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经典书信主题联合书单

学术   2024-09-16 12:00   河北  
            个人间的书信往来堪称最个人化的文字,情与思的袒露跃然纸上。通过书信,我们走进了一个个人的内心深处……
在即时沟通极度发达、书信与我们渐行渐远的今天,国内多家出版机构与中文學術聯合書單特别联合发布“纸短情长——经典书信主题联合书单”,借助于亲近这种近乎旧时代的沟通文本,来体味一段段独特人生的情与思。
 
《美棠来信:我们一家人》

毛美棠 等著饶平如 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平如美棠”系列的第三部,以近百封家书,展现平如美棠和他们的子女在时代洪流中的变化轨迹。1973年至1979年,饶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顾家庭。不久,家中年长的孩子们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江西下乡。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连接他们亲情的,是一封封往来两地的家书。本书收录了饶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间收到的来自妻子美棠和孩子的71封家书。在通讯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里,他们互相汇报生活近况,通报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对方出谋划策,家书支撑他们度过了三地分散的艰难时期,也是那个年代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生活的真实侧写。

《云中锦笺:中国莎学书信》

杨林贵 李伟民 主编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本书收录了一代代莎学学者的书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莎学迅猛发展,许多莎学学者留下了大量书信,这些书信探讨了莎学研究和中国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的各项工作和学科建设。这是中国莎学研究界第一部书信集,也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第一部反映中国学者心路历程与研究心得的合编书信集。书信作者包括曹禺、朱生豪、卞之琳、李赋宁、杨周翰、孙大雨、方平、屠岸、索天章、戴镏龄、赵澧、陆谷孙、王元化、戈宝权、裘克安、张君川、孙家琇、王忠祥、蒋锡金、张泗洋、孟宪强、孙福良、曹树钧等前辈学者。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先辈的3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书中既有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家书,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普通民众的家书,鲜活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这里面既有高级将领一心保家卫国,恨不能为抗战死的热忱;也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家爱国之情,对于家人的依恋与思念;更有普通民众颠沛流离中的亲情传递,这些都足以令人动容。 
《鸿雁秋水:民国文人书信》

管继平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为“民国文人系列”之最新一种,收入文章四十篇,每篇以民国文人的一封或数封书信为主线,通过剖析书信内容,来解说人物命运、交游故事及书法风格。如辜鸿铭致汪康年的信、梁漱溟致冯友兰的信、郭沫若致赵清阁的信、梅兰芳致陈仲弘的信、茅盾致冯乃超的信、梁实秋致舒新城的信,等等。这些书信大多来自上海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以及作者个人的收藏,其中部分系首次公开披露。

本书与作者另两部已出版的作品《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一起构成管继平“民国文人系列”。

 

《本雅明书信集》

[瓦尔特·本雅明 著 

[]格肖姆·肖勒姆  []特奥多·W.阿多诺 编注

金晓宇 译

光启书局·新行思
本雅明是一位伟大的写信人,显然,他写信时充满了激情。尽管经历了两次战争、希特勒帝国和流亡,他的很多信件依然被保存了下来……书信成了他的一种文学形式。写信在僵硬的文字媒介中模拟出一种生气。在信中,一个人可以否认孤立,但仍然保持疏离、孤独。

——特奥多·W. 阿多诺

书信集收录德国思想家本雅明信件300多封,由肖勒姆、阿多诺合力编辑,编年编定,加以注释。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揭示了思想轨迹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和他所处时代的思想家及各类人物的关系,对于理解20世纪前半期欧洲文化和思想人物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在这本书信集中,本雅明谈到了文学、思潮、创作、社交、旅行、工作和生活,对卡夫卡的反思贯穿了这本书;20世纪最重要的一批思想家如:格哈德·肖勒姆、特奥多·阿多诺、汉娜·阿伦特、贝托尔特·布莱希特、雷纳·玛丽亚·里尔克、恩斯特·布洛赫、卡尔·克劳斯、马丁·布伯悉数登场。新一代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德国犹太知识分子的消失的世界。

 

《友谊的辩证法:阿多诺、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

(西奥多·阿多诺, (瓦尔特·本雅明 著

刘楠楠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Cogito
作为德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两位大思想家,本雅明和阿多诺之间的友谊一直被学界津津乐道。本书收录了两人留存至今的全部121封信件,并附有详细注释。这些书信记录了两人非同寻常的深挚友谊和思想碰撞,从侧面描绘了一幅动荡时代的历史画卷,见证了犹太知识分子在黑暗历史时期的悲惨遭遇。
 

《见信如晤:私密信件博物馆》

 [英]肖恩·亚瑟  著

冯倩珠  

浦睿文化 | 湖南美术出版社

《见信如晤》收录了大量名人的私密信件,包含超100张珍贵的书信全彩影印件,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书信集之一。杰克·凯鲁亚克邀请好莱坞大明星出演《在路上》的信;海明威给好友的写作建议信;开膛手杰克附上人类肾脏的恐吓信;达芬奇的求职信;伊丽莎白女王教艾森豪总统做烤饼的信;科学顽童费曼先生写给亡妻的情书;甘地请求希特勒不要发动战争的信……女王、巨星、总统、诗人、作家、科学家……大人物的小秘密、伟大灵魂的真挚絮语、富有时代意义的通信,浓缩成124颗承载秘密、眼泪、欢笑、悲伤和祝福的时空胶囊,带你走进他们鲜活的人生。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著     

高士彦 选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名字和他的《1812序曲》《天鹅湖》《四季》等经久不衰的作品,堪称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标志性存在,他留下的通信、日记等文字遗产成为了解其生活与创作的关键资料,尤其是他与艺术资助人兼精神密友梅克夫人之间长达十余年的通信,堪称音乐文化史上的佳话。

梅克夫人从1876年向柴科夫斯基提供经济援助,由于作曲家本人的性格和社会阶层差异等原因,两人基于“不见面”的约定建立了特殊的精神友谊,使他们的关系超脱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加纯粹和深厚。梅克夫人在书信中作为倾听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柴科夫斯基则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创作历程、个人情感和生活洞察。

本书收录了二人通信的精华,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柴科夫斯基:既是才华横溢的天才作曲家,也是必须面对来自生活的琐碎、困惑和挑战的普通人。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得以窥见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也能感受到19世纪俄罗斯文化圈的独特魅力,同时见证在伟大心灵之间超越物质与阶层限制的真诚友谊。

 

《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

【美】理查德·费曼 著

【美】米歇尔·费曼 编辑

叶伟文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他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歇尔手中。米歇尔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歇尔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1988年,费曼与世长辞。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伟大喜剧演员的幕后,往往是一段历尽沧桑的人生;科学顽童的心底,透过这些纸页,浮现的是一个真挚高贵的灵魂。
 
《朱熹张栻往来书信疏证与研究》

汤元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子学对于近八百年东亚社会有着笼罩性的影响。朱子学研究中,朱熹的书信——特别是朱熹与张栻的往来书信,尤为关键。朱张往来书信中,所涉及的“中和新旧说”,以及稍晚的“仁说”“心说”之辩,代表着理学内部的碰撞、融合与转型,也代表着朱熹思想真正走向结构性成熟;而其中所论时事出处,也体现了理学家共同体的政治考量与追求。数百年来,这批书信一直吸引着中国、朝鲜、日本历代学者倾力其中。本书亦接续这一传统,在批判性吸收前人特别是此前中国学者较少留意的朝鲜、日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朱熹、张栻往来书信做了综合性的疏证与研究。

 
《两地书》

许广平、鲁迅  著

竹石文化 | 古吴轩出版社

《两地书》是1925年3月到1929年6月间鲁迅和许广平的通信结集。

从北京到厦门,从厦门到广州,从广州到上海,鲁迅和许广平从师生,到知己,成爱人。

再现了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思想与生活,诉说了一段“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爱情。

在绵绵情意之外,也应了杨慎的那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许多历史书上或严肃或残忍或诙谐的故事,从他们言谈中窥探到了当时的另一面。

 

《见字如晤》

张昌华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张昌华先生是资深出版人,做过三十多年编辑,与众多文艺界名士交谊深厚,并与他们围绕图书出版有过书信往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留存了一些名家的书信,本书即由这些书信精拣而来。在内容编排上,全书分为甲乙两部分,甲部由周有光、张允和、萧乾、季羡林、黄苗子、周而复、杨宪益、丁聪、许渊冲、范用、流沙河、邵燕祥等人的书信组成;乙部由宗璞(冯友兰之女)、周海婴(鲁迅之子)、舒乙(老舍之子)等名士的后代所写的书信组成。在书信之外,还有作者所写的相关小文章穿插其间,可以从侧面了解诸位名家的品性、学养。

 

《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19431946)》

陈西滢  著,傅光明  编注

东方出版中心

一孔之见,波诡云谲的民国外交与国际政治;群星闪耀,谈笑有鸿儒的中外文化交流现场。1943——1946 陈西滢日记、家信手稿首度整理出版。本书汇编了1943—1946年间陈西滢在中英文化协会任职,旅居英国时所作日记及陈西滢与其女陈小滢间所通的信件。陈西滢在其日记中记录了他在英国推广中国文化、与中国及各国文化界人士交流时的见闻,展现了动荡时局下旅居海外的不易,以及海外华人的多种面貌。从作者所记与名流、文化人士的交往中,还可窥见诸多知名学者、文人的思想火花。这些上个世纪所写下的文字,使读者置身20世纪40年代,真实地感受时代气息,感知民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

《曾熙致谭延闿书札

曾熙 著

商务印书馆

《曾熙致谭延闿书札》一书为文图对照本,收录曾熙自1917—1930年十余年间写给谭延闿的六十多通手札等,及多枚曾熙精美印章。内容多为曾熙与谭延闿的日常交流,显现出曾谭二人亲密的关系。书札言及曾熙在上海的交友圈,包括李瑞清、章太炎、俞明震、鲁滌平、谢文炳等一批或寓居上海的晚清故老,或民国时期政要,或革新思想的学者,呈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代大变动之下上海滩文人生活之一角。

 

《时空书信》

[俄罗斯]米哈伊尔·希什金  著,王笛青  译

现代出版社
他和她,一个去打仗,一个留在家乡。他总是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但却没能活着回到心上人身边,几个月后他死在战场。失去爱人的她无法释怀,此后她的生活也不尽如意——她不停地给他写信,仿佛这些信存在于一个平行的宇宙中,仿佛时间不重要——死亡也不重要。被时空和生死阻隔的恋人朝向彼此前行,倾听并感受对方。在心灵上彼此理解与记忆。

真正的理解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沟通,而是你爱与被爱的人对你存在的重要性的证明。即使这个人现在不在身边,你仍能够感受到他( 她) 的存在。你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对他( 她) 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的理解,生命就会失去意义,也变得没有必要。

《温柔亲启:艾米莉·狄金森与苏珊·亨廷顿·狄金森私信集》

[]艾伦·路易斯·哈特 玛莎·内尔·史密斯 编   李千末

中国工人出版社·尺寸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传奇女诗人,她与自己的嫂子苏珊·亨廷顿·狄金森的亲密关系,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被隐匿的状态。《温柔亲启:艾米莉·狄金森与苏珊·亨廷顿·狄金森私信集》整理了两人在36年中,256封私密的信件,这些女生的私密信件大都是如晨露般清冽,亦如火浆般滚烫的诗歌。在这些真切且暧昧的字里行间中,两人之间讳莫如深又极其纤细的情感,如岸边的礁石,随潮水若隐若现。它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狄金森,一个不再孤独,敏感迷人,不乏轻松的狄金森。

《情书集》

纪伯伦(黎巴嫩)  著

李唯中  

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是纪伯伦的散文集,包括了纪伯伦与梅娅、纪伯伦与玛丽之间的情书往来。

纪伯伦终身未娶,与玛丽、梅娅两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是阿拉伯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插曲。

梅娅·齐雅黛被誉为阿拉伯当代最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她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女性美,感情真挚,纯朴清澈。纪伯伦与她素未谋面,鸿雁传书十九载,维系着一段炽热的情爱。

玛丽·哈斯凯勒与纪伯伦是惺惺相惜的知音。玛丽无私付出,却无法与纪伯伦修成正果。他们之间深厚无比的真挚情谊持续了二十六年,直到纪伯伦英年早逝。

这些往来信件,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两性挚爱的文本,毫无世俗的卿卿我我之情。当中所隐含的,是深刻的文化寓意。
《交给你了:约翰·伯格父子的26封信》
[英]约翰·伯格   [美]伊夫·伯格 著
刘惠芳 译

大风文化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很少在公众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在《交给你了:约翰·伯格父子的26封信》中,他第一次以父亲的角色和角度,与后辈交流他对艺术的见解。这是一本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书信集,由约翰·伯格与艺术家儿子伊夫·伯格互相寄送的26封信件组成,通过这些信件,两人不仅探讨了各自对丢勒、戈雅、马奈、贾科梅蒂、珂勒惠支等艺术家的作品看法,还深入交流了对生活、生命与情感的思考。每一封信都是一次深度心灵对话,展现了父子间独特的情感纽带和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书中附有50余幅全彩插图,涵盖两人随信附上的名家画作,以及各自创作的素描与水彩画,赋予了书信更丰富的情感层次。

《梵高手稿》(典藏修订版)

[荷] 文森特·梵高 著 

[美] H. 安娜•苏 编

57°N艺术小组 译

未读

在这本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人生不过一封信》

随园散人  著

鲤伴文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人生不过一封信》以书信体的方式写人物传记。书中包括写给李白、杜甫、陶渊明、阮籍、嵇康、谢道韫、王维、杜牧、李商隐、蔡文姬、柳如是、岳飞、文天祥、李隆基等四十八位历史传奇人物的书信。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写一封信给李白,聊聊他的意气风发,赞叹他笑傲权贵的勇气与豪迈;写一封信给李商隐,说说他夹在党争之间郁郁不得志的艰辛,还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遗憾;还要写一封信给文天祥,给岳飞,感怀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精神和心怀天下的抱负……给历史上的他们写一封穿越千百年的书信,回溯历史,在信中穿越古今,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古今对话。

联合发布(排名不分先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光启书局·新行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Cogito、浦睿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竹石文化 、中央编译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商务印书馆、现代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尺寸、中国经济出版社、大风文化、未读、鲤伴文化、中文學術聯合書單
封面题图:《见信如晤:私密信件博物馆》封面(浦睿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这里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出版品牌公众号。 守望者:阅读 你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