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取代使用了十年的2014版标准。
本次修订被称为对食品添加剂的“大扫除”,删除了部分食品添加剂,调整了一些使用规范,并对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以下是对新国标的详细分析:
新标准的主要变更
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新国标删除了一些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涉及多个食品类别:
色素类: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
化学合成物质:2,4-二氯苯氧乙酸、偶氮甲酰胺
凝胶剂:海萝胶
罐头食品:删除了所有唯一功能为防腐剂和第一功能为防腐剂的添加剂,如:
ε-聚赖氨酸盐酸盐
乳酸链球菌素
山梨酸及其钾盐
稳定态二氧化氯
食醋:禁止使用冰乙酸
果蔬汁(浆):禁止使用纳他霉素
蒸馏酒:禁止使用β-胡萝卜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以下食品中被禁止:
黄油、浓缩黄油
淀粉制品
面包、糕点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
预制肉制品、肉罐头
果蔬汁(浆)
腌渍蔬菜中的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最大使用量由1.0g/kg调整为0.3g/kg(以脱氢乙酸计)
新增和调整的使用规范
增加了甜味剂的总量要求:
阿斯巴甜、安赛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在相同食品类别中的总量要求被纳入标准
调整防腐剂使用要求:
二氧化硫、卡拉胶、瓜尔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使用规定被修订
修订食品类别归类:
原标准中的“其他类”食品类别被重新分类,并调整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优化食品用香料的管理:
明确某些食品用香料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的使用要求,如苯甲酸、肉桂醛等
规定食品用香料、香精的标签管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
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
新国标对消费者和行业的影响
对消费者的影响
安全性提高:删除不必要的添加剂,使食品配方更加透明,减少潜在健康风险。
误解仍存:许多消费者仍认为“零添加更安全”,但实际上,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例如:
防腐剂(如苯甲酸)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避免食品变质带来的安全隐患。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同时保护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评估,可安全使用
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是违法行为,与食品添加剂无关
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食品生产企业的挑战:
需要调整配方,确保符合新标准
重新评估供应链,寻找替代成分
增加生产成本,如提高食品加工工艺以减少对某些防腐剂的依赖
行业监管更加严格:
监管部门要求食品企业严格按照新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杜绝违规使用
食品标签管理更加规范,食品用香料、香精必须明确标注
新国标的核心原则
新国标强调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明确五个基本要求:
不得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
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不得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满足工艺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球食品添加剂种类超过1.5万种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近2400种
误解的来源
部分媒体错误宣传,将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混为一谈
“零添加”概念被过度炒作,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误解进行营销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保持食品营养成分
便于食品加工和储存
例如:
防腐剂(苯甲酸钠)防止微生物生长
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防止食品氧化
甜味剂(阿斯巴甜)提供低热量甜味
增稠剂(卡拉胶)改善食品口感
结论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明确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原则,既回应了公众关切,又为食品行业的发展设定了新的规范。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对食品工业至关重要,而消除误解、加强科普和严格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