这个学期,罗素讲授的是数理逻辑。只有等到这个教学年结束之后,罗素才有时间写作他的这本书。


这些信件表明,在1911年的6月到8月,罗素很快就写完了《哲学问题》书稿。在这几个月里,他的其他工作还包括校订《数学原理》第二卷的付印本。第一卷已经在1910年12月交付印刷了,1911年和1912年都在推进第二卷的工作。在夏天快结束的时候,罗素开始致力于另一本称为《牢笼》的伦理学作品,这本书最终没能完成。从1903年的《自由人的崇拜》开始,罗素在个人危机时期会写作一些个人风格更为鲜明的哲学作品。这本《牢笼》的一部分手稿,出现在了《哲学问题》最后一章“哲学的价值”之中,而且提出了该书其他部分都有所涉及的思想观念。


罗素写作这本通俗读物的准备工作是教导他妻子的外甥女—卡琳·科斯特罗伊(KarinCostelloe),她正在准备大学的哲学考试。在1911年3月25日,他写信给奥特琳:“这个假期我要教导她一些我自己也不是很懂的东西,因此我不得不努力工作,去习得它们。我自己还要在7月之前完成一本哲学通俗读物的写作工作,然而我迄今尚未动笔。上帝才知道我该怎么办,但是我必须完成它,因为我签订了合同。”在1911年4月11日罗素写道:“在给卡琳上了一节关于洛克、休谟与抽象观念的课之后,我溜了出去,自己一个人散了很远的步。”


对于他所讨论到的那些历史人物,罗素是很熟悉的,这一点可见于他的个人藏书之中,加拿大的罗素档案馆保存了这些资料。虽然罗素在他所保存的经典著作上书写不多,但在《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的页边空白处有一些笔记。一处评论是罗素对于贝克莱的根本错误的早期总结:“贝克莱的论证,绝对混淆了作为行动的观念(这是心灵的)与作为对象的观念(这是非心灵的)。”一些评论最终没有直接出现在《哲学问题》之中。在“我所感知到的,显然是我自己的观念”这一行的下方,罗素评论道:“因此,我自己的观念不存在于我的心灵之中。贝克莱的论证倾向于表明感觉材料依赖于我们;他的结论是它们依赖于上帝。”因此,为了写作《哲学问题》,罗素特意重读了贝克莱的作品,与此同时为了讨论《牢笼》这本书中的正义主题,罗素还与奥特琳一同阅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他们还一起阅读了斯宾诺莎。因此,这表明在他开始动笔之前,罗素已经研读了他在《哲学问题》末尾处的“参考读物”所列的每一本书,包括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与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在1911年的夏天,罗素依次写完了这些章节。下列总结将表明,《哲学问题》仍然是许多哲学议题的有益导论,这些议题在当代依然吸引着分析哲学家们。


……


在1911年8月20日,罗素把打字稿交给了出版社,在11日到日的一周期间罗素校订了该书的清样。《学问题最终出版于新年的一月底它的印数达到了吉尔伯·穆雷都不敢相信的15000是一年多前出版的数学原理第一卷的750本的20在通俗读物市场这样的数量对学术书籍而言肯定算是畅销首印本在1913年就卖光,12倍数量的再印本在1927年前也销售一空新版本也取得了更好的表现哲学问题是罗素成为一位受欢迎的哲学家的声誉基础它的销售数量要好于他之前写作的任何直到1945年的西方哲学史》。抛开它的通俗性质与成对于哲学与学术讨论而言,《哲学问题依然是一部富有影响与价值的作品

伯纳德·林斯基(BernardLinsky)

多诺万·维绅(DonovanWishon)

2022年6月


主题图书更多信息


/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当代分析哲学与现代逻辑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数学原则》《人类的知识》等。在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间,罗素受梁启超等人邀请来华访问,此次访华形成了罗素的中国情结。


/ 译者简介/

郑伟平,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知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秘书及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哲学与知识论。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译文,合作翻译《逻辑学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一书。


/ 内容简介/

《哲学问题》是著名哲学家罗素在1912年出版的一部普及性哲学作品。该书在20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学界非常流行,引导了当时人们对于哲学学科的基础认知。书中所讨论的主要议题,当前哲学界依然在热烈讨论,包括存在物问题、摹状词理论、亲知知识概念、知识与信念的关系等,尤其是对于哲学价值的讨论,被视为圭端臬正。罗素认为,哲学沉思可以让人们摆脱思想禁锢,去思考伟大的事情。这本书也是读者学习分析性写作的典范,表现了标准的罗素式文风——清新、隽永、明晰。

/ 目录/

第一章 表象与实在
第二章 物质的存在
第三章 物质的本性
第四章 观念论
第五章 亲知知识与描述知识
第六章 论归纳
第七章 论我们关于一般原则的知识
第八章 先验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第九章 普遍物的世界
第十章 论我们关于普遍物的知识
第十一章 论直观知识
第十二章 真与假
第十三章 知识、错误与可能意见
第十四章 哲学知识的限度
第十五章 哲学的价值
附录:德文版前言
参考读物
索引词
译后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微信号 : xueshushouwangzhe

新浪微博:@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阅读 你的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这里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版品牌公众号。 守望者:阅读 你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