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reading list 铺天盖地,感觉到了英语的恶意阅读量其实不大,每门课2-3篇文献,和记者扒材料听录音赶稿子的压力一比,完全是小case。但架不住语言是个大障碍,要查单词,要抓重点,还要顺逻辑。更别说有些文章,可能要求学术性严谨性,以媒体的眼光来看,语言略啰嗦,长句复合句太多,还不分段,阅读体验并不好。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夜以继日搞学习,累得都没空吐槽芬兰的“慢递”。截至目前,我在亚马逊德国上网购3次,体验参差不齐。至于为啥要从德国买,主要是便宜。同样的东西,芬兰税高,贵。买个锅,9月13号下单,22号到。亚马逊物流,芬兰境内是邮局posti送货上门。书,8月28号下单,9月12号到芬兰,posti发个短信,自己去邮局取货点拿。好在,取货点通常设在大超市里,类似家乐福、好又多、永辉、大红旗连锁这种,营业时间长,过去买东西就顺便拿了。我猜,可能是二手书卖家自己发货,没用亚马逊物流,便宜点,服务也就打折。PS:芬兰把邮局营业点设在大超市里,派2-3个员工上班,房租成本水电成本降低很多,老百姓也方便,还给超市引流,我觉得很好。毛毯和调料,9月13号下单,20号到芬兰,24号到手,过程那叫一个曲折。同样是亚马逊物流,但这单是ups承运,工作流程十分复杂。
9月16号发短信:你马上有个快递,想送上门的话,赶紧把你们单元楼的密码发来。要不呢,也可以选个最近的超市,自己去拿。看上去很合理是吧?问题是,全是芬兰语,我又不识字,以为是纯通知短信,不需要操作的,就没管。错过了反馈时限。
从9月20号开始,亚马逊就每天5点左右给我发邮件,说你那个快递,UPS投递不了,快递员说没有单元楼密码,进不去。其实那段时间我们单元楼大修,大门就一直敞着,随便进出。可见他们应该是没来。不然,总不至于送货到门口,但因为“未事先获得许可”而坚持不进来吧?1,给收件人打电话,让她下来拿(订单上有电话)。那不,就是一遍遍给你发系统邮件,而且是每天工作结束以后发,说今天没成功,明天会“try again"。我完全不懂,没收到密码,又不打电话或发邮件或发短信问,那你是咋个“try”的呢? 2,你留个电话或邮件地址,让收件人来联系你,那没有。翻来覆去就是用亚马逊的系统给你发。
熬了两天,实在没头绪,我去找隔壁一个芬兰学生,帮我把短信和邮件捋了一遍,搞清楚了流程,又花了1个多小时,找到ups芬兰客服电话,定睛一看,“限芬兰语客服”。于是傻在当场。芬兰学生去上课了,其他国际学生也讲不来芬兰语。眼看着要陷入绝境,我突然灵机一动,一手打电话,一手开google 语音翻译,手机和电脑对了几个来回,总算到了“人工服务请按0”这个阶段。接通的那一刻,我差点跪下,说的第一句是:能不能讲英语?最后,在这个友善的客服的帮助下,我终于把包裹改成了“请帮我投递到XX超市”。改完又熬了一天,24号终于拿到包裹。看这层层叠叠的小贴纸,证明每个步骤快递员都在按流程 try again。但他们就是不会“灵机一动”说:欸,这个人,我们可以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这种工作思维,简直无力吐槽。你说它不好吧,它按规矩,讲原则,谁都不必“额外付出”,也不会无意中越界。但,实际工作中,如果团队里有人是这种思维和风格,真的让人心累。都别说什么创造性解决问题了,项目如期推进都很难。
昨天芬兰同学说,秋天马上就要过去了,再不抓紧去玩儿去拍照,就下雪啦!
我说,你以为我不想啊,作业做不完的嘛!只好上学放学路上随手拍几张,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