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央行官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878万亿印度尼西亚卢比,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这一协议的续签不仅标志着中印尼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合作,也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胡椒作为中国进口的重要香料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受益明显,其进口成本和市场竞争力都可能得到显著提升。
中印尼续签本币互换协议
背景
协议续签: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协议内容:互换规模为 4000亿元人民币 / 878万亿印尼盾。
有效期:协议的有效期为 五年,双方可协商延长。
协议意义
该协议的续签将:
深化货币金融合作:通过本币结算,不依赖美元等第三方货币,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供了更加稳定的交易基础,尤其对于中印尼之间的商品交易,特别是在农产品领域(如胡椒贸易)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和印尼进口胡椒贸易影响
交易成本降低,胡椒进口成本下降
传统模式:中国进口商需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由印尼出口商将美元兑换为印尼盾。这一过程涉及:
外汇转换成本:人民币-美元-印尼盾的双重兑换带来了额外的费用。
银行手续费:银行通常会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
美元流动性影响:全球美元供应和汇率波动可能影响胡椒进口商的支付成本。
本币互换协议实施后:
中国企业可以直接使用 人民币 采购印尼胡椒,印尼出口商则以 印尼盾 结算。
直接效益:减少美元依赖,降低外汇转换成本,使胡椒进口更加经济高效。
价格稳定性增强,降低汇率风险
在传统的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中,汇率波动直接影响进口成本,可能导致价格不稳定。
本币结算后:
减少对美元汇率波动的依赖,使得胡椒价格更加可预测。
影响: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波动,有助于签订长期合同,增加胡椒贸易的稳定性。
促进贸易规模增长
传统影响因素:美元流动性和汇率波动对贸易产生障碍。
本币互换协议后:
提高了人民币在印尼出口商中的接受度,改善了支付便利性和结算效率。
影响:中国对印尼胡椒的需求可能增加,进一步巩固印尼作为中国胡椒最大供应国的地位。
影响胡椒进口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胡椒的主要供应国包括 印尼(最大来源国)、越南、巴西、马来西亚、印度。
根据 2024年海关的数据显示:
印尼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胡椒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从印尼进口胡椒的进口额为3002万美元。
本币互换协议实施后:
印度尼西亚胡椒的市场份额可能上升,因为其可以直接与中国进行人民币结算,价格竞争力增强。
影响:越南、巴西等国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其他供应国可能会效仿签署类似协议。
促进更广泛的农产品贸易
胡椒只是印尼出口到中国的众多农产品之一。
连锁效应:
除胡椒外,其他农产品(如 棕榈油、咖啡、可可 等)也可能受益于人民币结算。
深化农业合作:加强两国在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的合作,推动更多农产品的跨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