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高能周评:智能化走偏了

汽车   2024-12-08 08:11   辽宁  
现在的汽车行业,智能化是一个坚定的方向,这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老外们在这一轮的中国新能源车面前懵了好几年,就是因为我们不但做到了他们能理解的电动化,而且也做出了他们理解不了的智能化,这就是未来“中系车”必须具备的双重属性。
但凡事都有个度,虽然我们都不太看得上特斯拉“第一性原理”的丐版气质,但在这几年对国内智能化不问青红皂白的赞美声中,我渐渐也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好像从没人提过,所以我说出来跟大家探讨。在歌颂智能化快要成为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下,我的话可能会显得刺耳。但是良药苦口,大家兼听则明吧。
正常的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大方向,一静一动。其中智能座舱包括很多车机的功能,像语音控制,语义控制,车机手机互联,导航等等,这些都是刚需;智能驾驶包括辅助驾驶、主动巡航、车道保持、城市领航等等和驾驶有关的功能。
但车辆的刚需场景毕竟有限,因此智能化的应用范围也有边界。先行者创造了微信,后来者再做一个就东施效颦了。那怎么办呢?不干就下岗了,所以必须再创造出少见的、甚至离奇的场景功能,来满足好奇心阈值已经被吊起来的用户,否则不刺激。于是,一个接一个看似新奇、实则无用的伪需求就诞生了。
但是,在车外显示几个字母“Hello”,或者放着手不用、非要用语音慢悠悠地打开车门,这不是智能化的主航路,它没什么难度,充其量是个有特点的面子工程。
因为智能化这个大方向没有错,所以有些憋不出创新技术的车企,或者想简单花点钱包装一下就卖车的走捷径企业,也会使劲儿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往“智能化”上硬靠,骗不了金主就骗车主,于是“智能化”这个路线正确的大筐里,就越来越鱼龙混杂了。
在中国做事儿确实有这个苦恼:先出发的人用尽全力探索出一条新路,无数投机分子就会飞奔过来蹭热度,最终再好的企业也会被拖下浑水,谁也别想过好。
有些是智能化过度后创造出的伪需求,属于脱裤子放屁。比如,能手动打开车门的,非得增加一个“语音控制开关门”,显得车子很聪明,但是其实速度很慢,等车门被语音打开之后,已经浪费了十几秒时间。
有些则是“聪明过头”的智能,比如借助“锁电”功能增加小动作。锁电是有些企业担心你充电太快,可能导致电池发热,或者衰减不均衡,于是从后台给你锁住一小部分,降低你的充电速度,或者把发热预警的电池停掉。虽然为车主的安全着想这个初衷是对的,但是如果长期锁住一部分电池不能使用,就伤害了用户的正当权益。其实关于电池的一些小玩法,我没有搞太明白,甚至想不出来到底对谁有好处。这些企业太过聪明了,我的智商不大跟得上。
OTA是新能源车普遍配置的一个高端功能。为的是可以随时升级控制软件。但有些功能其实在上市的时候还没做出来,于是就把相关的硬件先装车上,车子也按装了硬件的价格卖出去,但是因为控制部分没做出来,或者做出来了但是比较贵,有些车主不愿意花钱买这个功能,所以一直不能用。但是硬件已经给你“预埋”了呀,你已经买了一半了。
如果在后面OTA升级的时候没有去买软件,那等于你花钱买了一半的功能却一直没有激活它。这对车主算不算浪费?这种情况在国产车上不多见,因为国人其实没有培养出单独付费买软件的习惯,基本上你要不要都打包卖给你了;但是在特斯拉、奔驰这些车上,类似的预埋硬件+后期付费购买软件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但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算力。
所有中国车企,都为了训练自动驾驶的大模型而购买了大量的训练用算力。在这个过程中,貌似只有生产算力芯片的美国企业英伟达赚了大钱,全世界都被这种“用高算力芯片去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模式所绑架,结果不但耗费了大量电能,也让硅谷成为最大赢家。
训练自动驾驶大模型的能耗数据没有找到,但据说训练Chat GPT大模型一次就耗费1287兆瓦时,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每辆都跑32万公里所需的电量,并且产生552吨二氧化碳,给环境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我不是很懂人工智能,也不是很懂芯片,但我相信:每个难题不只有一个答案,手机还分苹果和安卓呢。如果我们能下决心不被硅谷绑架,是不是也有机会走出自己特色,比如不被算力绑架的人工智能?否则的话,永远只能帮硅谷分摊成本,跟在他们后面吃点儿渣。
至少,独立思考之后,才有创新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芯片和科技产业,在战略层面还是太懒惰了,跟着美国的科技行业走当然是最容易的,毕竟错了也是硅谷的错。但我们自主科技的存在价值在哪儿呢?
过度智能化有什么后果吗?当然有,而且挺严重的。常看我节目的人可能知道,我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那些人五人六的大佬们,其实不怎么放心。这么多年来,它们的真正创新从来没见过,但是却发明了不少让人烦恼、歪门邪道的“微创新”,比如你不管砍几百刀都永远差0.00001%才能达到100%的死循环;比如你一点击安装,就霎那间先暗地里强制给你装几个永远不能卸载的垃圾软件;比如你想知道什么都得先看一段广告,或者永远在偷听你在说什么,好精准给你投放广告;要么就是违背互联网精神,各家软件之间互不打通,遛得用户跑来跑去。这些人没有情怀,只有生意。让它们搞汽车,我是不放心的。
VW曾经有一个广告词,小就是美,Small is beautiful。放在科技上,其实简洁也是美,simple is beautiful。可现在,为了显示功能的丰富,你在汽车上会看到越来越多鸡肋一样的功能,开车的时候会大量占用你的眼球时间,触摸屏时间,打扰你开车的注意力。这不应该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发展不扎实,还会频繁重现类似70辆小米同时发生泊车碰撞的事故,据说实际碰撞的车主,70辆只是零头。在互联网行业,一段没有被充分验证的程序,最多就是死机或者丢失数据,所以他们常常不在意。但放在汽车上,不严谨的态度会闹出人命。SU7这次事故的幸运在于,只是低速的泊车场景下出现了系统失误,所以没有发生致命的人身伤害,无非就是花点钱修车,丧事喜办也就罢了。可谁又敢说,所有重大的bug都被堵上了呢?
人工智能这种行进中快速迭代、快速进化的不可预测型新技术,可能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一个靠谱的第三方机构介入进行可靠性监管。这样也许会带来效率的降低,虽然慢一些,但是更稳妥。











































END









































往期精彩回顾

12.1高能周评:自主品牌车的成色

11.24高能周评:油门踏板为什么断了?

11.17高能周评:合资车还能回来吗?

11.10高能周评:发动机罩砸坑指南

11.3高能周评:小米SU7,消失的后缀

10.27周评:汽车黑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10.20高能周评:理工学霸的减速带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资讯!

高动能
汽车短视频、图文新媒体《高动能》,新车评论与导购的长期提供者,不玩虚、不偏向、不炫技。《高能车评》听得懂,《高能车讯》信得过,《高能周评》有格局。 致力于“为车主,说真话”,是信得过的消费高参。
 最新文章