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出国后更爱国”这种现象?

文摘   2024-08-05 19:56   芬兰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听到留子,海外华人华侨,短暂客居的人,提到“出国后更爱国”。

首先,我觉得这个概括不太准确,它描述了人们心理转变后最极端的一种情况,即愤青转五毛,或者说恨国党转小粉红。更常见的转变,没有这么绝对,是更温和的。硬要概括的话,大概属于“出国后更宽容”“出国后更见怪不怪”“出国后变成爱咋咋地”。



我自己总结,产生这种心理变化,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远香近臭,距离产生美。人和人相处如此,人和环境,人和社会也是如此。不管之前在国内多么愤青,当你离那些让你愤怒的事情远了,更直白点说,你不是那些问题中的直接受害者,利益受损方,你的愤怒值会下降。与此同时,对语言文化、美食娱乐、亲朋好友的思念会不断给你的回忆增添滤镜。时间长了,坏的都不记得了,好的越来越清晰,可不就是态度转变么。同样的,回国待一段时间,又会开始看哪哪不爽,想要逃离。很多海归,回国工作一段时间,又会千方百计“归海”。

所以有钱人都是两边跑,国内待得不舒服了,就出国玩儿,在国外想家了就回,永远都是快乐的。


第二,同行衬托,拉低你忍耐的下限。不管在哪儿,总会遇到因为战争,内乱,宗教,饥饿,瘟疫等等逃难出来的人。人也好,社会也好,怕的就是个比。跟他们聊多了,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唉,咱那片儿,也没那么差!”另一个方面,就是部分人出国时预期过高,一旦发现资本主义也有问题,就会觉得“和XX简直半斤八两嘛,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情况下,会经历一个对他国祛魅,对祖国更宽容的过程。


第三,人离乡贱。从一个社会的主体,变成另外一个社会的边缘群体,心理上会有明显的“我是外来者,我不属于这里,我是在别人的地盘”这种感觉。只要一听说种族歧视事件,收紧移民的迹象,会下意识紧张,问自己:下次我会不会就是那个目标?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人一旦有不安全感,第一反应就是“回家”,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回家,和心理意义上的寻求“家”的支持。

当然,海外定居多年的华人,已经在当地落地生根了,心理上应该不太一样。但我自己没有体验,就不说了。如果有人愿意在评论区分享,非常欢迎。


第四,“海外黑子”水平太差,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我在媒体干这么多年,对国内的问题和缺点,多少知道一些。加上最近我自己也在求职,知道国内经济差,还被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有志于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人,把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摊开来,条文缕析说清楚,是很有说服力的。

然而,我看到的一些账号,简直黑大陆黑得失心疯了,都不像正常人。比如,说中国科技落后是因为汉语这门语言不行,说汉语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要超越美国就要全民说英语。比如,有个账号黑重庆,说政府无视残疾人出行方便,把负责残疾人事务的办公室放在10楼而不是1楼,让坐轮椅的人不方便。👈这可是重庆啊,10楼可能就是1楼。真要“挑刺儿”,不如去观察大街上盲道被占用的情况。

其实我现在也搞不清楚,他们是不是真拿了CIA的钱。以及,如果拿了的话,是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感觉都“黑”不到点上  CIA莫不是被骗了?

总之,这种失心疯言论看多了,就会觉得,哎哟喂这都些什么魑魅魍魉,就这还有政治抱负呢,这业务水平还不如XXX呢!



当然,具体到个人,还有更多私人因素。比如饮食习惯,社交圈子,家国情怀,祖辈恩荫等等。有人综合评估,真心觉得国内生活更舒服。有人单纯就是吃这个流量赚钱。还有人在海外混得好但怕同胞去抢生存空间和资源……

打个总,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它反映了人们在跨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体验和感知,心理状态发生的变化。或者单纯就是一个生意。它不说明一个人是不是清醒理智,是不是有文化,是不是客观公正,也不决定这个人最终是“润”还是“回国”。对于这种言论,不全信,也不说全不信,当个乐子看看。

PS:还是老规矩,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以你为准。



掌门捡瓶瓶
与芬兰有关的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