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人光干活不休息,在全世界已经很有名了。好多欧洲人跟我聊996-007-ICU,那小表情,又震惊又同情又折服于东方人的种族天赋。我觉得,也算是另一种文化输出吧,黑红也是红嘛。
今天,咱不聊“没时间休息”这个话题,就说说“有时间也休息不好”的事儿。
作为中年人,日常户外散步遛弯儿是标配。我一度为自己“重视身体健康”而颇有几分自得。但是,在芬兰朋友的提示下,我发现,我以前所谓的休息,它压根儿没有真正地、纯粹地休息过。
我是中国人思维:当你走路,跑步,晒太阳,坐在河边微风拂面时,耳朵是闲着的呀!是不是应该利用起来,学个英语?听个播客?听个有声书?一天哪怕就学30分钟,365天,是不是就量变产生质变?
芬兰人觉得,你既然学累了,想离开电脑到户外散步,亲近自然,你就去亲近自然,看花看水晒太阳。要发呆就纯发呆,别一边发呆,一边还在脑子里构思明天要交的论文。人在晒太阳,心在电脑前。那你这个脑子,它到底是“休”还是“不休”呢?
我仔细想了一下,对咱们来说,所谓“休息”,等于“不干我现在正在干的事儿,换一个更容易的,或者动用其它技能的事儿”。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说,如果数学题做累了,就背英语单词,或者看看优秀作文集,换个脑子,休息一下。
工作以后我们觉得,如果平时上班太辛苦,周末去练个瑜伽,顺便锻炼一下身体;空了约朋友吃个火锅,正好也联络一下感情;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儿,见见世面,免得以后写作文没素材。你看,咱休息的时候,也是有KPI有目标的。
每逢假期之前,同事朋友互相问:你休息的时候,准备干什么?如果是出去旅行,追完某个电视剧,看完某本书,做完某件事,这种有KPI可验证的计划,就比较能说出口。如果你是打算“啥也不干,就在家瘫着”,就不好意思说。
我有段时间痴迷拼图。但是,哪怕我那天什么事情都没有,我也不能单纯拼图,一定要同时打开电脑或者iPad,放着英语新闻。然后就自我安慰,觉得我在拼图的同时,也锻炼了英语听力,才能心安理得。但是,你说我真听进去了多少?会不会因为一心二用,原本5个小时能拼玩的图,实际耗费了7个小时,反而浪费了2个小时?
一方面,是咱血液里流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敢浪费时间。每秒钟必须用到刀刃上。另一方面,是对休息这个诉求感到羞耻。周末,假期,年假这些,明明是自己应得的,但如果没有大型出游计划,没有重大项目要办,如果不能体现为“朋友圈KPI”,都不好意思用。真要有人说,我最近没睡好,请两天年假,补一补觉,是个人都觉得浪费。但实际上,“我的身体需要放松和休息”怎么就比“去国外旅行”低级了呢?咋就没有资格用这个年假呢?
当然,肯定有人说,那不行啊,活儿没干完,可不得一心二用,一边休息,一边还在脑子里做PPT。我写论文就是这样,脑子已经转不动了,一坐坐半天,憋出三五行。心里知道要休息了,但不敢浪费一秒钟,于是就自我平衡,一边散步,一边带着蓝牙耳机背芬兰语单词。心里想着,既休息了,又没有浪费时间。但是,散步完了坐回电脑前,还是写不出来。
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就把电脑关了,心想,去他妈的,不写了,我今天就弄火锅吃。现去超市买菜煮火锅。结果,火锅吃着吃着,就有灵感了,碗都没洗,回到电脑前,一路火花带闪电,写到大半夜。
我自己总结就是,你的身体和脑子,也是有脾气的。说好了让人休息,你就干休息,不要又上KPI。给它关机重启的时间,再开机的时候,它真能转得快点儿。
所以,这个周末要是出去玩儿,就玩个纯粹的,别听有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