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硕士论文做的是中国女性单身生育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比较基础阶段的调查,女性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有哪些困难,有哪些顾虑等等。现在论文也交了,应该不涉及泄密的问题,可以公开聊一点感受。
上来就觉得这事儿违背伦理道德背叛祖先该天打五雷轰的,可以不看了。大概率下面会越看越气。
最近我们这里,每天都有棉花糖一样的夏天,给大家分享,洗洗眼睛
首先是为什么会选这条路?当然,这说明了女性对现在的性别角色,婚姻模式不太认可。正好科技发展提供了这样一种选项,在欧美很多国家运行得也还不错,自然大家就会去思考这种可能。国内虽然法律上不允许,各种中介机构的存在,让执行流程也不难。除此之外,其实更多的女性,首选还是结婚,单身生育是plan B。让我有点惊讶的是,就算是在开放的北欧,也是这样。大家优先还是想结婚。
但是呢,国内的婚恋现状有目共睹,30+甚至35+的女性,找合适的对象难如登天。有的人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让女性放低标准如何如何,一来,不是没有人放低过标准,但结局并不好。二来,35+被辞退了去送外卖,一个工作降级而已,都需要翻来覆去心理建设,有的人还因此而跳楼。结婚生孩子一辈子的事儿,你让人家降级,闭着眼睛结?
单身生育这个选择好不好,适不适合,没有标准答案,基本看个人和家庭情况。但无论有钱没钱,能不能hold住,大家的顾虑差不多。大体上,我把它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大家都会提到经济压力。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恰恰是最好解决的。不是说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经济方面,问题是确定的,解决方案也是确定的,你朝着那个目标奋斗,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比如,中介说生孩子得20万,办公室大姐告诉你,养孩子得50万,好,那我自己挣或者在家庭的帮助下,拿得出70万来,那就可以干了。如果我搏命挣钱,全家凑,也就有个30万,那也就不想了。
这也是我不认为,做相关研究和话题讨论,就会鼓动单身生育的原因。经济门槛在这儿呢,有条件的不需要你鼓动,没条件的你鼓动不了。我还鼓动人均一个爱马仕呢?鼓动得了么?
第二,有先例可循的问题,可以预估,就相对可以承受。比如说,生育损伤,母职惩罚,养孩子的教育投资,带孩子一个月睡不了一个囫囵觉等等,这些大家通过咨询身边已经当了妈妈的已婚女性,能了解个大概。结不结婚,生孩子都一样疼,产后漏尿都得漏。差别只在于,单身女性要考虑自己没有丈夫替班儿,压力会更大,把已婚同事的困难乘以2,大概就是自己要面对的。
说到底,单身生育,最难的是那些你知道它存在,但不能预估有多大,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处理的问题。因为没有案例可参考。
比如说,精子库孩子怎么教育?相比于有一个跑路甚至还欠网贷的"渣爹”,女性单独抚养这个孩子,工作量上并没有差别,但孩子的身份认同有差别。“渣爹”起码提供个名字,孩子知道自己的“来处”。精子库孩子的话,在青春期以后,自然会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好奇。母亲如何引导或教育很关键,但这方面,国内恰恰没有案例可学习。
相关的问题还有,怎么和原生家庭沟通?父母会不会同意?怎么应对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怎么和孩子一起,适应这个默认“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爹一个妈”来设计的社会规则?怎么由母亲单独承担“双性教育”?是母亲一人兼两职?还是由舅舅,叔叔,或者爷爷来补充男性教育那部分?
这些问题,坦白说,到哪个社会哪个家庭,都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从国外的研究和故事来看,一样是单身生育,同一个国家,同样的社会阶层,有的女性从头到尾就没发现有啥问题,孩子也健康成长。有的她就处理不了,从孩子生下来就磕磕绊绊,自己不痛快,孩子也不幸福。在婚外生育占到40%多的芬兰,这些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大家普遍觉得国外社会文化更开放,但是忽略了,欧美只是伸缩性大,开放的比咱更开放,保守的比咱更保守。所以,有些保守家庭的欧美女性,单身生育时,面对的流言蜚语和家庭反对,比咱激烈得多。
相比而言,国内最糟心的现实是,别说学术研究了,连故事和案例都很少。抖音微博上有一些分享,要么是报喜不报忧,要么表现得“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要么就恐吓女性单身生育死路一条。但实际上,大家需要的既不是粉饰太平,也不是刻意恐吓,而是坦诚地提供信息:前辈们说她们遇到了什么什么困难,A是如何应对的,B是如何应对的。三五年后再回访,谁生活幸福快乐孩子健康成长,谁抑郁焦虑坑了娃也坑了自己……
所以呢,我接下来会想办法在我能力范围内,分享一些信息。我最近论文交了,事情少,可以分享一些国外的学术研究和相关书籍。如果英语好的,可以加好友找我要了。如果需要翻译的,就要再等等。主要是我英语不咋地,看得慢,还得靠google翻译帮忙。我到时候翻个论文要点,大家将就看看。
其实,国外比咱开放的早,有些精子库孩子都长大成人了,相关的研究和书籍,都是中国女性可以参考的。大家可能会说,社会环境不一样,有参考价值吗?咱要相信,女性的身份和处境,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的差别。当妈以后的心境,美国女人,芬兰女人,中国女人,大家大差不差。只是因为社会支持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有的压力更大一些,更艰难一些。
总而言之,这是一条更艰难的路,但国外的姐妹阿姨们,已经趟出一些眉目了,有成功经验,也有血泪教训。我本人不鼓动也不劝阻这个选择,但我的观点一如既往:信息掌握得越多,越有利于大家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做这个事情,没什么目的,纯公益。非要解释的话呢,就是我在做这个研究时,得到了姐妹们毫无保留的支持(为着保护隐私,我就不列名字了)。既然我知道了大家的痛点,现在也有条件获得一些信息,就顺手的事儿呗!只是我最近也焦头烂额找工作,兵荒马乱的,翻译和更新都会慢一点,感谢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