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价是指货物的到岸价格(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它包括:
货物价格:出口商在原产地或装货港为商品设定的价格。
保险费:在运输过程中为保障货物安全所支付的保险费用。
运费:货物从出口国运输至进口国港口或目的地的费用。
因此,进口价是指每单位进口商品到达目的港时的总平均成本,是综合反映国际贸易成本的重要指标。这一价格不包含进口国的关税、增值税和其他本地费用(如卸货、运输和清关费用)。本文所指进口均价是2024年每月进口价格的平均值。
各主要进口国的进口均价是我们在应对即将到来的关税战时,用于衡量我国出口货物竞争力及判断对手国是否具备其他进口替代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主要十五国2024年酱油进口均价
在全球主要酱油进口国中,印尼的进口均价最低,仅为1.1美元/千克。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进口均价也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使东盟国家能够便利地从中国和新加坡进口酱油。这些价格敏感市场,无论中美贸易战进程如何,中国酱油在东盟的市场现状应该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酱油进口单价最低。这一现象可以归结于其作为全球最大酱油进口国的市场地位,通过规模化采购有效压低了进口成本。这种低价策略符合美国市场的特点,特别是在酱油等日常消费品领域,成本控制对供货商和零售商至关重要。
欧盟国家的酱油进口单价普遍较高,其中单价最高的为意大利(2.94美元/千克),单价相对较低的荷兰也达到2.06美元/千克,远高于非欧盟国家的进口价格。需要注意的是,荷兰不仅是酱油进口国,还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酱油出口国,其作为贸易中转枢纽的地位,使其承担了欧洲市场的部分供应职能。
2024年,中国酱油的出口均价(FOB)为0.95美元/千克,是全球最低。这种价格优势不仅体现了中国在酱油生产领域的成熟工艺、规模化能力和供应链效率,更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中低端酱油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低出口价格并未直接转化为进口国消费者可以明显感受到的价格优势。
由于关税、增值税、物流成本以及中间商利润的叠加,许多国家市场上的进口酱油零售价格至少已经是中国出口均价的三倍甚至更高。这种价格差距不仅反映了国际贸易中附加成本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关注从出口端到终端零售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格局。
需要警惕的是,这种隐性的价格劣势在贸易战或供应链冲突背景下,可能会成为对方调整进口来源的一个突破点。
对进口国而言,虽然中国酱油出口价低,但考虑到叠加费用后,与来自其他国家(即便出口价格略高)的酱油相比,最终的价格差可能并不显著。因此,进口国完全有可能在贸易政策或供应链策略调整时,选择从其他价格稍高但稳定的供应国进口。
这意味着,虽然中国在酱油生产上的低价优势显著,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酱油并非“不可替代”。这种局面提醒我们,尽管中国目前在全球酱油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仍需对国际市场可能的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贸易战或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
以上数据来源为各国海关。墨西哥、沙特和俄罗斯也是全球酱油主要进口国,但其官方尚未公布2024年进口精细数据,所以本文未将其列入。本文未计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